号称“皇帝杀手”的宇文护三年干掉三位皇帝,其中两位是宇文泰的儿子。这么一看,似乎宇文泰将权力交给侄子宇文护,等于给自家找个了“棺材匠”。
不过宇文护肯定不认可这顶帽子,恐怕连宇文泰也未必同意这种说法,其中的隐情远比您想象中的要复杂。
先交待一下历史背景。
北魏孝武帝元修即位后,与权臣高欢发生冲突,元修愤而出走,跑到长安投靠在宇文泰的羽翼下。高欢也不在乎,天下不缺姓元的,于是他在洛阳重新立了一位皇帝。
自此,北魏帝国被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皇帝元善见是傀儡,高欢把持朝臣,西魏皇帝是元修,宇文泰是实际掌权人。
宇文泰是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正是他创建的“八柱国”军事集团,催生了著名的“关陇门阀集团”,足足影响了中国近四百年的历史。
宇文泰的先祖是汉化的匈奴人,后来融入了鲜卑族群。作为宇文部的酋长,宇文家族长期效忠于北魏政权,世居武川镇。
如果您对武川镇不熟悉,我说一个地方您一定很耳熟——内蒙古四王子旗东风着陆场,航天英雄回家的地方,武川镇就在它南边40公里。
宇文泰从镇压“六镇起义”发家,逐渐成长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包括李虎(李渊的祖父)、杨忠(杨坚之父)、独孤信等人都是他的部下。
宇文泰的军事才华一流,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才华。
我们都知道,那时候北方地区处于胡汉杂居的状况,民族矛盾非常突出。为了实现有效统治,宇文泰大量启用关陇地区的汉人士族集团,推行汉化改革,建立府兵制。
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形成了以八柱国为首的胡汉门阀贵族。这些门阀家族以宇文氏为核心,通过联姻形成牢固的利益链条,从而掏空了西魏皇权。
完成了这些部署,宇文氏取代元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可就在此时,宇文泰却突然病了,病得很重。
大业未成,半道崩殂!宇文泰临终前最关心的是,手上的大权交给谁才能保证宇文家族的利益最大化。
您可能说,这还不简单,交给儿子呗,学司马昭,由儿子完成改朝换代。
宇文泰也是这么想的,但他面临的环境要远比司马昭复杂。司马昭是军政一把抓,真正的寡头,而宇文泰则是“众星捧月”,身边有一群掐着兵权的门阀家族。
这个格局就意味着,司马昭想做什么都行,宇文泰想做什么则需要那几大家族的投票。
这就是“门阀政治”的两面性,它既是宇文家族的拥护力量,同时也可以掣肘宇文家族。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皇族元氏也是门阀集团的一员,他们肯定不会允许宇文泰篡位。
为了架空皇权,宇文泰曾经连续干掉元氏两位皇帝,即元修和元钦,两次挫败元氏皇族对他的刺杀行动。
因此,宇文家族想要取代元氏,绝不像司马代曹那么简单,继承人必须有高超的政治才华。麻烦的是,宇文泰的嫡子宇文觉年幼,才14岁。
宇文泰儿子不少,但嫡子只有一个,即第三子宇文觉,生母是元修的妹妹。长子宇文毓倒是成年了,22岁,但生母却是个庶族女子。
从年龄上讲,宇文毓比较合适,但他的身后缺乏势力,也不是嫡子。宇文觉在这两方面都有优势,唯一的缺点就是年龄太小,经验不足。
考虑到元氏家族的影响力,宇文泰最终还是决定立宇文觉为接班人,但给他指定了一个“护花使者”宇文护。
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亲侄子,叔侄俩只差了六岁。
于文护从18岁起就追随在叔叔身边,并且替叔叔掌管家务。这期间,他展现出不凡的才华和严谨认真的态度,宇文泰的夸赞他说:
“此儿志度类我。”
志向和气度都复制了叔叔,这个评价相当高,尤其是放在选择继承人的语境里,它的分量就显得格外重。
宇文护还参加过一系列的大战,比如弘农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邙山之战、江陵之战等,是一位集政治才华与军事才华为一身的俊杰。
有这位集才华与忠心于一身的亲侄子来给儿子保驾护航,宇文泰放心地走了。
宇文泰没看错人,宇文护接管大权后不久,很快就完成了“宇文代元”的程序,堂弟宇文觉在他的拥戴下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接下来两年时间里,宇文护先弑杀了宇文觉,拥立了宇文毓,又弑杀宇文毓,拥立了宇文邕。
史书说,宇文护心里长草了,想照搬叔叔的套路,取堂弟而代之,只是由于担心遭到反抗,只好先拿堂弟们挨个试刀。
如此一看,宇文泰当初真是不长眼,千挑万选给自己家弄了“棺材匠”回来。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能盲目地相信历史,从史料里认真分析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宇文护虽然连杀了两位皇帝,但他从来就没有夺位的野心。
这就显得很奇葩了,自古权臣弑君,哪个不是为了夺位?宇文护既然不想当皇帝,为何做出如此极端的事?
我的观点您未必愿意接受,权当消遣吧:
宇文护拿鸡毛当凌家,拿自己不当外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辜负叔叔的嘱托。
宇文觉与宇文毓都犯了一个错,刚上台就迫不及待地跟宇文护抢班夺权,为此他们不惜拉拢门阀集团对付堂哥。
您可能说这没错啊,哪个皇帝不想大权独揽?我们抛开无聊的争执,直奔结果而去,看一看假如宇文护交出兵权后会有什么后果,就能理解宇文护的深谋远虑了。
宇文护交权后,宇文觉和宇文毓能大权独揽吗?我的观点是不可能。
请注意,那是一个门阀时代,这些门阀家族都有各自的武装,任何一个皇帝都做不到皇权独揽,皇帝在这些门阀家族中左右平衡,以获取更多“选票”才是唯一的出路。
宇文觉和宇文毓却光看到宇文护大权在握,眼红,希望将他的权力瓜分了,可这种结果肥了谁?一定是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他们嘛。
大权在宇文护手上,以他的忠心,虽然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但至少不会重走西魏皇帝的老路。这一点您不用怀疑,从西魏到大唐,一直是门阀家族掀翻皇权的历史。
因此,我个人认为,宇文护接连弑杀宇文觉和宇文毓,从维护宇文家族的利益角度讲他做得没错。
您可能又会问,宇文护真忠心吗?他就没有私心?
“私心”这个概念太宽泛,我不好说宇文护没私心,但他绝对没有夺位的想法。
以宇文护的权势,在除掉宇文觉和宇文毓后,他如果想自己当皇帝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他为何没这么做?而是又拥立了宇文邕?
宇文邕登基后,宇文护辅佐了他整整12年,这期间他从来没有谋逆的行径,请问这是一个野心家该做的事吗?
宇文邕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军权你握着,行政权我来,大事我还会跟你商量,一句话,皇权不是我个人的,而是整个宇文家族,也是你宇文护的。
将宇文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就是宇文护与宇文邕能和谐相处的共同落脚点。
我认为宇文护没有谋逆之心的另一个重要证据就是,宇文邕刺杀宇文护时,他毫无防备,完全将自己放在了家人的位置,这才给了宇文邕机会。
事实上,当宇文邕坐稳龙椅后,他就立刻宣布给宇文护平反了。行凶者给遇害者平反,也就是说,宇文邕等于公开承认:当初杀堂哥,所谓的谋反就是我强加给他的罪名。
因此,我坚持认为,宇文泰当初将权力交给宇文护,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宇文护也没有辜负叔叔的托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