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学院冯鑫媛博士发表一区TOP期刊论文报道四川盆地持续性重污染期间多层逆温的生消演变机制
来源:大气科学学院
作者:冯鑫媛 日期:2023-03-21 审核:新闻中心 点击:
【本网讯】近期,大气科学学院冯鑫媛博士和王式功教授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专家,在大气科学领域TOP期刊Atmospheric Research(中科院一区)上发表题为“Multilayer inversion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during persistent heavy air pollution events in the Sichuan Basin, China”的论文,报道了四川盆地持续性重污染期间多层逆温的生消演变机制。
研究表明,超过90%的四川盆地持续性大气重污染事件出现多层逆温。逆温层分别出现在近地面(即边界层逆温)以及距地面2000~3800m范围内(即对流层低层逆温)。持续性重污染事件期间多层逆温的生消演变由对流层中层大尺度气压形势驱动——大尺度暖高压脊驱动的中层强暖平流是多层逆温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而大尺度冷低槽移近带来的强冷平流是多层逆温减弱消失、重污染结束的主要原因。四川盆地上空的增温中心先后出现在两个高度上:事件初期在600-650hPa附近,中期在700hPa附近。相应地,从初期到中期,对流层低层逆温明显增强、高度降低。对流层低层逆温高度下降,持续压缩盆地内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空间,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此外,青藏高原大地形动力强迫驱动的750-700hPa西南风暖平流调制了对流层低层逆温的形成和演变。
图1.四川盆地持续性重污染事件期间多层逆温生消演变机制的概念图
(a)多层逆温形成、增强,(b)多层逆温减弱、消失
文章信息:Feng, X., Z. Zhang, J. Guo, S. Wang. Multilayer inversion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during persistent heavy air pollution events in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Atmospheric Research, 2023, 286, 106691, doi: 10.1016/j.atmosres.2023.106691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giIRcd3SJ4On
上一条:
我校2020级研究生卢星在一区期刊Atmospheric Research发表论文报导了青藏高原夏季风对中亚同期降水预估的影响
下一条:
大气科学学院张小玲团队发表AR一区研究论文揭示成都平原区域臭氧污染形成和传输机制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