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雷诺这个汽车品牌?

特别是收购日产(或者说与日产结盟)之后的情况。收购日产之后,整个品牌全部依托日产的车型换个壳换个标,这个背景下应该怎么去理解这个品牌?
关注者
107
被浏览
275,915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 私信答主深度交流 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雷诺车主一枚,之所以买,有一个原因是没拥有过法系车,想体验一下。

开了两年多,觉得操控不错。看得出雷诺在汽车研发上是有基础的,属于“优等生”,但感觉却使错劲儿。雷诺最失败的地方是战略,错过了很多好机会。

一、 错过美国。 雷诺曾在80年代进入过美国市场,当时表现还不错,销量上超过了大众,成为美国市场的欧洲品牌领军者,但后来在90年代初彻底退出了。退出原因很复杂,有人归结为一场政治活动,背后我们不去深挖太多,毕竟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无论如何,失去美国这块肥肉,就意味着雷诺无缘世界前列的阵营。

而大众集团就很明智,在90年代,时任掌门人的皮耶西就强调一定要攻下美国市场,并说谁丢了美国,就相当于丢了全世界,再看看雷诺,估计悔到肠子都断了。现在雷诺跟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是重新进军北美市场的一个机会,但是,步子会难迈许多;

二、错过中国。 自从2008年后,中国的汽车销量进入飞速增长阶段,那时大众、丰田、本田、现代起亚、通用等都瓜分到了很大的蛋糕。

而雷诺,自2017年后才国产上市,那时中国车市增速已降缓,已进入稳定,而今年则是寒冬的开始。任何行业都是先到者吃肉,后来者喝汤,最后迟到的那批吃残羹剩饭。雷诺,就是属于迟来者。

但迟到也不是完全没有翻身的可能,大家看看领克这个品牌,来得比雷诺还晚,而且没有任何品牌积淀,但发展势头还可以,月销量是主流品牌的水平,能吊打雷诺。

而雷诺在中国市场的失败,还是归结在战略上。虽然它的重心放在SUV,最先国产的都是科雷傲和科雷嘉,但这些产品都是完全照搬欧洲的,没经过任何出色的本土化改良。甚至不少雷诺科雷嘉车主反映,国产后品质还下降了。

再看看领克,这个品牌从立项到研发、投放市场,几乎考虑到了中国年前消费群体的需求,相当于为他们量身定做。功课做足了,有好的销量自然在意料之中。

再退一步说,雷诺没时间为中国推出全新开发的特供车型。但起码可以先引入ZOE和Twizy,抢占中国低端价位的新能源车市场,毕竟2017年做电动车还是很有利的,多地政府出台各种鼓励政策,补贴力度也大。但雷诺又错了这个机会,虽说今年带来了K-ZE,但火起来的可能性几乎为0,因为今年开始,新能源车补贴将被明显砍掉,到2020年就没有了。K-ZE,来得真不是时候,现在只能先走租赁的路线。

无论在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车这块,雷诺都没占到一丁点便宜。虽然国产了部分车型,但还是不走心,我更倾向于把它看做是放弃了中国市场。

三、服务不周。 美国商业天才李·艾柯卡曾断言“服务”是能否搞垮一家企业的因素,我想雷诺算是一个反面教材。

1、 雷诺的售后网络不多,即使在上海如此大的城市,也就仅有3家4S店,相比丰田、大众等十家甚至数十家4S店的品牌来说,简直不堪一击;

2、 销售不专业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作为名雷诺车主,在买车的时候,销售甚至不知道如何介绍车辆,很多功能是我和她一起现场摸索出来的。后来我又探访另一家4S店,那时想体验新款的Espace,但店里销售对此车的功能竟然一无所知。我想如果你是一名潜在消费者,看到这么不走心的销售,肯定不会考虑了;

3、 保养费用高。雷诺的车,在保养和后期维护方面的费用完全没优势。国产车型的零配件价格没有日韩的便宜,而进口的就更贵了,而且零部件很难买到。4S店宰客的现象也很常见,以致于车友群里总结出一条定律:到4S店保养时,一定要站在旁边盯着工人,他们随时可能换过期的机油。据有些经历烧机油的车主吐槽,的确跟4S店维修有关。但这个还需要考证,我在此不再细说;

4、 人文关怀不够。雷诺很少举办丰富的车友会活动,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内容运营也很差,用户黏性不强;很多用户的车出现问题了并没得到积极解决,车辆因维修在4S店停放几天,既没有代步车,而且用户还要承担打车的交通费、邮寄材料费;一些服务细节也很坑爹,比如简单的更换遥控钥匙电池,电池本身只值2元左右。但交给4S店换,却要收120元(含电池和人工费),如此举手之劳的活儿,收费如此高,的确令车主们反感;

总之,雷诺在中国的售后服务品质,绝对远达不到作为一家大企业标准的期望值。关于欧洲的售后服务,我了解得不多,但从法国车友的反馈来看,雷诺在欧洲的服务也一般般。

所以,错过了美国、中国的黄金机会,服务的口碑又不是特别好。雷诺接下来的路怎么走?靠产品?即使雷诺汽车有优秀的研发基础,但那也属于“过去时”了。雷诺要做的功课,真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