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起,哈同出资 60 万银元,从印度采购
万块铁藜木,铺设于南京路中段。采购的铁藜木,每块两寸见方,
码成马路后,再喷涂一层柏油。哈同这一举动使得南京路成为上海最昂贵的马路,并且轰动一时,当时被人称为:北京的蓬尘、伦敦的雾,南京路上的红木铺马路。
1907
年,为了满足从外滩到泥城浜(今西藏中路)之间通行有轨电车的需要,当时的上海市工部局在南京路铺设了木砖路面。因当时还没有水泥,筑路用的不是土就是石
子,或者石板,卵石等,选择木砖铺设南京路是一件十分稀罕的事情,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要花大代价才能这么施工的。据说当时在这些木砖下面先要铺筑厚度达
20
厘米的细三合土承重层,然后在上面铺设木砖。全部选用进口的铁藜木砖,这个木砖也非同一般,不但特意从印度进口,而且为了防蛀防水,每块木砖都经过桐油浸泡等
特殊工艺处理。
对于南京路铺设铁梨木一事还有另一种说法,当时在上海因投机冒险而发迹的犹太籍大地产商哈同,由于做鸦片生意败露,惹恼了当时的政府。为弥补过失,哈同斥资让
工部局实施了这项工程。铺设的地段在江西路至外滩的一段南京路,长度为
余米。
南京路铺设木砖在当时也轰动一时,据说每天都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观看。
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京路木砖路年久失修,多处破损,逐步用水泥修补。1949
年秋,从浙江中路到西藏中路段,市政工人挖除了部分木块,全部铺设混凝土。
1963年8月15日凌晨零时17分,最后一辆有轨电车末班车从静安寺开出,在南京路上行驶了整整55年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等候在南京路两旁的
工人、干部和解放军战士等,立即撬掉电车钢轨,铺在路面 55
年的木砖也一块块的被撬掉,虽然,这些木砖使用了 55
年多,日晒雨淋的,但仍然是黑黝黝,方方正正的
十分坚硬,扔在地上会棒棒响的。。。
1972
年,上海南京东路。
今日,上海南京东路。
后记: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上海滩 -
冒险家的乐园》,有一篇揭露英籍犹太商人哈同如何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外国瘪三,成为仅次于沙逊的上海滩第二的房产巨商的发迹史的文章,记载了南京路曾是红木马路的历史片段。上海南京路原来在开路奠基时的确是一条石块
( 称弹夹路 )
马路,1906年,公共租界有轨电车工程开工,决定从外滩穿过南京路到静安寺开辟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对南京路路面重新翻建,铺成一条"红木马路"(也有称为柚木马路,实际上是铁黎木).每块"红木"约4英寸方、6英寸高.从江西路
( 今江西中路 ) 西首抛球场铺起,一直铺到泥城浜东面 ( 今市百一店门 ) ,共铺了
400万块进口"红木",花白银60万两,相当于今天的币值2个亿以上,当年的儿歌这样唱:
北京的沙尘伦敦的雾,上海红木铺马路。
2013 - 08 -
20
于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