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什么明明一个筋斗云就可以十万八千里,却必须要陪着唐僧步行取经?师徒四人经过千辛万苦取得经书,为何最后一字不剩?——因为“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人生在世,所有磨难皆为修行,所有修行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我是佩宁,和您一起学习《终身学习》,了解“必经”之路,获得“人生真经”。(白宫学者黄征宇在书中的每一个建议像是一片一片的面包屑,我虔诚地沿着这些痕迹深入挖掘。翻阅了不少资料,修改了很多版本,最终呈现了以下6150字的内容。希望您能细细看完,并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检验它,收获更好的自己。
简单来说,我们的大脑像一台精密的电脑,平时一直用“快捷模式”来处理身边事物,这个模式的操作逻辑来源于我们从原生环境习得的行为习惯。所以,情绪到来的时候,我们总是身不由己。
同时,如果我们能够深入到行为背后的“源代码”,去改写“情绪诱因”,从理论上说就可以从心灵深处去掐灭或修正“情绪”的小火苗。
然而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却需要十分的勇气和耐心。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所以,那些戒掉“情绪”的人都过得格外精彩,杨幂的“自黑”,黄渤的“调侃自如”,蔡崇信的“冷静”都让他们在人生战场上所向披靡!
或许您可以说:我只想做个普通的性情中人。这没什么不好,但是您得明白,“性情”是你随身携带的“bug”,填满这个“bug”的有可能是你的“钱”,也可能是你的“幸福”。
如果您也认为“情绪稳定”是优秀人生的高配,并打算通过终生的努力来修正自己,那么咱们一起学习白宫学者黄征宇介绍的四种顶级的思维模式。看精英们是如何用思维来“戒掉”情绪,走上王道!
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的英文缩写。通俗的讲:NLP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沟通模式、人类大脑处理数据的程序和方式。
为什么这个抽象的词汇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受人追捧?因为它不仅解决了很多专业难题例如童年创伤、战后阴影等;也普遍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教育、运动、职场训练等,它在各个领域成功地激发了人的潜能。
NLP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神效?其实这并不是偶然,NLP凝聚了几代人很多顶级专家一生的职业经验。例如心理学家理查德.班德勒,语言学家约翰.格林德,“现代催命之父”米尔顿.埃里克森等等......
NLP具有非常广泛的知识构架、精密的科学道理。普通人该怎样使用它呢?如果您没被吓跑,那么您可以得到一个精髓:图像!
NLP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是从它的核心基础“图像”出发的。我们虽然有五感:视、听、嗅、味、触。但是我们更容易记住视觉图像。这些图像信息,可以快速地触动我们的大脑神经,引发我们的逻辑思维、记忆回路和感情反应,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
如果这帧图像让你痛苦,可以试图在脑海里把它弱化处理。NLP治疗师利用这个原理治愈了很多战后阴影的病例。
他们这样操作,先让患者放松躺在椅子上,把痛苦的战场情景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并口述出来。然后,NLP治疗师引导患者将记忆场景中的颜色换成黑白色调、场景中的声音改为轻松舒缓的音乐,再将立体的场景渐渐压扁成二维照片,照片渐渐褪色,越飘越远。
NLP治疗师的手法是深入患者潜意识,去更改“情绪诱因”的图片,帮患者从痛苦中走出来。
什么叫潜意识?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如果您看过《盗梦空间》,会更好的理解人的行为大多数来源于潜意识,而潜意识层面的源代码仍旧是以图像为主。所以修改“情绪诱因”,得深入意识层面“修正图片”及场景信息。
每个人注定都是充满遗憾的一生,如何不纠结在逝去的岁月里?或许我们应该加一个小型“葬礼”,用科学的方法,NLP的精髓试着“埋葬”痛苦,淡化伤痕。
不仅如此,很多领域运用NLP的“图像”原理,找到行动的驱动力。
阿诺德.施瓦辛格在训练过程中不停地给自己拍照。他是自恋吗?当然不“完全”是,而是“拍照”建立了新的积极的“意识图片”,这个图片给予大脑建立自动正回馈机制。请记住是“自动正回馈”,我们的大脑日常启发状态是快捷方式,我们只需做“拍照”这样的事情,然后驱动力自然形成。施瓦辛格利用这个方法激活自信心,让吃苦成为上瘾的事。
同样,如果您希望达成某一件事,可以尽量多想象您达成这件事后的美好,在潜意识里种植一个积极的“意识图片"。例如戒烟,在脑子里反复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如果您不吸烟了,牙齿白了、口气清晰,记忆力更好,精力更充沛,和别人说话再也不用担心会不会烟臭味熏到别人等等。把场景想的越具体、越生动,越容易促成驱动力。
NLP思维的顶级高手都是出色的说客,他们懂得构建场景来巧避冲突。
很多时候,我们喋喋不休的教育了几个小时,口干舌燥地“摆事实,讲道理”,孩子不仅不听,还要捂起耳朵、抖腿,甚至跺脚,大叫“烦死了,求求你不要再说啦......”
所以,对于深陷在“情绪”中的人群,NLP思维的说客不做劝说,不做行为评价,只是构建具体的、生动的令人向往或是令人厌倦的生活场景,用具体的场景刺激当事人做出选择。
在书中,作者曾举例:一位房客为了押金事宜把房东告上法庭,这位房客为了这场官司,已经投入了远不止押金的财力。但是,每次调解员说:为了这么点小事,你花了那么多冤枉钱,不值得啊。调解员说的没毛病,然而每次他这么说的时候,房客会固执地摇摇头:事情虽小,但有关原则,所以一定要将官司进行到底!作者在介入这场调解的时候,作者没有直接从官司入手,而是和房客细细的拉家常,居住的地方天气怎么样,最近在忙些什么,近期的目标是什么等等。随着谈得内容越来越多,作者掌握了很多关键信息。然后从这些信息中,引导房客在脑海里产生了两幅具体的场景,一幅是放弃官司之后的风轻云淡,一幅是来回奔波的灰头土脸。表面上看:作者和调解员做法比较一致,差异在于:作者把“不值得”化为两幅对比明显的生活场景种植在房客的脑海中。一旦种植下去,大脑自动启发节能模式,必将指导观念和行为。故事的结局是房客终于不再困扰在押金的事情上,同意庭外和解。
“NLP”是科学用脑的思维模式。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通过一定的训练能掌握以“图像”为核心的源代码潜入自己的意识层面来“挥别痛苦、驱动心力”,或潜入别人的意识层面“劝说他人”等技能,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高情商角色。对于NLP了解的越多,运用的越广泛,情商就会越高。
在美国的盐湖城,有一个神奇的教派——摩门教。
他们的历史只有短短的100多年,却拥有1500多万的信众,并且人才辈出。神奇的是每个摩门教家族都有5-10个孩子,但是他们却团结和睦、严于律己。是不是难以想象?
在我们的家庭中,有一个孩子整个家庭就鸡犬不宁了,别说5到10个,还个个听话,团结一致。更神奇的是这还不是个体现象,而是摩门教徒的整体风气。
到底什么神秘的力量让他们如此出众呢?其实,事实并不神秘,把他们凝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叫做“信仰”,而“信仰”的背后则是摩门教的家族故事。
如果一个美国人想要寻找自己的家族故事,通常会去摩门教的官方网站搜索相关资料,因为那里保存着全美最齐全的家族资料库。乍听,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的祖辈们也非常重视家族历史,他们普遍设立宗祠。徽商根据地宏村、西递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宗祠痕迹。徽商也成为最为最早,最成功的家族商人。
没错,家族故事像一个纽带,在纵向上可以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在横向上把近亲、远亲和自己放入同一个命运的网络里。你与家族的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俯瞰这个网络,可以发现自己的渺小,所以不狂妄自大;随着网络的延伸,却更能明白自己的存在意义,所以不迷茫;网络的节点上站着一个一个具体的与你有血缘关系的真实故事,为人处事有清晰的模板,所以你的脚步不凌乱。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其实都存在于我们共同编织的大小故事之中。我们天生爱听故事,讨厌抽象的大道理。教育家用故事成就孩子,营销人员用故事推广产品,演讲家用故事打动人心,老板用故事激发员工,宗教用故事拯救迷失者,伟人用故事一统江山,哲人用故事构建文明。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情感的载体却是鲜活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
记得罗振宇曾在一次知识分享中说道:我们中国,从山海关去看,是天下第一雄关;到四川去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到长江去看,滔滔江水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就是天堑。但是我们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靠得是什么?是中华文明,而承载文明的就是典籍中一个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人物、思想。这些故事让我们成为炎黄子孙,让我们成为有心、有信仰的民族。
还记得你上次与别人的交谈是从什么地方卡壳的吗?
是观点上的“分歧”吗?类似这样么:
老婆:我今天想吃麻辣鸡。老公:不,我不想吃辣的。老婆:但是,我就想吃麻辣鸡。老公:可是我不想吃.........
或者是这样吗?
老板:今天要加个班把这个报表搞出来啊。员工:我今天有事不能加班。老板:不行,你把事情推一推,这个报表不能等。员工:不行,我的事情早就约好了,也不好推.........
呵呵,你又把天聊死了!记不记得?在《终》5里我曾介绍了杨幂的高情商,她突出的表现是能接下任何话题,完美救场。
例如:
网上疯传她怀孕的新闻时,她回:“随时当妈!”别人暗讽她胖,用“Boom!Boom!Boom!”描述她的照片时,她回:“环绕立体声!”
这个思维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我们该怎样运用这样的逻辑?作者在书里介绍了他学到的一门课程叫做“IMPROVE",也叫“即兴表演”。可以很好的为这种思维能力赋予具体的参考坐标。
"IMPROVE"思维具体规则就是一群人用“Yes....And"串联起来合作完成表演。
表演的参与者从始到终不能说"NO",哪怕你是一个小姑娘,别人上来喊你“叔叔”,你也得摆出男人的模样,然后用“and”进行连接,将你们的故事再往前延伸一点点。
“一席”里即兴剧演员沈飞的演讲”逢场作个戏“里,有众人即兴表演的视频资料,通过视频可以更好的展现即兴表演的可爱与可贵之处。
长期使用这个游戏模型训练自己,会发现这不止是游戏,而是重要的思维训练,它有两大好处:
一、有助于突破桎梏,用游戏思维担当各种角色。
在生活中,我们习惯给自己贴标签,我是老板,我是老师,我是护士等等。然后用固定的思维面对不同的环境,结果发现人生处处壁垒、处处尴尬。
而这个游戏最大的特点在于,你可能是任何人,甚至不是人。但是,你依然得马上进入角色,开始创作。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从来都不是单一角色,上班是员工,回家是父母,在父母面前是子女,在朋友面前是倾听者等等。撕掉标签,迅速进入角色开始创作,是我们把生活过得精彩的必备本领。
二、“yes,and”思维教我们要接下“任何梗”,让事情继续下去。
在任何关系中,”yes,and“都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团队合作创造。
比如大家共同来创作一个角色。一个人说:这是一只小鸡;另外一个人说:是的,它是一只可怜的小鸡;另外一个人再接:是的,它因为迷路了所以可怜;另一个再接:是的,它身上脏兮兮的,已经一天没吃到一条虫子了........随着众人的推进,这个小鸡的角色满满丰满起来。
但是试想:如果有人说“no”:一个人说:这是一只小鸡;另外一个人说:不,它是一只鸭 子.......于是在这就卡壳了。合作关系的推进相当于你搭一块砖,我搭一块砖,然后共建一座墙。但是如果说了NO,就相当于把前面搭的砖全部推翻,事情无法继续下去。
“yes,and”思维的本质是保护别人的话语权及创作欲,同时激发自己的创作性思维。这种游戏思维是一种武器,可以对抗世界里的小邪恶,让我们的生命温顺雅致。
连续十天,不能说话,不能以任何方式和周围人交流。一天两顿素食,手机、电脑、钱包统统上交。每天清晨4点起来,晚上9点睡觉,中间吃两顿素食,除去吃饭时间余下的十个小时,全部用来打坐。
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体验?作者坐了第一个小时就想逃走了。因为必须盘腿坐着,不能移动,他浑身酸痛,脑子里念头一个接着一个,时不时的冒出逃走的想法。
但是,头天晚上葛印卡老师说了一段话,令作者心头一亮,当下决定继续坚持。
葛印卡老师说:“人的脑海里会有各种念头和想法,它来了,它也会走,会产生新的,也很快消失。所以,当这些念头或想法出现之后,你不用阻止它,只要静静地观察,观察好之后再回到原点。比如,你觉得背痛,那就细细观察这个痛感。
前面提到的“NLP、“yes”“and”、故事”三种思维都是或“修改”或“构建”情绪代码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冥想”的核心理念非常新颖:你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静静地观察它。
十天,每天10个小时,100小时过去了,作者有什么变化呢?
从身体上讲:作者觉得精神一天比一天好。每次冥想完毕,心会更加平静,脑子也更清晰,更容易去做决定。他发现所有的痛感、情绪以及念头都有一个共性——它们会产生,也会消失,没有一样是永恒的。
保罗.艾克曼在《情绪的解析》中曾提到,当人处在“情绪诱期”时,往往是不能控制自己。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类似经历,生起气来,任何话都听不进去,只有过了那个“点”,才会冷静下来。
怎样缩短这个点呢?“冥想”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在情绪来的那一刻立即启动“自我察觉”,那么情绪的连锁反应就会从这里中断掉,然后获得一种平和安静的力量。
“冥想”为什么能够让人平和安静下来?我们搞不清楚自己的情绪来源时,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当局者迷。而"冥想"是教我们跳出身体外,以旁观者的角色来观察自己,反而会有更大的感悟和收获。
跳出画框的意思如果这样解释略显抽象,那么听一听罗振宇分享的一个故事:
他的一个朋友被离婚了,这个朋友成天在朋友圈里泄愤,指责前夫可恶之处,情绪糟糕至极。有个心理医生和她说了一句话,她立马停止她的做法,洗心革面重新生活。到底说的是什么话呢,能立刻让她判若两人?这里我先卖个关子,你们可以猜猜看!线索是这句话让她从自我的框架中脱离出来,用旁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
结语: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原生环境,但是只要我们打开一扇窗,让好的知识源源不断地飘进来补充我们的智慧,我们一定可以打造一个新的自己。书中黄征宇给出的四种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对于我来讲,实际的意义在于:
我试着用NLP思维挥别过去生活中的痛苦,专心记住开心的场景,构建幸福的画卷。我感觉到自己变的更加坚强、更有毅力。
在家庭关系中,我开始试着用故事来启发孩子,也试着给自己给家庭编织一个好的故事,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使命感。这也许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在故事的扩张中,我满怀期待地等待孩子的眼睛闪闪发光。
在平时的家庭活动中,我们尝试“yes”“and”游戏丰富家庭生活,在无形中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及创作思维。
在每个清晨,抽出15分钟来冥想;在情绪到来的时候,学着独处一会,站在旁人的角度上来反观自己。
我已经走在这条路上了。请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以上是书中关于“用思维改写情绪”的精华内容。敬请期待下回分解。
解读不尽之处,因能力有限;看到动人之处,皆因原书作者高明。希望这份解读能成为一个引子,或面包屑,循着印记,您能找到更好的宝藏,打造更好的自己!也欢迎内容下方能看见您的洞见!
让一个人变强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一个想要保护的人。——作为俩个孩子的全职宝妈,一直探索前行之路,勇于突破自己,让自己变的更加强大。我是佩宁,我是俩宝妈,我热衷于读书、自我觉醒与知识分享,关注我,我们携手成长!
2020-03-17
阅读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