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艺术感的汉铜镜
王莽虽是阴谋家、野心家,但他对周朝的文化非常向往,对艺术创造充满热情。正因如此,在历史上一闪而过的新莽时期,却留下了一批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如人们所熟知的“金错刀”、“契刀五百”等。铜镜方面,该时期的四神规矩镜,在中国铜镜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四神规矩镜,又称四神博局镜,因镜背上有神秘的“TLV”纹而得名。这类镜子,始见于西汉,新莽时期最流行。纹饰有繁有简,有的有铭文,有的无铭文,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和“TLV”纹是其典型特征。这种纹饰和外圆内方的布局,既反映了汉人的天地宇宙观,也反映了汉人对吉祥如意的期盼和追求。
纹饰类似英文符号 成千年谜团
现在拿一件典型器来探讨一下。这面铜镜(如图1),形体硕大,直径达40余厘米,重达6000克,采用特殊工艺铸造,纹饰中的方框、“TLV”纹和镜子边缘的流云纹均镶嵌绿松石。之所以判断它为新莽时期的典型器,是因其铭文开头一句即为“新兴辟雍建明堂”,表明此镜是新莽时期官方为纪念建造“辟雍明堂”而铸,详细情况,分析铭文时再讨论。
铜镜背面的纹饰布局,中央部位是钮,有横穿的孔,以便系带、手持或悬挂。紧连镜钮的部分称为钮座,钮区以外的主纹饰一般以内、外区来划分,再往外便是铭文带和镜缘纹饰。这面镶嵌绿松石四神规矩镜,为半球形钮,柿蒂形钮座。内、外区纹饰以镶嵌绿松石的方框为间隔,内区饰有十二乳丁间列十二地支文字,外区饰有“四神”、珍禽异兽、八乳丁、“TLV”纹等。紧接外区纹饰的是31字的铭文带,铭文带以外是一圈短线纹、一圈锯齿纹以及镜缘流云纹。
这种布局和纹饰有何含义?为何在距今两千年的铜镜上竟出现像大写英文字母“TLV”符号?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想解开这个谜团。
四神观念源于天象
内圆外方的布局,是古代中国人天地宇宙观的体现,这种布局,不仅铜镜有,铜钱和其他艺术品也很常见。成书于汉初的《淮南子·天文训》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表明天圆地方的观念在汉初已很流行,而且古人认为天比地大,所以铜镜纹饰中方框以内的部分比以外的部分小。方框以内的纹饰主要表现“地道”,镜钮可视为大地的中心,乳丁纹可能象征高山,十二地支象征四面八方,亥、子、丑代表北方,寅、卯、辰代表东方,巳、午、未代表南方,申、酉、戌代表西方。有学者认为,钮孔一定要开在子午线上,以便分出南、北、东、西,同时还体现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空间观念。其实不一定要这样开孔才能表达上述观念,钮孔既可以开在子午线上,也可以开在卯酉线(即东西线)上。而对方位的标示主要靠十二地支和四神的对应。
四神中的青龙,是东方的象征,所以与寅、卯、辰在同一边;白虎象征西方,与申、酉、戌在同一边;朱雀象征南方,与巳、午、未在同一边;玄武与亥、子、丑在同一边。值得注意的是,四神纹饰在外区,是象征天上的星宿。事实上,四神观念也源于天象。先哲在观察星辰时,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东、南、西、北各有七宿,并把每组七宿连起来形成某种神兽的形象。四神与二十八宿的关系,在唐代的四神镜中有直接表现(如图7)。
同时,铜镜纹饰上的十二地支和四神,还体现了汉人的阴阳五行观念。中央属土,亥、子、丑和玄武属水,寅、卯、辰和青龙属木,巳、午、未和朱雀属火,申、酉、戌和白虎属金。在吉祥寓意方面,四神分别象征天地四方的守护神。同时期其他铜镜上的“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顺阴阳”铭文,就直接表达了四神的吉祥功能。
“TLV”纹是维系天地的框架?
对“TLV”纹的含义,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V”纹和“L”纹是伏羲和女娲发明的“规”和“矩”,所以称之为规矩镜。但这种观点难以解释“T”纹为什么也会出现在铜镜纹饰中。有人根据近年的考古发现,认为“TLV”纹源于古代的六博棋局,故称之为博局镜。但即使这样,也并没有解释“TLV”纹在铜镜纹饰中的含义。
笔者认为,四神规矩镜或四神博局镜所反映的汉人天地观,不仅有天圆地方、天大地小的观念,还有天覆地载的观念,“TLV”纹的出现,正是与这种观念有关。既然天覆盖地,天与地之间必须要有支撑物,天才不会塌下来。所以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楚辞·天问》有“八柱何当”之语,王逸注:“言天有八山为柱。”洪兴祖补注引《神异经》云:“昆仑铜柱,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还传说上古时期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造成“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这些传说,均反映了古人的天地观。铜镜上的“T”纹,出现在方框四边的中间,是四正方位的擎天柱,“L”纹与之正对,是天上与地上的擎天柱的连接物,“V”纹出现在四维,是与地上四维的擎天柱相连之物,即“TLV”纹是维系天地的框架。四面八方均有天柱支撑着,地上万物才有生存的空间。
铭文带以外的短线纹、锯齿纹和流云纹,有可能象征“天道”运行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铜镜铭文展现了汉代书法的高超
这面铜镜的铭文,字体是极为优美的悬针篆,全文如下:“新兴辟雍建明堂,然于乐土列侯王。将军令尹民户行,诸王万舍左北方。乐未央。”这段铭文的重点是第一句,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明堂辟雍”也建成了,这是一件大事,因为“明堂辟雍”是国家发布政令和祭祀天地祖先的场所。“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明堂”居中,“辟雍”是环绕“明堂”的水渠,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据史料记载,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制度甚盛。”次年祫祭明堂,参与者有诸侯王28人、宗室子弟900余人,这就是“然于乐土列侯王”的历史背景。下两句反映当时与北方匈奴的紧张关系。汉朝的北方边境,自汉宣帝以来一直都很平静,“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遍野”。但王莽篡汉后,“桡乱匈奴,与之构难,边民死亡系获,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铭文“将军令尹民户行,诸王万舍左北方”,正是当时在北边集结军队与匈奴开战的见证。“乐未央”是祝福语,“未央”指汉代的都城中心未央宫。
因这面铜镜形体硕大,铭文显得十分清晰,立体感强,其排列也不像较小的铜镜那样“拥挤”,充分显示出汉代书法艺术的高超和铸造工艺的精湛。
《吉祥艺术》版平时逢周日见报。
来信可寄: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副刊部 钟志荣
邮编:510121
邮箱:gtdrh@@yaho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