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新上市的沃尔沃的纯电C40?还有降价后257000售价的XC40有竞争力了吗?
23 个回答
这个问题我是有发言权的,因为就在前几天我的沃尔沃C40峡湾蓝终于提车啦!
从下定算起来,时间也差不多3个月左右了,不算特别漫长但是等待还是略有些焦急,新车到店第一时间就办理手续提车。经过几天的短暂接触,我来简单说一下这辆车吧。
为什么要选纯电车?
家里已有一台燃油车,再添置另外一台车的话,肯定不会再考虑燃油了。混动其实意义也不大,不如直接上纯电。如果说2年前买纯电车还会犹豫一下,那现在或者说将来买纯电车我认为基本不用太多考虑了。绿牌的好处不用多说,不限行、电费远低于油费、环保,这些都是大家都很清楚的。
这几天驾驶中,我的最大感受还是电车的NVH比油车好太多了,安静、无振动,这就是最大的舒心。油车无论宣传说发动机多么安静、变速器换挡多么平顺,在车内都或多或少会感受到发动机传来的轻微抖动,变速器在特定的转速和挡位区间也都有不可避免的顿挫。尤其是如果你想在车内休息一会儿,这种时候就会充分体现出油车和电车在NVH方面的巨大差异,电车的静谧和平稳绝对可以让人休息得更加充分,甚至开空调睡觉还不用担心一氧化碳中毒。
在续航方面,我的车是长续航版本,CLTC工况550km的续航日常通勤应该是足够了,按我的上下班距离,一周一充即可。如果是跑长途,算上各种原因导致的衰减,这个续航应付300km的距离我想也是没问题的,这个半径已经可以覆盖北京周边一大圈了。如果要开更远的长途,我不是还有油车么,就不要给自己添堵了。
这两年三电技术发展很快,尤其是电池,什么刀片电池、弹匣电池、CTP、CTC……各种名词层出不穷,也都在致力于解决电车的一些问题,电池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控制也越来越好,充电速度越来越快。总体来说,电车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价格逐渐合理、使用越来越便捷,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当然,电车也有些缺点,买车的时候还是需要考虑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仅供参考。
- 充电便利性:如果家里没慢充桩,在外面用公共快充桩,每次需要耗时1-2小时左右,这个时间成本看自己是否愿意付出;
- 保险费用涨价:比同价位燃油车贵一些,其实也不是非常离谱,看个人是否可以承受吧;
- 残值率:用车的时间越长,影响就越小,可以把这部分成本在买车前综合计算一下;
- 电池衰减:目前电池衰减率基本控制得很低,在电池包的生命周期内,个人认为基本不用担心。
为什么是沃尔沃?
其实也是进行了一系列对比,最终才确定的沃尔沃。
- 特斯拉:过于追求极简风,实体按键太少了,不太习惯,而且细节上不如欧洲品牌精致。此外,由于特斯拉安全事故频发,有一定担忧。
- 小鹏P7:自动驾驶能力确实不错,座舱智能化很好,不过空间过于逼仄,毕竟家里还有俩娃,虽然对车的空间整体要求不高,但是也不能太挤了。
- 蔚来ET7:价格较贵,如果不选电池租赁服务,裸车得45W左右起步。另外,由于蔚来保有量快速增加,换电的红利期已经过了,据一个蔚来车主朋友说,换电站经常排队,排队时间也得1个小时以上。这样还不如充电呢,那买一辆换电的车有什么必要?
另外,蔚小理这批新势力其实有一个共同劣势,就是过于注重智能化,忽视了车辆是用来驾驶的机械本质,结果就是操控感普遍较差(跟同价位传统势力车型相比),而选择机械调校更有优势的传统大牌会更加符合我的需求,毕竟现在智能驾驶辅助离取代人类还有漫长的时间。
- 凯迪拉克LYRIQ:价格同样较贵。不过这车还是有亮点的,我试驾过,操控手感确实不错。外观风格有些偏夸张,尤其是前脸的各种灯光效果,感觉用力过猛。车身尺寸大,空间足,但总觉得对我来说过于大了。
- 沃尔沃C40:各方面比较均衡,空间大小适中,北欧风格,又有安全可靠的品牌背书。曾经差一点就买沃尔沃,等到C40终于圆梦。
C40 长续航Pro上那些我喜欢和不喜欢的
最终确定的版本是C40长续航Pro版。
四驱性能版的性能对我来说其实意义不大,毕竟不是年轻人了,直线加速强带来的那点兴奋感和新鲜劲很快就会消失,关键是7.4s加速已经够快了,而市区通勤对于四驱的需求也近乎为零。相比之下,单电机节约点能量带来的更长续航似乎更实在。
长续航Pro版比最低配多了360°全景影像、热泵空调、方向盘加热和Harman Kardon音响。而这几个配置说实话,对我来说挺重要的。
360°全景影像的好处还用多说吗?新手司机的必备配置,对老司机也是有价值的,有了这个利器可以让停车极限变得更高。
热泵空调从制热效率来说肯定是没有PTC空调高的,但是核心还是节能呀,电动车必备。
方向盘加热在北方的冬天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必备。
至于音响嘛就看个人爱好了,对我来说是强力加分项,这几天还没时间认真体验,回头下几首高品质的《渡口》《加州旅馆》试听一下。
除了动力性能和驱动形式的差异之外,长续航Pro版和四驱高性能Pro版的其他配置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果断选择长续航Pro版本。
整车造型也是我喜欢的跨界风格,无论是雷神之锤大灯还是酷酷的尾翼都非常带感,虽然尾翼的装饰性大于实用性,不过还是让人挺有虚荣感的。
车头有个前备厢,多出了一个储物空间。后排空间一般,但无伤大雅,具体到我个人是因为家里已经有其他车辆了所以对空间的要求并不高,如果是家庭首购车辆,这一点最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考虑。
车辆尺寸适中,小巧灵活,方便驾驶,操作起来比较顺滑,得心应手。
全景天幕现在很多车都是标配,不过没有遮阳帘,夏天还是挺晒头的。暂时不打算去汽配城加装遮阳帘,毕竟北京最近已经凉快下来了。
安全性是沃尔沃一贯的强项,不是我迷信品牌,数据说话。
美国的IIHS碰撞测试,C40的成绩是最优秀的Top Safety Pick+。
欧洲E-NCAP碰撞测试,5星。
国内还没撞,应该不会差。安全这方面,我对传统品牌的信心还是很足的。而且C40的3个款型的配置差异只在动力和舒适性配置,安全配置全系都是完全一样的。
在智能化方面,其实我更看重的也是偏向安全的驾驶辅助功能,而这些C40都有。比如ACC、车道保持、Pilot Assist智能领航辅助驾驶等,配置清单上甚至有个“对向车辆智能避让”功能,这个功能不敢试、没法试,最好以后也别用到。
除了安全性之外,沃尔沃近几年还大打环保牌,而且确实做得不错。智能空气循环、主动式预净化、空气质量实时监测、负离子发生器……简直就是一套组合拳把座舱空气处理得清清爽爽,坐进车里是真没一点异味。
而且在定车时座椅是可以选择织物面料内饰的,符合沃尔沃100%-Leather Free的理念。考虑到可能不方便清洁,所以个人还是选择了皮质面料。
至于智能座舱方面,与沃尔沃之前的车型相比,智能化配置肯定是有很大进步的,但是初步体验来看易用性比新势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主要体现在UI设计、交互逻辑、和部分细节处理上,功能其实都差不多。高德导航、语音控制、华为应用市场,车上常用的功能都有了,同时支持OTA。手机上,APP远程控制功能也支持,其实平时很少用,提前开空调制冷或者加热的功能比较有用,不过因为车刚到手,经常记不起来使用,也许多开一段时间会更加熟悉。
沃尔沃的未来是纯电的未来
总体来说,这款C40长续航Pro版还是让人满意的。尽管是纯电动的身份,但是并没有丢失沃尔沃的内在核心,它看上去比较朴实无华,但处处体现着成熟大厂的造车经验,使用的时候顺心安心开心。
沃尔沃此前已经发布了2025年实现全面电气化的规划,2030年就要实现全面纯电动,就在9月21号,沃尔沃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骆文襟还宣布沃尔沃新时代的第一款车型EXC90即将亮相。XC40纯电版和C40纯电版就是这场电动化大变革的先锋,我有幸成为这场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对沃尔沃的纯电未来充满了期待。
呔!终于逮到C40的提问了!我最近下单了一台沃尔沃C40长续航版PRO,之前在回答中也有提到。跟之前Q50和P7一样,我仍然会在知乎上跟大家分享这辆C40的用车体验。
买车动机
先说说家里的情况,结婚前我开Q50,现在基本给我爸妈用。前年我先斩后奏订了一辆P7,现在的问题是我媳妇娘家在河北固安,我俩在北京,往返路程比较远,算来算去还是需要一辆车。平时回个娘家啥的用车不紧张,还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北京这边我手里实在没指标,索性干脆在河北买一辆,这辆车以后主要给老丈人开,省得每次都是媳妇回娘家,二老可以自己开车过来玩。
选车过程
可能很多人觉得,家里买车最好一辆比一辆贵,毕竟混的好了得让人知道。我倒不这么想,我选车的思路是:预算>品牌>用车方式>个人喜好,保值率啥的从来不考虑。
预算方面,30万元封顶,我买车的最高原则是绝不贷款!还有一点,30万元基本上是大多数车企的黄金产品线,普通品牌用这个价位冲高,豪华品牌这个价位的产品也会放一些高价值的技术,我和媳妇都倾向于从豪华品牌里选。说实话,真到买车的时候,品牌很重要。
品牌决定主观价值感,用车需求则决定客观上你该选什么形态的产品。不论什么车型,这辆车在我们手里属于用车频次较高,但没有超长途需求,前面说了主要的长途就是北京-固安往返200公里以内。考虑到后期主要是老丈人用,还是希望车辆的使用成本别太高,包括我在内,全家没有一个人愿意跟4S店勾心斗角,到这里基本锁定在纯电车了。大家决定是否买电车,也要看有没有固定的500公里以上超长途需求,很重要!
个人喜好,我比较习惯从个性一些的车里挑。像第一台Q50选的是进口标轴3.7版本,我愿意为其付出高昂的车船使用税;P7则是首批车主,想体验一把智能汽车到底有什么不同;第三辆车仍然不希望烂大街,Model 3在验车场排大队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啊。另外一点就是空间!空间!我现在两台轿车,带着孩子老人出门东西都搁不下,要么就得开俩车,简直了。Q50和P7都是生娃之前买的,前者是大排量自吸轿跑,动力澎湃;后者原生纯电平台,智能化体验绝佳。它们都有优秀的一面,只是在有了孩子之后,短板也愈发凸显——这不是车的错,而是用车的人,需求变了。
所以综合下来,我要买的是一台价格不超过30万的豪华品牌纯电SUV,这是初筛的结果。建议大家以后买车也可以参考我这套筛选逻辑,下面再从初筛结果中做排除法。
首先是奔驰EQA,颜值品牌都挺好,可家里人就是喜欢不起来。至于Molde Y,市场表现很火爆,只可惜超预算了,谁也不知道后来Model Y会降价……同样超预算被Pass掉的还有凯迪拉克锐歌。
还有极星2,这车我以前开过,操控是真的好!可惜极星2要给家里用,他们对舒适性还是有要求的,极星2的底盘非常紧绷,家里人表示平时开车没这么激情。
排除来排除去,最后把选择范围缩小到XC40和C40两款车上了。两者你可以理解成传统SUV和Crossover的关系,一奶同胞。从功能角度讲,还是XC40装载能力更强,我犹豫不决,媳妇的意见发挥作用了——她觉得C40的外观更个性。其实一开始她就倾向于选择轿车,我说咱必须有更大的空间,所以在XC40和C40抉择中,她还是倾向于不那么像SUV的C40。
总结一下整个筛选流程:先标定预算30万元,从豪华品牌选,再看用车需求,选择纯电SUV,再看个人喜好,是从善如流还是坚持自我。最终,30内豪华品牌纯电个性SUV——沃尔沃C40,就是这么简单。
个人喜好中还包括一点,这个不强求,就是对品牌的未来是否有信心。谁也不想买一辆车,产品因安全问题大规模召回,或者退出中国是吧。沃尔沃这方面一直都是比较稳的,可以查一下新闻,比如我下单C40之前,就查了沃尔沃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车型的相关信息,一是没出过大负面,我记得XC40在知乎还做过测试,整车完全泡在水里也没什么问题,给我印象挺深的。另外,一家车企是否有纯电技术和产品的明确规划,沃尔沃在今年成都车展亮相过概念车Concept Recharge,涉及L3高级辅助驾驶,明年还要上XC90纯电版,这些说明沃尔沃掌握的资源和实力还是OK的。
为什么提这一嘴,汽车行业未来几年要经历很大的震荡,不少品牌会死。这个时候买车,如果你在两个品牌之间实在拿不定主意,“看未来”能帮你下定决心,排除一个备选。
下单过程
下单选配置的过程就很简单了,本来预算30万封顶,408马力的四驱高性能版本Pass,我自己也算有性能车,不差这个,家里人开车也稳,231马力的前驱版正合适,电车零百7.2秒,低速加速性能相当于燃油车6秒多的水平,超车绝对不费劲。
然后看长续航版和PRO版的区别,PRO版本比长续航版多了360°全景影像、方向盘加热、哈曼卡顿音响、LED像素大灯、风挡喷嘴加热、热泵空调,1.9万元换这些配置,在豪华品牌里真不贵。可以看出C40的配置思路很有北欧那味儿,像热泵空调可以大大提升冬季续航表现,方向盘加热、风挡喷嘴加热在北方冬天都是很香的配置。
需要注意的是,沃尔沃的City Safety城市安全套装和盲点辅助、倒车车侧预警等主动安全功能,在C40上面都是全系标配,Pilot Assist和自适应ACC这套L2智能驾驶辅助也是最低配就给到,我家有固定的往返200公里长途需求,有智能驾驶辅助很重要。另外360°全景影像和主动刹车这些,媳妇老丈人开我也更踏实。
综合下来,长续航PRO版本28.6万元的价格正合适,至于说选装配置,像什么20寸大轮毂我是不会往里花钱的,大家喜欢的自己选就好。550公里的标称续航看个乐就行,我不是针对沃尔沃,我是说所有电车的标称续航都是看个乐。C40实际表现我提车之后再跟大家分享。
提车经历
8月19号下单,到提车等了1个月出头,时间不算长。跟传统4S店买车不一样,沃尔沃电车走的是直售模式,下单之后厂家整备发车,运到4S店走交付流程。实际上4S店在其中只扮演一个中转、代办提车手续的角色,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提车那天一切顺利,很快就完事了。贴着膜的新车怎么看怎么舒服,车里也不错,撕掉包装膜之后只有非常轻微的皮质面料的味道,完全没有其他豪华品牌那种冲脑门的“新车味”。C40默认的座椅是我这辆Nubuck绒面+皮质混搭,你也可以不加钱选择高级羊毛织物座椅和水晶挡杆。
这后备箱我作为轿车车主真是爱了,孩子那堆东西总算有地儿放了!
跟其他电动车主也聊过,很多传统品牌4S店卖电动车并不积极,特别是豪华品牌,他们的头部利润还是燃油车,所以对电动车客户的态度吧,说好听了也只是不冷不热。沃尔沃倒是不太一样,因为我人在北京,不方便一趟一趟往返跑,销售小姐姐一点儿都不嫌麻烦,不厌其烦教我怎么远程操作,想办法降低我来店的频率。印象中沃尔沃对销售的要求还是很高的,这里真的要为销售小姐姐点赞!
人这辈子能买几辆车啊,2016年买Q50完全是一腔热血,2020年买P7是想成为纯电车主一员。今天提了沃尔沃C40,则是综合考虑自己的主观偏好和家庭需求。和Q50、P7一样,车提了,待我调整一段时间,一边用车一边分享这辆C40的深度试用感受,包括能耗表现、舒适性、实用性、安全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