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英俊的松球  ·  Policy-based ...·  9 月前    · 
谈吐大方的伏特加  ·  WPF:DataGrid -- ...·  1 年前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被判处死刑4年后,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药监局再掀波澜,这次轮到药监局原副局长张敬礼。

2010年6月,中组部证实,张敬礼因严重违纪被免去副局长职务。长达7个月的调查之后,其违纪违法问题终被确认。

1月6日,中纪委、监察部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张敬礼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钱款;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并获得巨额利益;捏造受贿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生活腐化。

中纪委对张敬礼作出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决定,收缴其违法所得,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据接近药监局的人士透露:“中纪委所指出的张敬礼四项问题都有确定的指向。但此前风传的美国强生公司,并没有在四项问题之中,而且其他制药企业也未卷入。”

与当年郑筱萸案有所不同,张敬礼被调查没有掀起药企间的整顿风波。但风平浪静之下,难免潜藏着汹涌的暗流。

郑筱萸之后的最大丑闻

张敬礼是继郑筱萸之后,药监系统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

2007年6月,原局长郑筱萸因为受贿罪被判死刑,郑筱萸的秘书、原注册司司长曹文庄被判处死缓,这也是药监局成立以来的最大腐败窝案。

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在当年的发布会上说:“郑筱萸腐败案这种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对整个系统来说,确实让我们蒙羞。”

4年后,张敬礼的落马,让肩负民众医药福祉的药监系统再被千夫所指。

国家药监局网站上,有关张敬礼个人资料已被删除。据之前内容,该局曾设有4位副局长,张敬礼排在第一位。2003年10月起,张敬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在郑筱萸案发后,主管医疗器械审批。

在进入国家药监局之前,张敬礼曾在部队担任过卫生系统局长职务。“一去国家药监局就当副局长,说明他很有背景和实力,一般来说,别的人不好跨越。”有消息人士透露。

2007年,郑筱萸被执行死刑时,张敬礼已经是副局长。此后药监局“大换血”,张却一直任职至今。有人分析,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彼时没有涉足灰色领域,另一方面也许是“门子硬”。

与张敬礼打过交道的卫生系统人士回忆,张敬礼比较“讲义气”,在郑筱萸案发前,张敬礼主要分管老干司和机关党委工作,此后才开始分管药品和医疗器械工作。而医疗器械在药监局内部是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涉及医疗器械研制、生产、流通、使用方面的质量管理规范,也是众所周知的“肥缺”。

比如,一些公司的医疗器械产品,在美国已有FDA认证,如欲进入中国市场销售,必须通过国家药监局的注册,这个等待的时间通常是一到两年。但医疗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频率快的行业,一个型号产品的使用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尽早注册获批,对企业而言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收入和产品的市场份额,这给权力寻租埋下了伏笔。

腐败手腕陆续曝光

知情人士透露,张敬礼涉案或与其长期分管医疗器械有关,他掌握着医疗器械注册的生杀大权,在给一些行业企业“行方便”后遭举报。

知情人士称,在中国市场,跨国公司的医疗器械产品往往利润丰厚。以心脏药物支架和血糖仪为例,其中同类心脏药物支架的价格在国外只有1000多美元,而其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最早时曾接近4万元人民币,其利润可见一斑。

从先前落马的郝和平,再到张敬礼,医疗器械行业俨然已经成为商业贿赂的“重灾区”。

不过,张敬礼的心理素质比较强。

一位地方药监局人士回忆,2005年药监局原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因接受商业贿赂被判刑后,身为郝直接领导的张敬礼,曾在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痛心疾首地表态,要求各部门拒绝“糖衣炮弹”,并多次强调不管职位有多高,只要涉及违纪,都会受到严厉查处,“没想到这一次他自己被关进去了。”

据知情人披露,张敬礼敛财的手段还有很多。

2010年12月11日,国家药监局开始从西直门西南角的旧址陆续迁往西便门以南的新楼,与国资委同处一个大院。这座郑筱萸时代就开建的大楼数次停工,直到今日方才建成。传言称国家药监局新楼建设和装修花费甚巨,规格很高,仅办公面积就有3万平方米,比国家药监局原楼大了50%以上。

有人披露,“张敬礼是药监局新楼建设的主要负责领导之一,据调查收受了工程施工、装修等单位的行贿款600万元。”

此外,张还涉嫌违法销售所著书籍获利,“非法经营总的案值高达1700余万元,其中一本书就卖到了566元的天价。”

张敬礼在国家药监局任要职之余,尚“笔耕不辍”,爱好著书立说。目前能查到的其署名或并列署名的著作就有《老年急症救治手册》、《百年FDA:美国药品监管法律框架》、《维护公众健康: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探索与创新》、《中国食品药品监管理论与法律实践》、《寿世补元》等。其中大部分著作是在2003年之后,也就是张敬礼出任药监局副局长之后所作。

以张敬礼的身份,销售自己所著的书籍应该不是难事。有律师分析认为:“如果高于定价销售,完全可以认定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界定为非法经营。”

另外,据称张敬礼还拥有保健品生产企业,并利用职权强行将产品推销给连锁药店销售。

权力过分集中之祸?

张敬礼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报道,是2010年4月,他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视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此前的2009年年底,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调研员卫良、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孔繁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祁自柏、白坚石、陈继廷等5人被正式批捕。

此次张敬礼案发,被认为掀起“药监系统二次风暴”,将“后郑筱萸时代”的药监系统反腐推向高潮。

一个细节是,药监局内部通报张敬礼的处理决定后,当场播放了他在“天上人间”被拍到的画面,内容不堪入目。

据说,张敬礼最初被调查,源自一封针对药监局高层的网络发帖。这篇在网上盛传的帖子,以爆料的方式将矛头直指药监局高层。

现在,网上还能搜索到这篇盛传的诬告文章,文中直指国家药监局领导失职渎职、搞形象工程、任人唯亲、收受贿赂等,并列出了所谓“违规提拔干部清单”,细节之详尽令人咋舌。

知情人透露:“张指使其秘书发布诬告信息,最后被查出所用IP地址为药监局内部地址。”“此次受到处理的仅有张敬礼一人,帮助其发帖的秘书仍在药监局任职,并未受到调查和牵连。”

中纪委认定张敬礼“捏造受贿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主要也指这件事。

尽管有上述种种劣迹,但此前盛传的强生公司涉嫌行贿张敬礼,并未显示在中纪委的调查结果之中。而郑筱萸案,除了直接相关的齐二药等少数几家企业外,大部分违法获得新药生产批件的企业也未受到处理。

1998年成立至今,国家药监局管理体制几经变革,由属地管理变为垂直管理,管理权限逐渐扩大,在解决职能重叠、政出多门、监督管理力量分散的弊端之后,却又滑向了另一个深渊——权力过度集中。

2002年开始,国家药监局着手整顿地方标准,将各地药监局的审批权收归中央。2007年,权力扩张终于走到了顶点,郑筱萸现象成为权力过度集中的怪胎。

目前,国家药监局正在推动将药品监督的 “垂直管理”改为“地方管理”,“对地方药监局放权”。业内人士认为,放了将来还得收。张敬礼事件,或许只是权力收缩过程中乱象爆发的一个集中代表。

编辑:陈城

资料来源:《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被判处死刑4年后,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药监局再掀波澜,这次轮到药监局原副局长张敬礼。

2010年6月,中组部证实,张敬礼因严重违纪被免去副局长职务。长达7个月的调查之后,其违纪违法问题终被确认。

1月6日,中纪委、监察部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张敬礼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钱款;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并获得巨额利益;捏造受贿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生活腐化。

中纪委对张敬礼作出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决定,收缴其违法所得,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据接近药监局的人士透露:“中纪委所指出的张敬礼四项问题都有确定的指向。但此前风传的美国强生公司,并没有在四项问题之中,而且其他制药企业也未卷入。”

与当年郑筱萸案有所不同,张敬礼被调查没有掀起药企间的整顿风波。但风平浪静之下,难免潜藏着汹涌的暗流。

郑筱萸之后的最大丑闻

张敬礼是继郑筱萸之后,药监系统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

2007年6月,原局长郑筱萸因为受贿罪被判死刑,郑筱萸的秘书、原注册司司长曹文庄被判处死缓,这也是药监局成立以来的最大腐败窝案。

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在当年的发布会上说:“郑筱萸腐败案这种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对整个系统来说,确实让我们蒙羞。”

4年后,张敬礼的落马,让肩负民众医药福祉的药监系统再被千夫所指。

国家药监局网站上,有关张敬礼个人资料已被删除。据之前内容,该局曾设有4位副局长,张敬礼排在第一位。2003年10月起,张敬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在郑筱萸案发后,主管医疗器械审批。

在进入国家药监局之前,张敬礼曾在部队担任过卫生系统局长职务。“一去国家药监局就当副局长,说明他很有背景和实力,一般来说,别的人不好跨越。”有消息人士透露。

2007年,郑筱萸被执行死刑时,张敬礼已经是副局长。此后药监局“大换血”,张却一直任职至今。有人分析,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彼时没有涉足灰色领域,另一方面也许是“门子硬”。

与张敬礼打过交道的卫生系统人士回忆,张敬礼比较“讲义气”,在郑筱萸案发前,张敬礼主要分管老干司和机关党委工作,此后才开始分管药品和医疗器械工作。而医疗器械在药监局内部是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涉及医疗器械研制、生产、流通、使用方面的质量管理规范,也是众所周知的“肥缺”。

比如,一些公司的医疗器械产品,在美国已有FDA认证,如欲进入中国市场销售,必须通过国家药监局的注册,这个等待的时间通常是一到两年。但医疗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频率快的行业,一个型号产品的使用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尽早注册获批,对企业而言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收入和产品的市场份额,这给权力寻租埋下了伏笔。

腐败手腕陆续曝光

知情人士透露,张敬礼涉案或与其长期分管医疗器械有关,他掌握着医疗器械注册的生杀大权,在给一些行业企业“行方便”后遭举报。

知情人士称,在中国市场,跨国公司的医疗器械产品往往利润丰厚。以心脏药物支架和血糖仪为例,其中同类心脏药物支架的价格在国外只有1000多美元,而其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最早时曾接近4万元人民币,其利润可见一斑。

从先前落马的郝和平,再到张敬礼,医疗器械行业俨然已经成为商业贿赂的“重灾区”。

不过,张敬礼的心理素质比较强。

一位地方药监局人士回忆,2005年药监局原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因接受商业贿赂被判刑后,身为郝直接领导的张敬礼,曾在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痛心疾首地表态,要求各部门拒绝“糖衣炮弹”,并多次强调不管职位有多高,只要涉及违纪,都会受到严厉查处,“没想到这一次他自己被关进去了。”

据知情人披露,张敬礼敛财的手段还有很多。

2010年12月11日,国家药监局开始从西直门西南角的旧址陆续迁往西便门以南的新楼,与国资委同处一个大院。这座郑筱萸时代就开建的大楼数次停工,直到今日方才建成。传言称国家药监局新楼建设和装修花费甚巨,规格很高,仅办公面积就有3万平方米,比国家药监局原楼大了50%以上。

有人披露,“张敬礼是药监局新楼建设的主要负责领导之一,据调查收受了工程施工、装修等单位的行贿款600万元。”

此外,张还涉嫌违法销售所著书籍获利,“非法经营总的案值高达1700余万元,其中一本书就卖到了566元的天价。”

张敬礼在国家药监局任要职之余,尚“笔耕不辍”,爱好著书立说。目前能查到的其署名或并列署名的著作就有《老年急症救治手册》、《百年FDA:美国药品监管法律框架》、《维护公众健康: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探索与创新》、《中国食品药品监管理论与法律实践》、《寿世补元》等。其中大部分著作是在2003年之后,也就是张敬礼出任药监局副局长之后所作。

以张敬礼的身份,销售自己所著的书籍应该不是难事。有律师分析认为:“如果高于定价销售,完全可以认定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界定为非法经营。”

另外,据称张敬礼还拥有保健品生产企业,并利用职权强行将产品推销给连锁药店销售。

权力过分集中之祸?

张敬礼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报道,是2010年4月,他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视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此前的2009年年底,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调研员卫良、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孔繁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祁自柏、白坚石、陈继廷等5人被正式批捕。

此次张敬礼案发,被认为掀起“药监系统二次风暴”,将“后郑筱萸时代”的药监系统反腐推向高潮。

一个细节是,药监局内部通报张敬礼的处理决定后,当场播放了他在“天上人间”被拍到的画面,内容不堪入目。

据说,张敬礼最初被调查,源自一封针对药监局高层的网络发帖。这篇在网上盛传的帖子,以爆料的方式将矛头直指药监局高层。

现在,网上还能搜索到这篇盛传的诬告文章,文中直指国家药监局领导失职渎职、搞形象工程、任人唯亲、收受贿赂等,并列出了所谓“违规提拔干部清单”,细节之详尽令人咋舌。

知情人透露:“张指使其秘书发布诬告信息,最后被查出所用IP地址为药监局内部地址。”“此次受到处理的仅有张敬礼一人,帮助其发帖的秘书仍在药监局任职,并未受到调查和牵连。”

中纪委认定张敬礼“捏造受贿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主要也指这件事。

尽管有上述种种劣迹,但此前盛传的强生公司涉嫌行贿张敬礼,并未显示在中纪委的调查结果之中。而郑筱萸案,除了直接相关的齐二药等少数几家企业外,大部分违法获得新药生产批件的企业也未受到处理。

1998年成立至今,国家药监局管理体制几经变革,由属地管理变为垂直管理,管理权限逐渐扩大,在解决职能重叠、政出多门、监督管理力量分散的弊端之后,却又滑向了另一个深渊——权力过度集中。

2002年开始,国家药监局着手整顿地方标准,将各地药监局的审批权收归中央。2007年,权力扩张终于走到了顶点,郑筱萸现象成为权力过度集中的怪胎。

目前,国家药监局正在推动将药品监督的 “垂直管理”改为“地方管理”,“对地方药监局放权”。业内人士认为,放了将来还得收。张敬礼事件,或许只是权力收缩过程中乱象爆发的一个集中代表。

编辑:陈城

资料来源:《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