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讲述了残酷的战争让蒙哥马利的眼睛和下肢都丧失了大部分功能,退伍回到乡下后接受了一份递送吊唁的工作,他还因此认识了一个遗孀,而他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这个坚强的女人。
[
1
]
剧情简介
美国军官威尔·蒙哥马利(本·福斯特饰)刚刚在伊拉克的负伤并回国,由于他服役的期限还未满,随即被调派到了军队的“伤亡通知”服务中心任职。
在这里,威尔与另外一位同是军官的托尼·斯通(伍迪·哈里森饰)组成了搭档,而他们需要忍受和承担的却是一连串糟糕至极的坏消息,全部都是他们所热爱的战友光荣殉国的讯息。每完成一个任务,威尔需要面对的都是一次可怕的挑战,而他从前线回到后方,是为了寻找一个更适合治疗心灵创作的舒适环境的。
就在最近的一次任务当中,当威尔向奥利维娅·皮特森(萨曼莎·莫顿饰)传达她丈夫的死讯时,他却发现自己不可抑制地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随着两个人越走越近,威尔那超然且冷漠的心也开始慢慢地溶解和软化。
[
2
]
角色介绍
角色图片
|
角色名
|
角色介绍
|
扮演者
|
|
威尔·蒙哥马利
|
美国军官,刚刚在伊拉克的负伤并回国,弹片弄伤了他的脸和下肢。他回到家乡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前女友已经跟别人订了婚,同时他还背负着从战场上带回来的巨大压力。由于他服役的期限还未满,随即被调派到了军队的“伤亡通知”服务中心任职。
|
本·福斯特
|
|
托尼·斯通
|
“伤亡通知”服务中心经验丰富的指挥官。酗酒的他对递送吊唁已经是习以为常,看似铁石心肠的他内心深处其实很脆弱。
|
伍迪·哈里森
|
|
奥利维娅·皮特森
|
阵亡军官的遗孀。威尔向她传递了她丈夫的死讯之后,又忍不住回头去打探她是否安好。威尔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这个坚强的女人。
|
萨曼莎·莫顿
|
幕后制作
《信使》由奥伦·穆弗门自编自导,同时这也是编剧出身的穆弗门的首部导演作品,而他之所以产生了要创作这样一个描述美国军队的特殊服务部门的想法,主要还得归咎于另外一位编剧亚历桑德罗·卡蒙的想象力。
最初的时候,是卡蒙提出的建议,他想创作一个专门描述“伤亡通知军官”的电影剧本,之前从没有人以这样独特的角度去审视战争残酷的一面与造成的伤害,也没有人从这些为
军属
传达战争结果的'信使'的视角去观察后方的一些情况。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成为一个只要出现就代表着痛苦的结果的“信使”,是一份令人难以忍受且非常可怕的工作。卡蒙的这个想法让奥伦·穆弗门感到非常地兴奋,同时还可以以一种迂回的方式,来处理奥伦·穆弗门自己对美国兵役的心魔。
播出信息
制作公司
制作公司
|
All the Kings Horses
|
The Mark GordonReason影业
|
|
Sherazade影业
|
|
OscilloscopeOmnilab传媒
|
|
BZ娱乐
|
|
Good Worldwide
|
|
发行公司
|
Lucky Red(意大利)
|
Oscilloscope影业(美国)
|
|
E1娱乐(荷兰)
|
|
CatchPlay(中国台湾)
|
|
Madman娱乐(澳大利亚)
|
|
Paris影业(巴西)
|
|
WorksUK Distribution(英国)
|
|
Zon Lusomundo(葡萄牙)
|
发行上映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时间
|
美国
|
2009年1月19日(圣丹斯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3月27日(萨拉索塔电影节)
|
以色列
|
2009年7月15日(耶路撒冷电影节)
|
罗马尼亚
|
2009年9月27日(雅西国际电影节)
|
巴西
|
2009年10月3日(里约热内卢电影节)
|
美国
|
|
韩国
|
2009年10月10日(釜山国际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10月23日(CMJ音乐、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10月25日(奥斯汀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11月13日(限定)
|
巴西
|
2010年2月19日
|
加拿大
|
2010年2月26日(限定)
|
荷兰
|
2010年3月25日
|
中国香港
|
2010年4月8日
|
意大利
|
2010年4月16日
|
澳大利亚
|
2010年7月26日(墨尔本国际电影节)
|
墨西哥
|
2010年10月1日
|
丹麦
|
2011年1月6日(哥本哈根)
|
中国台湾
|
2011年1月21日
|
德国
|
2009年2月9日(柏林国际电影节)
|
法国
|
2009年5月13日(戛纳影展)
|
法国
|
2009年9月9日(杜维尔美国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10月1日(伍德斯托克电影节)
|
比利时
|
2009年10月8日(根特国际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10月15日(米尔谷电影节)
|
奥地利
|
2009年10月23日(维也纳国际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11月3日(AFI电影节)
|
法国
|
2010年1月31日(世界电影论坛)
|
葡萄牙
|
2010年2月25日
|
以色列
|
2010年3月11日
|
中国香港
|
2010年3月28日(香港国际电影节)
|
俄罗斯
|
2010年4月15日
|
德国
|
2010年6月3日
|
匈牙利
|
2010年9月23日(DVD发行)
|
澳大利亚
|
2010年11月4日
|
阿根廷
|
2011年1月19日(DVD发行)
|
英国
|
2011年6月17日
|
获得荣誉
时间
|
奖项简称
|
奖项全称
|
获奖方
|
所获奖次
|
结果
|
2010年3月7日
|
金像奖
|
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
伍迪·哈里森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3
]
|
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
|
亚历桑德罗·卡蒙、
奥伦·穆弗门
|
最佳原创剧本
|
|||
2009年2月15日
|
电影节
|
第5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和平电影奖
|
《信使》
|
和平电影奖
|
获奖
[
4
]
|
第5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剧本
|
亚历桑德罗·卡蒙、
奥伦·穆弗门
|
银熊奖-最佳剧本
|
|||
第5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
|
《信使》
|
金熊奖-最佳影片
|
提名
|
||
2010年1月17日
|
金球奖
|
第67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男配角
|
伍迪·哈里森
|
电影类-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5
]
|
2010年6月24日
|
土星奖
|
第36届美国电影土星奖最佳动作/冒险/惊悚电影
|
《信使》
|
最佳动作/冒险/惊悚电影
|
提名
|
2010年1月16日
|
协会奖
|
第15届北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
|
伍迪·哈里森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第15届北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角
|
萨曼莎·莫顿
|
最佳女配角
|
|||
2010年1月24日
|
工会奖
|
第16届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男配角
|
伍迪·哈里森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2010年3月5日
|
独立精神奖
|
第25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男配角
|
获奖
|
|
2010年1月9日
|
协会奖
|
第8届俄亥俄中部影评人协会奖年度演员奖
|
年度演员奖
|
第二名
|
|
2009年12月29日
|
协会奖
|
第3届底特律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
2009年12月16日
|
协会奖
|
第13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角
|
萨曼莎·莫顿
|
最佳女配角
|
获奖
|
第13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勤劳电影人奖
|
伍迪·哈里森
|
勤劳电影人奖
|
|||
2009年12月16日
|
协会奖
|
第5届奥斯汀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信使》
|
最佳影片
|
并列第10名
|
2009年12月15日
|
协会奖
|
第18届东南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第18届东南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
|
伍迪·哈里森
|
最佳男配角
|
|||
2009年12月14日
|
协会奖
|
第10届纽约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信使》
|
最佳影片
|
提名
|
2009年12月3日
|
协会奖
|
第8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影片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第8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
|
伍迪·哈里森
|
最佳男配角
|
获奖
|
||
第8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注目演技奖
|
奥伦·穆弗曼
|
注目演技奖
|
|||
2009年11月30日
|
电影奖
|
第19届哥谭独立电影奖年度突破演员
|
本·福斯特
|
年度突破演员
|
提名
|
2009年12月20日
|
金卫星奖
|
第14届金卫星奖最佳剧情类影片
|
《信使》
|
最佳剧情类影片
|
提名
|
第14届金卫星奖最佳男配角
|
伍迪·哈里森
|
最佳男配角
|
作品评价
《信使》在揭露战争带来不幸的同时又隐隐含有着一份爱国情操在内。该片选取了战争里面最让人心碎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影片通过年轻气盛的青年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之间性格的巨大落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虽然影片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着他俩的业余生活,不过两名军人一同工作时的镜头却是感人至深。
为了避免影片的悲剧色彩过于浓厚,导演和编剧为影片注入了大量的幽默元素。角色偶尔的玩笑话就是弥补影片悲情色彩的一大利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们也能体会到这个看似铁石心肠的角色内心深处的脆弱。毕竟在战争中,无人幸免,也没有人会是赢家。(新浪娱乐评)
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
|
饰演角色
|
|
威尔·蒙哥马利
|
|
托尼·斯通
|
萨曼莎·莫顿
|
奥利维娅·皮特森
|
Sara Jane Blazo
|
凯莉的妈妈
|
Angel Caban
|
巴斯克斯先生
|
盖乌斯·查尔斯
|
布朗
|
|
艾伦
|
法布丽兹亚·达尔·法拉
|
军嫂
|
T.J. Allen
|
少年
|
J.D. Daniels
|
纽加特
|
Brian Adam DeJesus
|
少年
|
Paul Diomede
|
Officer Davis Motorcycle Cop
|
Lisa Emery
|
Faye
|
Marla
|
|
皮特·弗雷德曼
|
Mr. Cohen
|
Kevin Hagan
|
Mr. Flanigan
|
Peter Francis James
|
Dr. Grosso
|
Jenny Kirlin
|
Ramirez
|
Sam Kitchin
|
Colonel Bauer
|
|
Kelly
|
J. Salome Martinez
|
Captain Garcia
|
|
Claire
|
Tomoko Otsuka
|
Japanese Army Wife
|
Portia
|
Mrs. Burrell
|
Patrick Riviere
|
Thrifty Guy
|
|
Dr. Klein
|
Karen Summerton
|
Flirty Girl
|
|
Manfrey
|
|
Colonel Stuart Dorsett
|
|
Lara
|
|
客串
|
Robert Feeley
|
Vietnam Veteran
|
Francine Bianco Tax
|
Reception Pianist
|
|
Malitia Body Gaurd
|
职员表
职位
|
姓名
|
编剧
|
亚历桑德罗·卡蒙/奥伦·穆弗门
|
美术设计
|
|
艺术指导
|
Stephen Beatrice
|
副导演
|
Tim Kane、Scott Larkin 、Curtis Smith
|
导演
|
|
剪辑
|
|
服装设计
|
Catherine George
|
摄影
|
|
制作人
|
Steffen Aumueller 、Gwen Bialic、Nathaniel Bolotin、Benjamin Goldhirsh、马克·戈登、Lawrence Inglee、Christopher Mapp、Zach Miller 、Shaun Redick 、Glenn M. Stewart、Matthew Street 、David Whealy、Bryan Zuriff
|
配乐
|
Nathan Larson
|
视觉特效
|
John Bair
|
参考资料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