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南通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核心战略,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六个一体化”部署要求,坚定扛起省委赋予南通“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作用,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使命责任,围绕建设深层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杆城市的目标定位,抢抓发展机遇,重塑发展格局,呈现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气象。
交通先行 打造枢纽
8月28日至9月3日,伴随着打桩船安全作业,张靖皋长江大桥主桥水上施工取得新进展,南航道桥南主塔共打桩12根。这是南通过江通道建设“八龙过江”中的第四条“龙”,连接苏州、南通、泰州,形成区域新过江公路运输的便捷通道。
长三角“朋友圈”要想更亲密往来,交通一体化是基础也是关键。
自2020年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以来,南通、苏州、无锡从“隔江相望”到“跨江融合”,为长三角一体化注入了新活力,区域协同发展呈现新格局。8月下旬苏通大桥集中养护期间,沪苏通大桥日增车流2.5万辆;南通到上海的铁路不再需要绕道南京,两地间最短行程压缩到1小时左右,百姓交通生活更加便利,高品质出行进入新阶段。从交通末梢变为立体枢纽,从“难通”变为“好通”,南通不仅成为上海大都市圈中的核心成员,更成长为长三角发展棋盘上的重要棋子。
今年以来,南通市突出互联互通,枢纽功能不断取得新突破。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稳步推进,主体港区开工建设,吕四起步港区开港运营;南通新机场场址获批,已完成预可研主报告和14项专项报告的编制;北沿江高铁江苏段控制性工程先行用地获批,初步设计获批;张靖皋大桥主桥工程正式开工,海太通道开工在即;通常高速通州至海门段加速推进工可及有关专题研究;通常高速通州湾至通州段工可大纲通过审查,同步推进工可其他专题研究。
随着南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纳入国家交通发展规划,南通奋力打造“双向开放”的战略支点,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南通新机场引入“战略合伙人”,与虹桥和浦东机场一起,构建上海航空枢纽跨地域的多机场体系,并借助北沿江高铁打造“轨道上的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开门建港,与苏州、无锡等苏南城市深度合作,融入并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港口群。从区域实践到国家战略,南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驶入“快车道”。
区域协同 合力奋进
总投资120亿元的懋略储能系统用锂电池、总投资30亿元的赛普高端生物耗材项目……今年以来,5个“大好高”项目相继落户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园区目前累计签约或注册的37个项目大多来自上海、苏南地区。这是南通市以苏锡通科技产业园为先导,打造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推动南北合作、建设合作园区,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南通市努力推动各板块实质性建立跨江合作园区不少于1个,深度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分工。依托苏锡通园区高水平建设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导入等方面深化共建;支持海安建设长三角重要陆港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如皋打造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如东建设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启东建设沪苏一体融合发展窗口城市,通州湾建设江海联动新枢纽;依托南通新机场,以国际家纺园区为先导,规划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区。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大都市圈规划明确的“1+8”核心成员中,长江以北只有南通“入圈”。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分析,在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进程中,助力苏南放大优势、苏中加速崛起、苏北跨越赶超,南通都大有可为。
南通与兄弟城市共同开展上海“1+8”大都市圈协同规划编制工作,牵头编制长江口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与苏州市、无锡市签订加强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与上海虹口区、崇明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常州市政府、上海市江苏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城市协同发展不断深化。南通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签订《关于共建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南通基地协议》,助推企业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机遇,加快企业上市挂牌步伐……以“一枢纽五城市”为主攻方向,南通正乘势而上,加快构建沪苏通“金三角”,真正成为区位、资源、能级相匹配的中心城市。
产业创新 双向融合
7月6日,南通市苏州商会成立,江苏诺克科技汽车自动化生产线项目、苏州鲲鹏生物技术生物医药项目、奥瑞斯智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等20个跨江融合项目会上集中签约,总投资达118亿元。
7月28日,2022年通州湾示范区(苏州)投资环境推介会在昆山举办。会上签约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额157亿元。签约项目涵盖海工装备、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总部经济等产业领域,引领性、创新性和成长性都十分突出,有助于通州湾各园区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产业集聚。
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如何共建产业集群?回应这一问题的南通答卷是: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创新链精准对接、供应链双向融合。
上港集团ICT(海安)项目将上海港港口服务前置到海安凤山港,通过衔接“一键式”+“一站式”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信息系统服务平台,构建“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公则公”的物流模式,实现海安与上海在现代物流领域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在南通落户后飞速发展,在智能底盘控制领域崭露头角。公司在上海设立技术研究院,积极与苏州、无锡等地供应商合作,利用苏南地区优势服务于南通企业本部。
全方位融入苏南、对接上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南通正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催生新的产业图景。
去年江苏省产研院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落户南通创新区;今年8月,位于创新区的江苏帝奥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与此同时,作为集成电路配套产业,通过项目合作、创新合作、产业链协同等形式,通富微电成为南通跨江合作的成功典范,技术水平、先进产能、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南通正为全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不仅仅是集成电路,在南通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突出强链补链,产业协同提速增质。围绕16条优势产业链和24个细分领域,南通加强与苏南、上海等长三角核心城市产业链深度协同发展,成立苏锡常通跨江融合产业协作联盟,成功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全市新签约并注册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中,从上海、苏南招引的项目数合计占比达48.6%。近三年,苏南、上海企业来南通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超500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抢抓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向海布局、沿海发展的机遇,推动中天精品钢、桐昆PTA、洋口港LNG等一批百亿级临港重特大项目开工建设,中天精品钢一期一步、桐昆PTA一期部分投产;今年上半年,洋口港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累计接卸LNG船舶38艘,接卸总量340万吨,气化外输49亿立方米,创造历史同期最佳业绩。
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南通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积极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全面落实《沪通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近三年来,南通每年与上海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超200个,上海近八成高校院所与南通70%以上制造类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
便利共享 民生福祉
在城市的东南端,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气势恢宏,引人瞩目。作为沪通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标志性项目,上海仁济医院管理和专家团队即将全面进驻,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让通城及区域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海优质健康服务,免去异地就医奔波之苦,提升市民健康获得感。
对于长三角一体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应当如何按照总书记要求补齐短板,让百姓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共享发展红利?
共建,也要共享。响应民心所盼、突出便利共享,南通市不断深化便民惠民一体化应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跨省通办服务专区在全省率先进驻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今年7月,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长三角一体化平台、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成功对接联通,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电子证照材料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互联互认互通。全市所有医院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在实现省内异地购药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今年,南通市又实现了跨省购药直接结算;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基地、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启东实验学校项目稳步推进。积极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与上海共同印发实施《东平—海永—启隆城镇圈协同发展规划》,把海永、启隆作为生态保护引领区进行整体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土地出让审批以及建筑高度和风貌,实现与崇明功能定位、生态保护、产业布局等有机衔接。
交通往来便捷高效、创新要素破壁流动、区域协作相互赋能……按照“突出跨江融合,建设深层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杆城市”这一主攻方向,南通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在深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形成更多标志性、引领性成果,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小伙伴乘风破浪向未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前进。
本报记者 朱蓓宁 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