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民营企业百万年薪挖走国家登月人才:未来火箭就像高铁一样!

这家民营企业百万年薪挖走国家登月人才:未来火箭就像高铁一样!

5 年前

今天小宝的朋友圈被一个网红工程师在国企的遭遇刷屏了,无情揭露了高级人才在国企的真实生活。


网红工程师供职于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又称航天六院十一所,是我国液体火箭动力事业的发源地,它的存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先进超低温高性能推进技术的国家之一,可谓是国企中的高科技典范。





最近航天六院十一所的一封公文让这家国企彻底火了,说起来公文的内容还有点搞笑——大致意思就是: 我司研究员张小平跳槽了,当初批准辞职的时候没觉得他有啥了不起,但是他离职之后我们突然发现没有他整个项目都瘫痪了,恳请国家派人把他抓回来继续研究项目。






媒体爆料的公文原稿


研究所的一个小小研究员的作用为何如此大?他不仅负责的是最关键的技术岗位,还是发动机这种最核心部件研发的灵魂人物,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即便张小平的能力和作用这么大,研究所也并没有爱才惜才,公文中明确写了, 张小平只是个研究员,职称是副主任设计师,也就是整个航天六院十一所的最底层,因为整个航天六院十一所,70%的人都是副主任设计师。 (不过也有媒体求证指出,总师、副总师、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加起来只占研制队伍的10%,不可能有70%那么高)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基层研究员掌握着核心科技?而且到了“他一走整个项目瘫痪”的程度,张小平头上有正主任设计师,他不会做项目?正主任设计师头上还有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这些技术大佬在干嘛,照理说,随便选一个研究员指导指导也能把项目推进下去吧?




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运载火箭、航天器等 数据来自启信宝


据爆料,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一年(有媒体指正说是税前25万),跳槽后加入了 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那么,这家挖走国家登月人才的民营企业,又是什么来头?





就在今天,我国首枚民营入轨运载火箭“朱雀一号(ZQ-1)”已在西安完成总装工作和总体测试,随后它将启程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计划于10月底搭载“未来号”卫星发射入轨。 这枚三级运载火箭正是由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箭体直径1.35米,全箭总长19米,起飞重量27吨,起飞推力45吨, 具备快速响应、灵活发射、技术成熟、性价比高等特点,主要面向微小、微纳、立方星星座提供组网发射服务。




张昌武掌握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58.13%的股权 数据来自启信宝


启信宝数据显示,蓝箭航天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是我国首家从事运载火箭研发的民营企业,其西安研发中心位于高新区,主要承担液体发动机、液体姿控及液体动力等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 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经历了四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在A+轮中,西安市高新区为其注入了数千万人民币的资本。





可以想见,对于张小平这样的优秀人才,蓝箭航天是求贤若渴,所以直接给出了百万年薪。而张小平也并非个例,近年来,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发展迅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表示, 研究院这两年被民营火箭公司挖走的人不少。





9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家名为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国民营商用火箭公司在这里成功发射了一枚代号为双曲线1Z(SQX-1Z)的固体亚轨道探空火箭,这是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发射卫星,也是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在国家发射场完成发射任务。





启信宝数据显示,星际荣耀成立于2016年10月,2017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是提供运载火箭研制和发射服务解决方案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2018年6月30日,A轮获得经纬中国、顺为资本等多方投资。


“经纬系”的航空企业还不止星际荣耀一家,2018年7月20日,天仪研究院CEO杨峰宣布,天仪研究院已于日前完成1.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老股东经纬中国继续加码,本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





经纬中国董事总经理熊飞表示:“我们非常看好商业航天领域的潜力,在不久的未来卫星有望成基础设施的一种,市场空间巨大。天仪的团队和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有很好的商业化方式。自经纬中国A轮投资以来,团队的战略执行也非常不错,希望未来天仪成为商业航天领域的领军者。”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数据来自启信宝


据启信宝数据显示,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18日,是中国首批商业航天公司之一。秉承着“让航天触手可及”的愿景,天仪研究院专注于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微小卫星整体解决方案,将卫星应用到更多的商业领域。


据美国美林银行分析师预测,航天市场规模将于2045年增长到2.7万亿美元。据报道,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商业太空市场规模将扩大至1200亿美元。当然,我国商业航天公司的快速发展,也和政策支持分不开。


有趣的是,之前提到的蓝箭航天和星际荣耀都选址于北京东南的亦庄经济开发区,这里正是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的所在地。 为了拥抱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抢夺航天科研人才,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大多选址于此。星际荣耀和蓝箭航天之外,在亦庄还有国内成立最早的翎客航天,以及因“重庆两江之星”发射而引发关注的零壹空间。





从时间上看,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大多成立于2014年到2016年。这期间中国军民融合文件频出,政策逐渐清晰,嗅觉敏锐的金融业者开始进入行业创业。


蓝箭航天CEO张昌武拥有清华大学MBA学位,曾先后在汇丰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从事金融投资工作。2013年左右,他听身边朋友谈论民营航天时开始关注该领域,发现国内找不到适合市场需求的火箭,于是立刻决定创立一家民营火箭公司。“当时就想参考Space X的模式,利用国内丰富工程师的资源,去做一件以前没有的事情。” 张昌武说。




张昌武任职图谱 数据来自启信宝


创业之初,张昌武感到最难的是说服投资人和工程师。政策不明朗,投资人不敢贸然进入,公司的发展遇到了阻碍。航天工程师多集中于航天研究院,他们工作严谨,很难被创业者的情怀打动。很长时间里,招不到员工,公司包括张昌武在内只有2名员工。


零壹空间CEO舒畅也遇到和张昌武同样的问题。2014年后半年,舒畅几乎每天都泡在航天某院附近的一家咖啡厅,约各个环节的技术人员谈民营火箭的可行性。在那家咖啡厅里,他被拒绝了四五十次。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多民营航天企业都处于采购固体发动机、发射探空火箭的起步阶段,对于更大推力的液态发动机、运载火箭,几家航天企业都宣称正在抓紧研制中。


而运载火箭最难、也最重要的是动力系统,是的,正是张小平研究的领域。 火箭的发动机分为固态发动机和液态发动机,目前国内民营火箭企业发射的火箭都是固体火箭,但是固体火箭制造资质在国有企业手中,国内民营航天企业很难得到。


随着军民融合加强,军工企业开始拥抱变化,提供固体火箭配套设备,民营火箭企业纷纷选择购买固体发动机,自主研发液态发动机。“没有动力系统在手,就无法成为一家商业火箭企业。”张昌武说,他一再强调自主研发,因为当初吃了亏,四处购买动力系统而不得。




张昌武


在创业者们看来,民营航天是国营航天的有力补充,未来它要做的是国营航天照顾不到的领域,研发中小型火箭,把微小卫星运入近地轨道,实现通讯联网、航空WIFI等方面的价值。

“未来运载火箭可能就像高铁一样。” 张昌武说,新的太空生意刚刚起步,现在首先是修路,谁找到入口,谁就能拔得头筹。


值得一提的是,在张小平事件发酵之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对此事进行了回应,他表示,张小平“本人擅自离职,经多次谈心做工作无效,为挽留此人,单位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培养人才是付出代价的,单位希望挽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为大批基层默默无闻工作的人点赞,更要看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离不开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


小宝不禁想问,如果你是张小平,你会选择继续留在国企底层,还是投入民营航天企业的怀抱呢?

发布于 2018-09-28 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