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手册之《西线无战事》与《悲情三角》
西线无战事
一次比较失望的观影。模糊的印象中,记得以前似乎看过此片的另一版本,如今这个新版本核实了以前应该是看过的,而且当时的感觉和现在的重温仍是不好---沉闷、冷色调的氛围,再加上我更不喜欢的"神经式"人物演绎,以及"惨"式结尾,最终落了个"失望"again!
或许此原著的文笔描述较为精彩吧(作者似乎有此声望),再加上鲜明的时代印记,因而成为了名著吧!可惜两个版本的影片似乎均无法展现出那种文字式的优美(不过我没看过原著)给读者的享受!导演们似乎太拘泥于"原著"吧,而仅凭"人物"(演员)电影明显是不可能丰满展现原汁原味的内涵的!也许看了原著再看此片为好吧!但花长时间去阅读与只花两个多小时去"轻松欣赏",哪种更省力些呢?
新版本中加了些精致景观的"佐料"然而效果却更"凄冷",更增了观者的不适感!老版本则无印象了!
如果我是导演,或许我会突出"美好回忆"的暖暖画面或者未来憧憬的乐意融融,再佐以适当的音乐和插曲---毕竟视与听才是电影区别与文字的主要沟壑!结尾当然不会改变,然而冷暖的互托并以"暖"为主基,与仅是"冷"基底的画面,优劣或许明了!
翻拍的东西,所谓"忠实于"原著的表现方式,的确需要认真考量,毕竟"读者"和"观者"的类型不同,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该片我大部分是以快进的方式看的******
悲情三角triangle of sadness
全片看下来,似乎也没弄清楚标题要表达的是何深义?"悲"在哪里?"三角"为何?
1、一个片子三个片段,犹如看了三个小品!简单做作的剧情非要扯出三个(?)大旗:女权?社会体制?社会层次秩序?而这三面大旗似乎属于较为严肃的社会学方面的话题,却在该片中以较为荒诞,甚至不正常、神经质的方式来演绎,似乎有点猴子戴帽式的牵强或"力不从心"?可能是想"四两拨千斤"的出发点,结果成了蚍蜉撼树式的做作!
2、感觉软文图片是促使我观看此片的主要诱因!其最大的亮点应该是"俊男靓女"图片效果---把相关图片放在突出位置以吸引眼球,让人"轻视"剧情的羸弱与否!这种招数好处是有,但弊端亦明显,毕竟"名不副实"的影响是负面的,而负面的东西其扩大效应更是明显,至少我是不会再看第二遍,也不会向他人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