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王晓蕾 发布时间:2022-09-22 浏览次数: 82

图片

回顾佛山改革开始至今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园区经济”的影子。从村级工业园发展起来的“一镇一品”就是产业集聚的典型代表,而产业集聚正是“园区经济”最直接的表现。但当佛山从高速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之后,村级工业园带来的土地利用率低、生产生活环境差问题凸显出来,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稍显冲突。


如何理解“园区经济”对佛山的价值?在选择“园区经济”路径后,佛山该如何走好、走稳第一步?7月28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就此专访了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


图片


图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教授


在陶锋看来,佛山通过大园区、大集聚区开始“二次创业”的第一步,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村级工业园在市场配置方面的灵活性,同时发挥政府这支“有形的手”的力量,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和招商引资引导等方面的工作,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实现产业的高质量集聚。

构建“一园多赢”生态效应




南方财经:产业集群是园区经济最直接的表现,你觉得产业生态系统搭建起来,会对佛山产业结构产生怎样的效应?



陶锋: 产业生态系统可以衍生出非常多的优势。首先,产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本质上是产业链的分工深化和协同共生,有利于当地构建更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从目前的国内外形势看,供应链安全稳定非常重要。“园区经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实现内部分工的细化、深化,更好地开发市场内在的增长动力。

分工产生效能,这是经济学最朴素的原理。以佛山家电、家具产业为例,这些产品主要面向C端,需要一个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如果有了专业园区,更多的供应商围绕龙头企业布局,再进行专业分工,不断细化、深化,完全可以更好地开发市场的内在增长动力,培育更多优质中间产品供应商,稳定供应链。

其次,以产业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园区经济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比如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作为制造业强市,佛山的土地稀缺情况尤其明显。因为生产及配套的需要,制造业对土地的需求,尤其是连片土地的需求要更多。如果通过协同,围绕龙头企业去建设配套且具有普适性的园区,为园区同类型企业服务,就可以集约化利用土地。而且,园区的集约式生产也有利于环境的协同治理,助力绿色发展。这也是“双碳”背景下,佛山必须要完成的时代命题。

第三,产业生态系统建设有利于创造一个相对活跃的人才市场,促进知识溢出和群体学习,进而形成浓厚的区域创新氛围。产业发展所需的不同层次人才集中在同一个区域,有利于人才之间的流动、交流和相互学习。创新是产业生态系统进阶升级的关键性支撑,这是当前佛山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强化的一环,而交流与碰撞恰恰最有利于推进集群创新发展。


南方财经:你曾提出,“发展‘园区经济’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把‘内功’练好”。佛山应该练好哪些“内功”?


陶锋: 佛山要正确理解和加快发展园区经济,短期有利于佛山破解增长压力,长期可以促进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抓手。要充分释放这一效应,必须练好几个“内功”。

首先要把园区的载体平台建设好,既包括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例如内外连接的交通路网、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也包括各种公共服务的供给,例如公共交通、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这些既可以带来固定资产投资,又可以提升园区品质,所以短期内有利于稳增长,长期来看又可以补园区短板。

其次,要推动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它不仅可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还能为新产业、新动能的培育创造条件,比如新型数字业态。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制定好政策。从苏州工业园开始,国内已经有不少城市依靠园区经济这一路径蹚出高质量发展路径的例子,他们的经验值得佛山借鉴和思考,所以佛山政府需要多走出去向其他地方学习,在更高的层面出台有利于推动园区发展的政策,积极探索“一产一园一策”。

我认为,设施搭建好了、服务搞好了、巢建好了,自然有“凤凰”进来。


政府作为“总链长”要做好统筹和服务



南方财经:我们是否可以把村级工业园理解为园区经济的初代产品?向“园区经济”进化背后有哪些逻辑?



陶锋: 可以这么理解。回顾佛山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佛山不论是制造业,还是与制造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服务业,不管是之前的村级工业园,还是现在的大园区、大集聚区,都呈现出往集聚方向走的态势。这是非常正确的,与全国的政策方向和节奏也保持了一致。

客观来说,村级工业园这种依靠市场力量而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优势在于专业性,市场的力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市场机制相对来说更为完善,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力度更大、更有效。

但是村级工业园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态势,也导致了“职住交错、产城混搭”局面的出现,这种交错和混搭降低了生产协同的效率,也降低了城市生活质量。而且这样的制约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更加突出。一定程度上,这是市场机制失灵的体现。

更重要的,它也存在着统筹和协同不足的基本缺陷。无论是在空间层面的统筹,还是产业发展层面的统筹协同,都停留在村或镇一级,统筹力度有限。当佛山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走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时,就需要政府介入去做更多公共服务,发挥更好的协同和统筹作用,进而弥补市场缺陷,缓解市场失灵。

从以上这些方面来说,推动村级工业园的大面积改造是必然的。佛山这些年在村级工业园改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多经验,在全省层面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佛山这次规划建设的大园区、大集聚区来看,它们既有实体化的边界点,也有虚拟化的,其中有些就是在村级工业园的基础上改造升级再纳入到相应的园区里面来。所以说,村级工业园的改造为园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载体空间和条件,是基础工程。


南方财经:推动村级工业园向“大园区、大集聚区”升级方面需注意哪些关键环节?政府应如何在更高层面统筹协同?


陶锋: 现在全省都在推动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由“链主”和“链长”两个部分组成,其中“链主”是企业,“链长”是政府,本质上就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目前佛山在智能家电等领域有类似美的这样优质的链主企业,发挥着行业龙头和创新引擎作用,但整体来看全市的链主企业还不是很强,某些产业甚至还没有链主企业,这就需要政府作为“总链长”做好服务,通过打造一些特色化专业园区,出台相关政策,集中做好培训,在园区内创造更好的区域性营商环境,这样才能培育更多龙头企业。打破目前困扰佛山的“星星多、月亮少”的局面。

佛山的特色制造业发展很突出,尤其是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发展得很好,所以涌现出了美的、格兰仕之类引擎型企业。但必须看到的是,这些龙头企业都不是单靠政府培育出来的,关键还得靠企业在市场上去竞争,政府要做的是服务,发挥统筹作用。

要明确的是:在协调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服务”不是去帮企业具体执行或解决事项,而是应该更好地完善公共服务的共享、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政府引导建设的园区,在招商引资方面需要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但要避免急功近利,要保持战略定力,围绕主导产业链条推动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进而形成产业关联效应和集群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南方财经全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吴蓉)



如今,我国GDP万亿俱乐部的24个成员中,非中央直辖、非国家计划单列、非省会的城市有6个,江苏3席(苏州、无锡和南通),广东2席(佛山与东莞),另有福建1席(泉州)。它们普遍没有俱乐部其他成员的优质资源和政策,靠的更多的是自身的内生动力。也因此,在讨论“后备军团如何奋勇直追”和“万亿之后城市如何‘二次创业’”问题时,这些非典型城市的经验更值得被借鉴。


在调研中,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作为全国制造业的标杆城市,佛山正在探索解决国内沿海城市普遍面临的土地欠缺、产业发展瓶颈与企业“小散乱”等问题。在冲刺万亿的关键年份——佛山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全面启动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行动,向空间要质量,为佛山从“专业镇”发展模式向“大园区”发展模式埋下了伏笔。


近日,佛山又以史无前例的规格起笔“大园区”蓝图。随着它们的打造,佛山城市空间将进一步打开,重塑发展新动能,冲刺2万亿元GDP目标。



区域竞合下“主动而为”

这个7月,翟堪文一直奔波于南海桂城与狮山之间。他所在公司承建并运营的佛山国际陆港枢纽总部大楼已于上月底封顶。眼下,公司所有人都在筹备着搬迁事宜——公司将把办公点从桂城整体搬迁至狮山官窑,更方便统筹枢纽的配套建设。


如此动作背后有个关键背景。在7月初召开的佛山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佛山提出,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建设“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佛山东部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将以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主要载体,力争打造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物流基地。而国际陆港正是该国家物流枢纽首期项目及国家多式联运核心启动项目。


“相信政府的引导,会让佛山的现代物流业提升到一个更高档次,这无论是对我们还是整个佛山的发展,都很有帮助。”翟堪文兴致勃勃地说。


通过精准发力,培育全新动能,提振经济发展信心,这或许正是“十大园区”、“十大集聚区”的使命。


2019年,佛山GDP突破万亿时,无锡GDP是1.185万亿,东莞是0.95万亿。但随后,无锡连续两年GDP增幅高于佛山,东莞也一路穷追不舍,于去年GDP突破万亿元。


破万亿后的佛山,发展动能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发展主体仍以区镇为主,市级统筹力度有待加强;发展空间仍以现有小型园区和村级工业园为主,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当初凭借着先发而积累的家电、陶瓷、铝型材等优势产业也面临市场需求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土地供给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


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带着“草根经济”印记的佛山如果延续此前的发展逻辑,势必跟不上区域竞合的发展趋势。这样的形势让佛山铆足了“发展后劲”,佛山尝试在发展“园区经济”方面下苦功。


“园区经济是佛山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一把‘金钥匙’。”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直言,“如今大湾区城市间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明显,在资源、项目、人才等要素有限的情况下,佛山拼政策的优势相对较弱。”


但陶锋认为,佛山亦有自己的核心优势。“佛山拥有扎实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全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背景下,立足产业优势发展园区经济将成为佛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大园区或成“关键抓手”

相关机构测算,我国园区经济约占全国GDP比重接近四分之一,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战场。事实上,在很多城市中,隐约已见类似实践。


广东省内,东莞曾以虎门服装、长安电子、厚街家具、大朗毛织等驰名海内外,日后更是“醉心”发展园区经济,依靠打造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走出一条新路。广东省外也有案例,苏州工业园区素有“中国第一园”之称,其发展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两个城市的经验均表明:“大园区经济”之于城市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双方完全可以相互成就。佛山虽然不是最早践行这一思路,却有可能成为全省第一个如此大规模发展园区经济的城市。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规划的20个园区遍布佛山市五区,其面积加起来达到57.53万亩,而据“三调”数据显示,佛山工业用地面积约为68.7万亩。佛山手笔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20个园区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破除了传统产业发展道路上形成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行为惯性。例如,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中有2个园区分别横跨南海与三水、南海与顺德,有5个是跨镇街规划的。最小的伦教珠宝时尚产业园,也有8平方公里,合计1.2万亩,最大的临空经济区智造产业园达到76平方公里,约11.4万亩。


这将一改以往佛山产业点状散列分布的形态,更好发挥规模化优势,降低各方面成本,加快上下游集聚资源,并同时减少对城市、生态、乡村空间的挤占,同时也能腾出更多工业空间,孕育新的产业。


“在发展产业方面,佛山的思路已从行政区主导转向功能区主导,随着经济发展要素的流动,区域协同将进一步加速。”陶锋分析。


从运行机制来看,未来,佛山将给予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一个园区、一份规划、一套政策、一个专班”的待遇,重视程度极高。这在佛山实属罕见。


站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角度看,未来大湾区内部各个城市之间也会产生更好的产业协同。


“佛山的主要优势是制造优势,高端服务业方面还是面临一些短板。通过城市间的协同可以为佛山补齐这个短板,反过来又为佛山的制造业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和升级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要探索把香港的科技资源和专业服务机构资源更好跟佛山进行结合和融合发展。”陶锋认为,园区经济都是佛山应对短期的增长挑战和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一个关键性抓手。



产业集聚催生“双轮驱动”效应

土地是建设“大园区”绕不开的“内功”之一。早在十年前,佛山土地开发强度就已超过国际公认的30%的地区土地开发强度警戒线水平,顺德、南海两大制造强区的土地开发强度更是长期超过50%。


土地掣肘的影响是普遍性的。因为缺地而错失大项目的案例并不鲜见。


为了不让这样的遗憾发生在佛山,“十三五”期间,顺德、南海先后以获批建设省级实验区为契机,一个向村改发起攻坚,另一个则率先扛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大旗,为全省土地深化改革探路。土地的腾挪,为佛山产业高质量发展赢得了空间。截至6月底,佛山累计已完成破旧低效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约14万亩。


村改缓解了佛山的“土地焦虑”,为企业未来30年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打下坚实基础。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村改的下半篇文章如何写?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盯住工业、守住工业、提升工业是村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大园区、集聚区的建设剑指产业集群,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村级工业园的进阶版本。


产业园区的竞争力主要来自经济体量、服务功能、区域辐射能力、集聚效应吸纳等方面。但在此前,佛山谋划的产业集群都重在立足于原有的产业基础通过产业链招商布局,而缺乏园区导向,也缺乏空间规划。在市场主导下形成趋势后,政府集中资源,聚焦核心领域进行产业引导,是重要的一环。

“十大园区、十大集聚区或将补上这一环。”在陶锋看来,这既传承了村级工业园的市场化基因,也加强了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既能保留市场活力,也能更好地配合国家、省的战略布局。


2020年,广东提出布局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涉及佛山的布局有12项。


本次佛山提出的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几乎都在广东省的“双十”战略内。随着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装备、新材料、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佛山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将齐头并进。


十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则将在实现服务业产业化的同时,亦为制造业提供强劲动能。以国际陆港项目为例,该项目将创新五大物流服务模式,让“佛山制造”一次通关即出海,助力佛山提升全球供应链的能力,实现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


园区、集群内企业与企业之间、集群与集群之间的协同,传统与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交融,将构建起更加稳定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也能集聚多层次的人才,并且加速他们之间的交流与流动,推动产业集群实现创新发展。


在陶锋看来,这样的创新发展正是产业生态系统进阶升级的关键性支撑。正是得益于家电行业集聚效应,佛山才涌现出美的、格兰仕、小熊电器等一批创新性的引擎企业,而且供应链上的企业自发围绕“链主”“龙头”进行布局。


“同样的道理,随着十大园区、十大集聚区在培育产业集群方面能力的释放,未来也将培育出更多龙头企业,打破佛山‘星星多月亮少’的产业格局。”陶锋说。


而对于产业集群间的互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也大为看好。他举例,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可以为精密制造提供支撑,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的科研中心等高端载体,也可以为所有相关产业提供智力支撑。


“一旦这种互动活跃起来,佛山各个产业集群所积累的网络资源、人力资源、产业资源将得到有效整合,对企业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都将是极大的促进,助推优势产业更优、特色产业更强。”林江说。


文章来源:南方财经全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吴蓉)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