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城市供水助力高品质生活创造暨引滦入津工程通水四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市水务局副局长王洪府,水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嘉铭为大家介绍城市供水助力高品质生活创造暨引滦入津工程通水四十周年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 李娟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市水务局副局长王洪府先生,水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嘉铭先生为大家介绍城市供水助力高品质生活创造暨引滦入津工程通水四十周年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洪府先生介绍引滦入津工程通水四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引滦事业和我市城市供水事业取得的新发展新成就,围绕服务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介绍市水务局推动城市供水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城市高品质生活创造的工作举措。

王洪府: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供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40年前,为了应对天津水源危机,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实施引滦入津工程,一举改变了天津人喝苦咸水的历史,为市民日常生活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水源,掀开了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新篇章。40年来,引滦入津工程累计向我市安全供水332.8亿立方米,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被誉为城市供水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水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和引滦上游省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引滦入津工程和我市供水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四十年来引滦入津工程在保障我市供水安全,服务高品质生活创造方面取得的成果。

一是水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滦通水以来,引滦入津工程先后建成引滦入港、入汉、入武清等10余条原水输水管线,供水范围覆盖全市15个区(不含蓟州区),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我市供水后,按照“原水一张网”统筹运营要求,引滦供水体系与引江供水体系实现互联互通,共同构成我市双水源保障格局,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以“一纵一横”引滦引江输水干线为骨架,于桥、尔王庄、王庆坨、北塘、北大港等五座水库调蓄调度,辐射城乡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全市年供水总量由上世纪80—90年代不足20亿立方米提高到2022年的33.55亿立方米,其中引滦水在南水北调中线向我市供水前,年调水量均在10亿立方米以上。依托引滦水源,我市城市供水事业也不断取得突破,在引滦通水之前,全市仅有芥园、凌庄两座水厂,引滦通水后,我市先后建成新开河、津滨、宜达等一大批重点水厂,对凌庄、芥园等重点水厂进行了扩建及提升改造,提高了城镇自来水品质,通过农村饮水提质增效等工程将城市供水向农村延伸,有效解决了全市2817个村、286.8万农村居民用水不方便和饮用高氟水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市33座水厂总供水能力达到480万吨/日,是引滦通水前的5倍,城市供水水质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农村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二是引滦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引滦水质持续稳定向好。2000年以来,随着引滦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引滦水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影响了供水安全。近二十年来,市水务部门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和引滦沿线区县,累计投入57亿元开展引滦水源保护工作,先后实施引滦水源保护工程、于桥水库库区周边水污染治理工程、于桥水库综合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实现黎河输水河道、于桥水库、尔王庄水库、引滦明渠全线封闭,于桥水库南岸44个村3.2万人整体搬迁,有效减少人为活动对引滦水质的影响;建成于桥水库周边湖滨带、入库河口湿地、环库截污沟,实施库区周边村镇种养殖技术提升和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有效降低入库污染负荷;大力实施于桥水库、黎河、引滦明渠清淤,综合实施水库草藻防控、增殖放流、常态化保洁,逐步改善库区水质;明确将于桥水库、引滦明渠等引滦重要点位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进一步加大引滦沿线巡查执法力度,与属地河湖长形成管理合力,共同维护引滦水环境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后与河北省签订了三期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累计向上游支付生态补偿约7亿元,大力支持引滦上游水源保护工作,近年来,在水利部海委和引滦上游河北省承德、唐山等地的大力支持下,引滦水源地潘家口水库养鱼网箱、黎河沿线村落垃圾、尾矿砂等污染源得到全面清理,滦河上游水土流失、重要干支流得到有效治理。截至目前,引滦全线水质均达到地表水Ш类及以上,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于桥水库动植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有力地保障了引滦供水安全。

三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用水微增长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引滦水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引滦通水以来,天津始终把节水作为一项战略措施常抓不懈,于2002年在全国率先出台节水条例,配套制定水平衡测试管理规定、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管理办法、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等多项节约用水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节水法规体系;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坚持优水优用原则,高效利用引滦等外调水服务市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合理开发地表水资源用于农业和生态,不断增加再生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配置力度,2022年我市供水总量33.55亿立方米,其中非常规水占比18%,较2012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深化水价制度改革,推行不同区域、不同用途差别定价,严格落实自来水阶梯水价,积极构建起节水型价格机制;加强用水总量、强度“双控”,狠抓计划用水管理,严格落实建设和规划水资源论证,加强用水定额管理,累计制定工业、生活、农业用水定额449项,带动发展高效节水行业,淘汰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和相关技术;深化节水型载体创建,我市16个行政区全部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累计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1741家、节水型居民小区1340个。引滦通水四十年来,我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截至目前,全市万元GDP用水量20.57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8.4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722,位居全国第三。

四是引滦生态保障能力充分显现,助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水平。引滦调水有效地增加了我市可利用水资源量,通过置换超采地下水、实施生态补水等措施,有效遏制了我市地下水位下降和河湖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在助力地下水压采方面,通过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地下水源转换等工程,积极推动武清、宁河、宝坻、静海等地下水压采重点区开展地表水厂建设,利用引滦水替代地下水开采量,截至目前,全市深层地下水年开采量已由上世纪80年代高峰期的10.38亿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0.49亿立方米,2018年至2022年,深层地下水平均水位埋深上升9.4米。在改善水生态环境方面,随我市供水条件逐步改善,近年来我们积极运用引滦水向海河、北运河、子牙河等重点河道实施常态化生态补水,通过水体循环连通,带动中心城区、环城四区河道水质整体提升。目前我们每年生态补水10亿立方米以上,其中引滦水约占三分之一,为改善河湖水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朋友们,引滦入津工程历久弥新、未来可期,当前我市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水务部门将聚焦“四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目标,持续推动引滦入津工程和我市供水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努力为高品质生活创造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是深化引滦水源保护。以保障引滦水质持续稳定向好为目标,巩固和强化于桥库区封闭管理,落实于桥水库草藻防控措施,优化完善水位调控方案,进一步修复于桥水库生态环境,改善水库水质。

二是打造原水供应“一张网”。大力推动引滦原水预处理厂、洪泥河生产圈供水枢纽等重点供水工程建设,进一步实现水库、管线、水厂互联互通,积极争取南水北调东线向我市供水,力争形成引滦水和引江中线水、引江东线水“三水共用”、互联互通,于桥、尔王庄、王庆坨、北塘、北大港“五库联调”,进一步提高原水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提升供水安全质量。大力实施新开河、大港、杨柳青、宝坻第二、静海等水厂新、改、扩建工程,实施水厂以下主干管网工程建设,改造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提高供水品质,实现管理规范、“水好压足”、百姓满意。

四是优化供水服务水平。重点做好供水水质、供水设施、供水行业三个方面监管,切实加强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水质监测,加强对净水配水厂、输配水管网等供水设施的安全自查和维修养护,从水质、水压、设施抢修、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供水服务水平。

五是强化“节水优先”措施。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以水定城、定地、定人、定产。强化优水优用,通过法律约束、行政推动、政策保障、经济调节、技术支撑、示范引领等综合措施全面加强节水,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强节水宣传引导,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文明风尚。

谢谢大家!

李娟:

谢谢王洪府先生。下面,请李嘉铭先生结合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介绍水务集团在提升城市供水设施水平,提高供水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举措。

李嘉铭: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在引滦入津工程通水四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我谨代表天津水务集团7000余名职工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天津水务集团改革发展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水务集团作为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城市水务统一运营平台和责任主体,汇聚了天津供水的百年传承、引滦入津的艰苦奋斗和南水北调的务实创新,为我市水务事业发展积蓄了强大动力。作为民生企业,集团广大干部职工在全力以赴守好天津城市供水生命线、利民便民幸福线的“最大社会责任”中践行初心使命,在胸怀大局抓牢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全市发展的“最重国企担当”中彰显水务之为,着力擦亮国企为民政治底色。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天津市组织实施“十项行动”的起步之年,也是水务集团“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集团党委年初制定了落实全市“十项行动”30项工作举措,已成为全集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引。今年以来,水务集团将落实全市“十项行动”30项工作举措与集团年度重点任务同步推进,从工作进展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供水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完成津滨水厂二期工程、杨柳青水厂扩建工程建设,截至8月底,水务集团产水能力已达到273万m³/日,出厂水浊度≤0.3NTU合格率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87%,管网压力合格率达到99.77%,均优于国家标准。

二是供水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完成旧管网改造72.06公里、明暗漏治理修复2528处、完成小区DMA建设145处、安装自助售水设备78台套,完成集团公司星级营业厅评选,推动10处主营业厅提标改造,启动服务窗口亮化行动,提出了“五化五心”供水服务理念,持续夯实了“天津供水”服务品牌。

三是获得用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五零”报装服务举措,累计办结“五零”报装102件,为企业客户节省各类费用310万元;对东丽区商业公建等3000余户实施一户一表“零投资”改造,进一步提升终端用户用水体验;升级智能话务平台,AI智能语音系统平均应用率最高达到41.09%,在市便民服务热线公共企事业单位考核中始终保持满分成绩。

四是智慧水务建设成效逐渐显现。在编制集团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的同时,持续推进和完善了资产、财务、档案、营业、管网、调度等方面信息化系统建设;参加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并成功举办智慧水务平行论坛,得到市领导、市有关部门以及全国多地水司的一致好评,企业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得到有力提升。

五是水务科创平台基本成形。成立并启动水务集团院士科技创新基地和水务科技创新联盟,创建首批9个科技创新工作室,初步完成了“1+3+N”的科技创新综合载体搭建,集团科技创新能力从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水务集团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量核算及评定标准》,为区域供水公司开展漏损控制工作提供标准依据。

六是节能降碳目标不断深化。积极开展供水系统碳排放核算,在国内水司中首次发布供水系统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方面的企业标准,为碳核算与碳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华电集团合作的津滨水厂、新开河水厂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工作全部完成。今年6月,津滨水厂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000吨,成为我市首座“低碳水厂”。

七是乡村振兴项目取得新进展。完成宁河区农村污水项目建设;北辰区辛侯庄、东赵庄农村污水处理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宁河农村饮水村内管网改造工程,已完成30个村庄施工,预计2024年投入使用。

从现在到年底,水务集团将主动对标市委对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天津国资国企“三量”工作部署要求,对标敏尔书记到凌庄水厂调研对我们提出的“提升供给质量、服务水平”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城市水务统一运营平台定位,强化产业链思维,强弱项、补短板,从全局视野谋划城市水务大格局。

一是加快推进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凌庄水厂送水泵房异地重建、新开河水厂提质建设等30项重点工程项目按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年底前将水厂产水能力提升至 280万立方米/日以上,深度处理能力提升至126.5 万立方米/日以上。

二是加快完成引滦原水预处理厂初设审批、中试试验等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早开工。持续完善原水工程和水厂运行管理,结合杨柳青水厂原水取水工程、静海引江供水工程等新建原水工程通水运行,持续完善原水输水体系,提升运行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深入开展管网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推动老旧管网改造。确保30公里民心工程和132公里年度改造任务按期完成,并提前部署2024年度改造任务,为项目顺利高效开展做好准备。高质量完成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普查工作,同步推动GIS更新,不断夯实管网基础管理。完善《水务集团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规程》,持续降低管网漏损。

四是扎实推进供水低压片治理。统筹水厂、管网、二次供水和配套建设等长效措施,力争从根本上解决西青区杨柳青镇、张家窝镇、辛口镇等区域低压问题。

五是以“五化五心”为抓手,不断提高供水服务质量。积极践行“窗口亮化”行动,组织完成剩余8处营业厅标准化改造,推动营业厅软硬件管理再提升。同时持续优化智能水表管理,加快到期水表更换和补换工作,进一步提升智能水表在装率和线上缴费率。全面落实“民呼我为见行动、接诉急办解民忧”为民服务办实事工作部署,强化工单处置质效监管,及时回应用户诉求,进一步提高用户满意度。

六是配合市水务局做好世界银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工作。结合集团营商环境提升项目自检结果,制定优化获得用水营商环境工作三年工作计划;积极做好与各企业客户的沟通交流、服务保障、宣传推广,针对短板弱项研究解决措施,充分发挥供水企业对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水务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水务局、国资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同向用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提振信心、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水务集团落实全市“十项行动”取得新成果、迈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李娟:

谢谢李嘉铭先生。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天津电台:

请问王局,为了更好地宣传引滦入津工程通水四十年取得的成就,近期市水务局策划了引滦专题采访活动,请介绍一下活动的行程安排。

王洪府:

为了深入宣传引滦通水四十年来,特别近十年来引滦入津工程和我市供水事业取得的成就,大力弘扬新时代引滦精神,助力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我局计划组织媒体采访团赴引滦沿线地区开展专题采访。我们的行程将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滦河源头开始,先后走访滦河源头、滦河水源保护、潘大水库、引滦隧洞、黎河、于桥水库、于桥库区南岸移民新村、尔王庄水库、津滨水厂等9个点位,行程500多公里。采访过程中,承德市水务局、海委引滦局、蓟州区政府、水务集团以及我局引滦管理单位将围绕引滦工程管理、水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供水安全保障、深化河湖长制等主题,向大家介绍引滦四十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讲述引滦发展历程中感人故事,在此也邀请广大媒体朋友参加我们的采访团,与我们共同做好引滦入津工程通水四十周年宣传报道,唤起广大市民对引滦的共同记忆。

国际在线:

请问李嘉铭先生,水务集团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十项行动”中落实高品质生活创作行动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李嘉铭:

感谢您的提问!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项重点工作中,近年来,水务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自我加压,深挖服务潜能,围绕与广大市民密切相关的“接水”“用水”“知水”,纵深推进用水报装、供水业务、供水安全、供水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善,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打造天津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列入了全国“获得用水”标杆城市行列。

在“接入自来水”方面,实现了“现场办”“网上办”“掌上办”服务渠道全覆盖;用水报装实行“2-0-3”服务标准;采取“承诺制”“一表式”“零材料”受理申请;安排项目专员全程跟进,实施“一站式”规范管理;在执行规范收费政策的基础上,对具备条件的项目推行“零材料、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零距离”的“五零”服务举措,进一步提高办事服务效率,降低自来水接入成本,让企业顺心“接水”。

在“使用自来水”方面,我们向社会公开供水服务承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供水水质、水压符合国家、地方标准;大力推进原水设施、自来水水厂升级改造,增强产水能力和深度处理水平;持续实施供水老旧管网改造等民心工程;不断完善水务集团“1+N+N”供水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增强供水安全保障;“96655”天津供水服务热线可24小时提供水费账单、账户余额、计划性停水、服务网点等自助查询服务,人工坐席和“在线客服”全年无休,“一号响应”各类供水服务诉求;日常用水中,深入推进缴费、发票、更名过户、故障报修、咨询投诉等供水业务在微信公众号、掌上营业厅、津心办App“一网通办”,在主营业厅“一窗通办”;全市56处营业厅点、78台套自助设备为用户就近服务,方便不同表型的用户,放心“用水”。

津云:

请问李嘉铭先生,大家所熟知的96655供水服务热线,在近年来,又有哪些新的服务举措和提升?

李嘉铭:

在提升96655供水服务热线方面。今年是天津水务集团供水服务热线成立25周年,作为受理群众各类用水诉求的重要服务窗口,热线中心24小时不间断守护津城市民的用水平安,2013年实现“一号统筹”以来,累计受理工单已突破百万件,被天津百姓亲切称为“津水连心线”。供水服务热线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真诚服务”的宗旨,把畅通、高效、文明、规范作为工作标准。

为了让智慧服务惠及更多用户,集团自2022年起着力打造多维度“智慧客服”平台,提供96655电话、水务集团官网、微信公众号、“天津供水”微博等多渠道受理信息,增加了智能语音应答,24小时提供水费账单、计划性停水降压、服务网点等自助查询功能,同时利用“在线客服”与广大网上用户进行线上实时互动交流。另外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水务集团线上客服开通了全新功能——“视频客服”,用户可以通过水务集团微信公众号“业务办理”中的“视频客服”功能,与我们的热线客服人员进行手机视频实时会话,对您的维修诉求进行初步分析,从而更为直观、快速地解决您的用水诉求。例如IC卡表用户在购水后读卡充值遇到困难,视频客服会通过视频对水表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并指导用户进行正确的插卡操作,再比如通过视频帮助用户查找家中马桶水箱等隐蔽位置的“暗漏”点等。

96655作为天津水务集团供水服务的监督平台,还负责对各受理单位处置客户报修、咨询、查询等业务工作进行监督与考核。我们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着力建设供水信息管理体系,加大对各类群众报修工单处置过程的监督反馈,做到用户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

李娟: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水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感谢两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