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一提法也将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再次提上日程。
稀土指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素有“工业味精”“新材料之母”等美誉,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机械、新能源、汽车制造、军工等行业。根据相关数据,我国稀土储量约4400万吨,占全球的36%左右,出口占比达80%以上。
近年来,稀土一度被我国部分专家学者和媒体视为反制西方国家对我国“卡脖子”的“杀手锏”武器。然而,实际上中国稀土产业却面临“稀土不稀”的战略困境。原以为稀缺的稀土,却卖出“土”的价格。同时行业集中度低、发展粗放、无序竞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使珍贵且付出极大代价开采、冶炼的稀土产品,获得与之价值相匹配的收益,破解“稀土不稀”困境,实现稀土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稀土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造成“稀土不稀”的最根本原因是稀土并不“稀”。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数据,全球目前稀土储量为1.2亿吨,年开采量却仅为21万吨。稀土资源分布较为广泛,美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巴西、蒙古等国家均有丰富的储量,尤其近年来土耳其、日本等国家不断传出新发现稀土矿藏的消息,预计全世界探明的稀土储量会进一步增加。世界其他国家的稀土储量占比虽然不及中国,但从绝对数量角度来看,储量依然非常可观。
中国稀土行业竞争力不足、利润较低的原因,还在于没有核心技术,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低端。目前,我国稀土出口产品结构中,仍然以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品为主,处于整个产业的下游,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仅能获得很少的利润。过去几十年,国内稀土企业主要集中在开采和精炼领域,缺少下游深加工产业,只能出口给其他国家。然而,稀土精矿、新材料和元器件的价值之比一般是1∶50∶500。国外企业向中国廉价进口稀土资源的同时,又高价向我们出口利用中国稀土生产加工出的高精尖应用产品,赚得盆满钵满。虽然我国稀土出口量占到了全球的80%以上,但卖的是“白菜价”,挣得都是“辛苦钱”。
过去几十年,我国稀土行业集中度很低,稀土出口企业一度达到200多家,这还没算上盗采、走私稀土矿的黑色产业链。国外商家却都是大买家,导致稀土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资源的稀缺性没有得到合理体现。此外,很多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不仅私挖滥采,还“嫌贫爱富”,只采高价值矿,回采率和综合利用效率很低,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我们还为此付出了巨大生态环境代价。例如,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强酸,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冶炼分离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的气体、废水、放射性废渣等污染物,对山体植被、农田、水资源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然而,破坏生态环境容易,想要彻底治理滥采稀土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却要付出比收益更大的的代价,这也是一些国家“依赖”中国稀土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中国“稀土不稀”困境目前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但为了推动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加强稀土行业的管理措施。2010年,国家着手对国内稀土的开采、冶炼企业进行控制。201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稀土大集团组建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形成了“5+1”(“1”是指北方稀土,重点整合内蒙古、甘肃的稀土资源和企业。“5”是指中国铝业、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和南方稀土,重点整合江西、湖南、广东、福建、云南、广西、江苏、山东、四川等地的稀土资源和企业)南北六大稀土格局。2017年,工信部部署开展打击稀土违法违规生产行为专项行动。2021年,工信部公开征求对《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进一步规范稀土行业,加强对稀土资源的战略性保护及合理利用。2022年,经国务院批准,中铝集团、中国五矿以及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等进行稀土资产战略性重组,组建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拉开新一轮稀土行业资源整合序幕。相信这一轮稀土行业的战略重组,将有助于加快推进稀土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稀土资源的集中度,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中国稀土企业议价能力,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更好地保护国内稀土资源,巩固稀土资源的战略性地位。(陈伟)
(作者系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风控部主管、 注册会计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