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哪些值得剖析的细节和彩蛋?
这是最后一次更新。
我会在第31条谈谈徐宾的幕后金主,第32条谈谈第二季的剧情猜想。(当然,我相信不会有第二季,也强烈不建议拍第二季。)
1.
姚汝能的身世猜想。
第15集,姚汝能突然提到自己的 太爷爷姚崇 。这可不得了。
姚崇是唐代最著名的宰相之一,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我查遍书籍,并没找到姚崇有一位后人叫姚汝能的证据,原著中也无此情节。看来编剧给姚汝能安排了新的身世背景。
虽然家谱上没有,但历史上的姚汝能生卒年不详。
也就是说,只要编剧安排得当,在历史记载和年龄辈分方面不产生太大矛盾,就说得过去。
反观前面姚汝能与檀棋的对话,信息量巨大。
姚崇的孙子辈,败坏姚家名声的都有谁呢?
答案呼之欲出—— 姚闳。
据史书载,姚崇之子姚弈曾任太子舍人、礼部侍郎;姚弈的从子(可以近似理解为侄子,或是侄子过继成了儿子;剧中很可能直接改编成父子关系)姚闳,曾在宰相牛仙客手下做幕僚,被牛仙客一路提拔至侍御史。
天宝元年,牛仙客身患重病。姚闳图谋不轨,假借祈祷之名单独接近牛仙客,试图逼其写下遗书。遗书内容也很劲爆,是推荐姚弈与兵部侍郎卢奂二人接任自己的宰相之职。
结果保密工作没有做好,东窗事发,玄宗震怒。将姚闳赐死;姚弈、卢奂二人贬黜。
所以剧情中檀棋那句话远不像表面上那么平和——“你祖父的贤相名声”?
你祖父算个什么宰相?
是你父亲用不入流的手段,差点把你祖父推到宰相的位置上,结果一天宰相都没当就被贬了。
可笑,可怜。
所以姚汝能听到这句反讽后,怒不可遏:“是我父亲贪权,做了无耻之事,败坏姚家名声。”
也就是说,编剧笔下 姚汝能的父亲是姚闳,祖父是姚弈,曾祖父是姚崇。
一切都吻合上了。
(看完25集补充两句:史载姚闳死于742年,天宝元年;第25集姚汝能对吉温说“家父已于两年前伏法”,刚好是天宝元年。但剧情略有改动,变成姚闳逼牛仙客写遗书推荐自己,而不是姚弈。这样一来,檀棋所说的“先祖父的贤相名声”就有点bug了,可能编剧本意是“先曾祖父的贤相名声”才对。)
再进一步说,姚闳的动机真的只是贪权吗?
恐怕没那么简单。
不得不提的是,牛仙客正是奸相李林甫(就是剧中的林九郎)的心腹,他在任相期间凡事都依从李林甫,从不敢自己裁决;而在本剧设定中,姚汝能自幼就是太子一党。
这些当然不是巧合。
因为 太子在姚家帮助下,早在数年前就与李林甫展开了没有硝烟的战争。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听信李林甫之言,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时废为庶人,并不久后赐死(这就是第25集李泌口中的“圣人曾一日冤杀三子”之事)。后来,李林甫疯狂劝说玄宗立寿王李瑁为太子;但玄宗不为所动,最终立的是忠王李玙。
也就是剧中的这位太子。
太子李玙将来若想顺利继承大统,必须先拿下权势熏天的李林甫;要除李林甫,就要先除其左膀右臂——牛仙客。
姚弈既是太子舍人,与太子关系非同一般,又是一代名相姚崇之子,正统观念强,自然是尽心竭力帮助太子。
于是姚弈派姚闳打入牛仙客阵营中,等待时机,一击致命。可惜最终功亏一篑。
另外,姚闳的卧底工作异常凶险。为延续姚家香火,他行动之前可能会将自己的一个儿子——甚至是遗腹子——托付给太子,并将此子从家谱上除名,以免事发牵连。这个儿子就是姚汝能。
因此,姚汝能是姚崇后人的事,我们现代人已无从查证,只有当时的太子李玙和少数太子亲信知晓,比如檀棋;而姚汝能话语中对父亲满腔怨恨,也正是因为自幼被抛弃,对父亲产生误会的缘故。
这样一来,剧情完整且更加有深度,而且与史实不冲突。
编剧下得一手好棋啊。
2
第一集刚开始,有位老吏缓缓向城门走去。老吏的扮演者名叫 周野芒 。
没错,就是央视版《水浒》中林冲的饰演者。今年他已经63岁了。
以下是我的“过度解读”:
导演是在致敬《水浒传》。
第一,因为《水浒》与《长安十二时辰》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前者故事发生在大宋由盛至衰的转折点上,而后者刚好发生在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第二,原著中张小敬的暗桩名叫“小乙”,在剧中安排他给一名青楼女子李香香当伙计。而原著中小乙与青楼没有关系,也没有李香香这个人物。
这使我忍不住联想到《水浒》中的名妓李师师和她的绯闻对象小乙(燕青)。
第三,元载的丫环提到了隔壁的孙二娘,使人联想到《水浒》中的母夜叉孙二娘。
编不下去了。。。
其实小乙、孙二娘这种名字过于普遍,可能是我对《水浒》过于敏感。希望后面的剧集中会出现新的佐证。
3
第一集,一位好心的酒鬼救了曹破延,反被其杀。
这位酒鬼名叫 焦遂 。
他可不是一般的酒鬼,而是杜甫笔下的“饮中八仙”之一。(其他七位分别是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
在史料中死因不详。
焦遂死时可能正要进内城,找贺知章饮酒。(亦或是刚饮完酒,从内城出来。)难怪后来贺知章念念不忘地说:“我想焦遂了。。。”
4
剧组对长安 望楼系统“摩斯密码” 的设计,堪称工匠精神。
在原著中,望楼利用旗语等方法传递信息,而读信息者需要对照密码本中的内容方可破译。
剧中望楼的设计由“北斗北工作室”负责,他们为此真的设计了几套严谨、可行的密码。
在设计中,望楼四面都有可移动的窗格,窗格的移动方式就相当于“摩斯密码”,读取信息者既需看懂密码,还要对照密码本上的汉字,才可破译。
比如“张小敬”三个字,用望楼传讯的话就是这样:
5
关于 服饰 。
这部剧中所有服饰都由剧组自己织染、制作,以求还原大唐工艺。
剧组甚至还专门做了一张唐代的标准色卡。
另外,这是国内第一部大量使用金属铠甲的影视作品。上至武将,下至普通兵卒,全都穿戴金属铠甲,而不是用塑料等材质替代。
至于李泌的子午簪、人们头戴的幞头,以及女子们眉间的花钿纹样,就更不用细说了。
6
关于 长安城的布景搭建 。
《长安十二时辰》的美术组查阅了大量考古报告,对长安城所有城垛、街道、东西市的大小和方位,已经做到了最高的还原度。
再次好评。
7
诗仙 李白 不愧是人生赢家。
虽然不会在剧中露面,但在剧人(比如岑参)的口中仍是一代巨星,红得发紫。
更过分的是,剧中共出现12首歌曲,其中11首的词作者都是李白。
8
每集片头的字,都出自内地演员 祖峰 的手笔。
祖峰并没参演该剧,是他的好友——导演曹盾,知道他平日酷爱钻研书法、篆刻,于是“强逼”他写了这些片头题字。
9
预言家姚汝能 。
第五集中,姚汝能说自己是个小作家,写些野史秘闻。他打算把张小敬写进书里。
在历史上,他的确是这么做的。
唐代姚汝能,曾任华阴县尉,生卒年不详。唯一流传至今的作品是《安禄山事迹》。
根据姚汝能在书中的记载,马嵬坡兵变那天,
十八曰,至马嵬,从官韦见素及男谔、杨国忠及男暄、魏方进及男元向等六人入驿起居,纔出,有吐蕃二十余骑,接国忠曰:「某等异域蕃人,来遇国难,请示归路。」国忠方与语,众军传介曰:「杨国忠与吐蕃同反,魏方进亦连。」一时带甲围驿,国忠曰:「禄山已为枭獍,逼迫君父,汝等更相仿效邪?」众军曰:「尔是逆贼,更道何人?」 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便即枭首,屠割其尸。 魏方进及两男、吐蕃同时遇害。见素为乱兵所伤,脑血涂地。曰:「莫损韦相公父子。」乃得免。
在第12集中,
姚汝能说 盼着未来太子和李泌能成帝成相。
从历史的角度说,姚汝能这就是剧透啊。。。
10
剧中的昆仑奴 葛老 ,
扮演者是好莱坞实力派影星:杰曼·翰苏Djimon Hounsou(曾出演《速度与激情7》、《惊奇队长》、《海王》等)
而葛老的配音演员是陈建斌老师。
11
元载的“肉阵” ,
在历史上其实是杨玉环族兄——杨国忠的“杰作”。
典出《开元天宝遗事》:
杨国忠,于冬月常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盖藉人之气相暖,故谓之“肉阵”。
12
剧中露脸的诗人,只有元载没“被改名”。
为了符合播出政策,这部剧给很多历史人物都换了名字。
对照如下:
年号 天保——天宝(唐玄宗在位期间)
何执正——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
李必——李泌(后来的大唐宰相)
林九郎——李林甫(就是“口蜜腹剑”那位)
严羽幻——杨玉环(也就是严太真——杨太真)
王宗汜——王忠嗣(原名王训,幼年即被唐玄宗收为假子,并赐名忠嗣。后成为一代名将,曾降服契丹三十六部、大破吐蕃。欣赏太子,与李林甫、安禄山都是死对头。)
太子李屿——后来的唐肃宗李亨(但他少年时确实用过李屿这个名字)
程参——岑参(“千树万树梨花开”)
许鹤子——许和子(大唐著名歌姬)
郭利仕——高力士(传说中给李白脱靴那位太监)
元载——额。。。元载。
贺知章和岑参改了名,元载和王韫秀两口子却不必改。这是何道理!
细想来,一方面很可能是该剧结局较原著有了改动,很多人物的行为与史实有更大出入,因此需要改名。
另一方面,为免“过度美化或丑化古人”,违反相关规定,适当改名也是难免的。
只不过元载人品太差,怎么丑化都不为过了。。。
看完26集 回来更新——
13.
两位大人物:韩朝宗、裴冕。
25集开头的回忆中,太子念出“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两句,出自李白的干谒文《与韩荆州书》。
这韩荆州究竟是何许人也?
他名叫 韩朝宗 ,与已故的父亲韩思复都属于太子一党,从天宝元年(742年)开始担任京兆尹(说白了就是首都长安的市长)。
韩朝宗在朝野之间名望颇高,因此李太白找工作都想求他帮忙。就连当今左相李适之,早些年也曾受他提拔、举荐。
旋即韩朝宗说到“ 裴冕 在灵武一带密垦荒地,吸引农户来投,至今已有三年,成功检验了太子的新税法。”
“试验税法”显然是个冠冕堂皇的说辞。真实意图是为太子招兵买马、豢养死士、收买人心。(后面太子也提到,裴冕让朔方军教农户习武。)
这裴冕就更不简单了。
安史叛军把玄宗逼逃后,裴冕保太子李亨称帝,被任命为宰相。 称帝的地点是灵武,拥护太子的主力军就是当地的朔方军。
没错,这就是裴冕招兵买马的结果。编剧这一手伏笔埋得漂亮。
还有件不得不提的小事:
裴冕年轻时做官,就深受上司——御史中丞王鉷的赏识。天宝十一年(752年),王鉷因其弟王焊谋反受到牵连,在宰相李林甫的进言下,被唐玄宗赐死。裴冕竟不惧李林甫权势,孤身前去收敛王鉷尸体,并亲手将其埋葬在近郊。真是重情重义。
为何此事值得一提呢?因为 据我猜想,御史中丞王鉷有可能是何孚的亲生父亲。 (我指的是剧情,而非正史。)在第18条中我会详细说明。
14.
皇甫惟明的下场。
大将皇甫惟明的名字,在前面剧情中已出现数次了。第25集,韩朝宗又提到“皇甫惟明打算回朝后,向圣人状告右相专权”。
历史上,他真的这么干了。
他不仅上书请求罢免李林甫,还用力过猛,推荐刑部尚书韦坚(太子李亨的内兄)有宰相之才。
李林甫岂能善罢甘休?
不久后,李林甫与吉温等党羽突然发难,告韦坚与皇甫惟明结谋造反。最终皇甫惟明在天宝六年(746年)被赐死。
15.
《志玄安乐经》。
第21集中,伊斯提到的《志玄安乐经》是真实存在的。它的写本在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一代,后辗转流入日本,是唐代景教的重要经书之一。
16.
伊斯的身世推测。
西安碑林博物馆里有一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建立于781年。建碑者名叫 伊斯 ,身份是波斯传教士。
编剧则为伊斯添加了一个神秘的身份——
21集,伊斯对守捉郎说:“我爷爷是波斯王。破国之后,在逃亡的路上,他还喝过别人的尿。但是他总说,活着最好。”
最后一代波斯王到底是谁,其实存在很多说法。但结合伊斯的话,可以判断:1.此人在逃亡路上受尽磨难;2.此人大概率逃亡成功,并活了下来。
据此推断, 伊斯口中的爷爷是卑路斯 。
先简单介绍背景:波斯就是如今的伊朗,当时它正处于萨珊王朝的末期,遭受到阿拉伯人大规模入侵。
波斯王 亚兹德盖尔德三世 向大唐寻求帮助,被唐太宗无情拒绝。亚兹德盖尔德三世兵败逃窜,被刺杀。他的儿子——波斯王子 卑路斯 (拉丁文:Pirooz;波斯文: ,意为“胜利者”)也是个血性男儿,屡败屡战,一边向东撤退,向大唐呼救,一边组织有生力量继续战斗。
662年,卑路斯终于等来了大唐的回应——唐高宗李治派遣使者远道而来,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并给予了一些精神和道德上的支持;彼时波斯大势已去,难以挽回。
675年,卑路斯终于沿着丝绸之路逃到了长安。
唐高宗对卑路斯表示同情,并授其右威卫将军之职。卑路斯奏请在长安立波斯胡寺,以作波斯人集会之所,地点就在长安醴泉坊。
677年,卑路斯在长安去世。
其子 泥涅师 也沾了父亲的光,被封为左威卫将军。泥涅师经过多次尝试,复国未遂,最终病死在长安。卒年不详。
据资料记载,泥涅师有一子名叫 普尚 。在试图光复波斯的过程中,普尚被滞留在了中亚地区,但仍被大唐视为波斯王。
而剧中的伊斯,可以解释为泥涅师在长安留下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儿子,守着自己“波斯王血脉”的最后一丝骄傲,以一名普通传教士的身份,默默无闻地在长安生活着。
(从年份上看,剧情所在时间为天宝三年,也就是公元744年,此时伊斯目测三十岁上下;而爷爷卑路斯677年去世,且去世时比较年轻。大体上还算吻合。)
17.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冷门人物,不仅有伊斯、张小敬、姚汝能,还有曹破延。
史籍中关于的曹破延的记录不止一处。
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书残纸《高昌内藏奏得称价钱帐》中记载:
次廿二日,曹破延买囱(硇)沙五十斤,同(铜)四十一斤,与安那宁畔。
此时曹破延是一名胡商,粟特人,做着关于药材和铜的生意。而《高昌延寿十四年兵部差人看客馆客使文书》里的记载:
次氾胜欢,付曹破延用看…… 次张苟子、□□洛二人,付曹破延用看苻离抴使……
这时曹破延已经定居在高昌国,而且从事一份他最熟悉的工作:负责接待胡商。
再看《唐吴相□等名籍》的记载,曹破延又进阶了:
大唐编民六人:索盲奴、曹破延、高明海、苏元显、冯阿相子、贾法相…
从这些零碎的记录中,我们依稀能看到原本从事经商的粟特人曹破延,经过奔波辗转,最终成了大唐居民。
18.
何孚的身世猜想。
先说说历史原型——贺孚,贺知章之子。关于他的名字还有一则笑话流传下来。
据宋代高怿《群居解颐》载,
贺知章告老还乡时,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心愿未了。
贺知章说:“臣有一犬子,未有定名。若陛下肯赐名,乃老臣归乡之荣。”
玄宗说:“为道之要莫如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卿之子必信顺人也,宜名之孚。”
贺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贺知章恍然大悟道:“皇上这是拿我找乐子呢。我是吴人,‘孚’乃爪下为子,岂非呼我儿爪子也?”
再说说剧情中何孚的身世。
关于 何孚的父亲,我个人认为是李邕、王鉷两人的结合体。
线索一:
第18集,老者对李泌言道:何孚原本不姓何,而是陈州刺史之子。旧历十四年(也就是开元十四年,726年),陈州刺史遭到时任御史中丞的林九郎弹劾,全家死在发配途中。只剩一子,年方六岁,由何执政收养。
那这位陈州刺史是谁呢?
李邕(678年—747年),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交好左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时年七十。
开元十四年,李邕确实时任陈州刺史。
存疑之处在于他被李林甫构陷时已经是天宝六年了,而不是开元十四年;而且李邕是被杖死,而非发配途中被害。
线索二:
第22集,何孚又说出一个关键线索——自雨亭。
何孚言道,此处本是他家宅子,后来父亲被冤死,宅院也被右相霸占至今。
自雨亭在天宝年间当然不只一处,最有名的一处属于谁家呢?御史大夫王鉷。
《唐语林》和《封氏闻见记》都有记载:
至天宝中,御史大夫王鉷有罪赐死,县官簿录太平坊宅,数日不能遍。宅内有自雨亭,従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又有宝钿井栏,不知其价,他物称是。
王鉷(?-752年),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南)人,祖父为唐朝西域名将王方翼。王鉷深得圣宠,身兼二十余使,朝庭内外皆畏其权势。后来因弟弟王焊涉嫌谋反,被连坐赐死。
但这个人选更是疑点重重——时任官职、死因和时间线都与剧情对不上。王鉷死时已经天宝十一年了。
因此我只好暂时推测:何孚之父是编剧结合了李邕、王鉷两人事件,虚构出的人物。何孚之父的剧情,后续一定还会出现。
看完41集 回来更新——
19.
“这不是面瘫,这是人才脸~”
第36集,吉温看不惯面瘫的报时博士庞灵,骂他是“死人脸”,庞灵面无表情地说:
“这种死人脸,也可以叫做人才脸。”
“人才个球!”
看到这,我想起了唐太宗时期的一位宰相——卢承庆。他就极其欣赏庞灵这种“死人脸”,还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宠辱不惊”。
据《隋唐嘉话》记载,
有个监督漕运的官儿,倒霉透顶,遭遇大风而运丢了粮食。
卢承庆当时负责考核打分,给他考评为“监运损粮,考中下。”没想到这个官员神色自若,一言不发退下了。
卢承庆“重其雅量”,把他的考评改为“非力所及,考中中。”再看这位,仍然不惊不喜,一语不发。
卢承庆表示从没见过这么淡定的官员,又改了评语:“ 宠辱不惊 ,考中上。”
我琢磨着这位可能真的是面瘫。要是这么耗上一天,没准卢承庆要把自己的位子让给他了。
20.
李林甫的下场。
27集,瞎了眼的何孚诅咒右相:“你将来必被人挖坟鞭尸,可惜我看不到了!”(我就不放截图了,此时的何孚略为血腥)
这就同前面姚汝能的“神预言”一样,自然也是编剧在台词里添加的小彩蛋。
历史上,天宝十二年(753年)李林甫死后,政敌疯狂补刀——
杨国忠与安禄山合谋,状告李林甫曾与叛将阿布思同谋造反。唐玄宗龙颜大怒,将李家亲党流放、抄没家产。
玄宗想想还不解气,于是“剖林甫棺,抉取含珠,褫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礼葬之。”
意思就是劈开李林甫的棺木,挖出口内含珠,剥下紫金朝服,改用庶人之礼下葬。
虽没有“鞭尸”,但也够严重了。
后来,太子李亨(就是剧中这位太子)称帝,是为唐肃宗。
唐肃宗从叛军手里收回长安后,回想起当年的窝囊日子,也打算对李林甫挖坟鞭尸......
但被身边的李泌劝阻了:“毕竟他生前受你爹重用,你挖坟鞭尸不是打你爹的脸嘛!”
唐肃宗只好作罢。
何孚的诅咒再次差点应验。
顺便说一句,第32集檀棋对元载说“你将来必横死”;35集杨玉环说“将来大唐要是出事,我就得被世人骂成红颜祸水”,都是同理。
此类“上帝视角预言”的细节数不胜数,比如后面的第23条。
21.
贺知章作诗暗示何孚。
28集,何孚读了贺知章的一首诗:
《董孝子黯复仇》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讲的是汉朝董黯为母报仇,手刃仇人,最终被赦的故事。
继“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后,贺知章的诗又被编剧巧妙运用了一次——
贺知章竟然是早有预谋地收养与右相不共戴天的孤儿何孚,然后通过多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比如这首诗),不断进行心理暗示,一步步引诱何孚走上了复仇之路。
22.
“饮中八仙”的真面目。
在原著中,与贺知章同为“饮中八仙”的焦遂一出场就被曹破延弄死,打了酱油;
我本以为剧中也是如此。
没想到28集又出现了焦遂的身影:
密探得知,今早焦遂死前曾与贺知章在店中饮酒。其间密谋,要在今夜刺杀右相。
看来除了蛊惑何孚刺杀右相,贺知章自己也准备了一套刺杀计划。(在第41集,贺知章终于动手了——原来只是掏出匕首去刺右相,这未免有点天真了)
更值得一说的是,与他们二人一同饮酒的还有一人:
右相的政敌、当今左相兼兵部尚书、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
李适之。
在逼问之下,李适之向高力士坦白:
“贺知章他们要谋刺右相,通知我做好掌权的准备。”
说实话,这套说辞我一万个不相信。
谋刺右相这么重大的事,既然不用你参与,干嘛特地通知你?
为掌右相之权做好准备,怎么准备?
退一万步讲,贺知章真的只是为了通知你,那是不是更应该提前通知太子呢?
容我开一下脑洞。
首先,焦遂、李适之、贺知章,三人都位列 “饮中八仙” 之中。
进一步猜想,另外那五仙(李白、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是否与他们也有共同的志向和秘密呢?
再进一步说,“饮中八仙”这个绰号本身可能就是个幌子。
这个绰号是谁给他们取的?
杜甫 。
如果真是幌子,杜甫的目的是什么?
帮助他们八人,掩盖频繁聚会的真实意图。
也就是说,
杜甫和“八仙”,全都是太子为自己物色的人才,也可以说是栽培多年的党羽。
当然这只是我的脑洞,编剧可能并无此意。
(再说句题外话,安史之乱后,李白还曾经出现在永王——没错,就是剧中坑害闻无忌和张小敬,嫉恨太子那位永王——的军中,后来还因此获罪。
这当然也有很多解释方法,有无数脑洞可以开。但毕竟离题太远,暂不讨论。)
23.
岑参的“活路”。
这条彩蛋很明显,大家都看得出来。
30集,姚汝能对岑参说:“以后去西域找活路。长安你呆不了。”
上文说过,编剧通过姚汝能之口进行历史预言,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次预言的是岑参未来的发展方向。那我就啰嗦两句。
岑参幼年丧父。
他父亲岑植,曾为仙州刺史;曾祖父岑文本,还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所以剧中岑参自报家门时说的是“仙州岑参”;第30集说:“其实我阿爷从前正经也是个官儿”;第40集又说:“家祖是太宗朝的宰相”)。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十岁的岑参来到长安,想求个功名。到处献书、拜谒,结果处处碰壁,辗转多年毫无收获。
于是就有了剧中这位与诗卷、爱马相依为命,仍在四处奔走的书呆子。这时候已经是天宝三年的元月(744年),岑参已经三十岁了。
毕竟苦心人天不负,就在天宝三年的晚些时候——不知道电视剧结尾会不会交代——岑参在科举考试中一战成名,中了进士。
从此岑参终于走上仕途,并在几年后混到了参军、书记等军中官职,然后随军出征边塞。
一位伟大的边塞诗人就此走上历史舞台。
24.
三位宰相的智斗。
31集,李泌、李林甫、元载三人斗智斗勇,殊为精彩。
李林甫老谋深算,试图将李泌收为己用;
李泌驱虎吞狼,竟能甩掉元载,逃出生天;
元载立功未遂,却依旧在右相面前舌灿莲花。
更有趣的是, 这三位都是(或不久的将来是)大唐宰相。
不过,这对于元载与李泌长达数十年的政治斗争来说,也只能算是序幕而已。
顺便一提,太子身边的宦官李静忠,也是个不次于元载的祸患。
肃宗继位后,他玩弄权术,权倾朝野,立志要做大唐第一位“宦官宰相”,高力士被他流放边疆,李泌也被他打压得十分憋屈,退回深山老林中修道去了。
直到肃宗死后,唐代宗继位,派人将李静忠刺杀,终于为大唐除了一害。
对了,元载也参与了那次刺杀行动。
25.
关于日本的神吐槽。
剧中出现了一位技术高超的匠人,名叫 晁分 ,曾经是 晁衡 的从人。
晁衡又是谁?
当时的“扶桑国”就是日本;而晁衡就是大名鼎鼎的 阿倍仲麻吕 (698年—770年)。
阿倍仲麻吕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汉名晁衡。他是一名优秀的诗人,与李白、王维等大唐名人都是好友;他参加大唐的科举考试,还中了进士。
剧中晁分得知自己造的长安沙盘被毁,气得乱砸一通。
然后晁分说:“以后我还打算把沙盘带回扶桑,依样建造,让我们扶桑国也能有长安这样了不起的城市!”
伊斯:“你们有地儿建吗?”
晁分:“建个小的总可以!”
这个“自黑”真是太好笑了。
四十年后,日本真的建了个小号长安。
就是今天的京都。
京都当时叫“平安京”,也就是日本平安时代的首都。
平安京南北长约5.2公里,东西长约4.5公里,面积相当于大唐长安城的五分之一。
最后一次更新。
26.
“子卿不在,曹夫人已行,小姑可出。”
第43集,皇上从一户人家的猪圈里蓬头垢面地爬了出来,看见一位家庭妇女正坐在那念念有词:“子卿不在,曹夫人已行,小姑可出。”
这是古代的一个奇葩习俗——
每逢上元节,居家妇女便要迎“厕神”。
“厕神”也叫“紫姑神”,主要能力并不是保佑厕所平安,而是先知。(顺便保佑一下厕所也不是不可以,春秋时的晋景公就是上厕所时掉粪坑里死的)
每逢上元佳节,主妇们便在厕所边或猪圈边,用箕帚、草木或筷子,着衣簪花,弄成紫姑神的模样,然后一边念咒,请神降附,一边诉说自己的心事,求紫姑神指点迷津。
根据刘敬叔《异苑》记载,请紫姑神降附的咒语就是:“子胥不在,曹夫人已行,小姑可出。”(剧中把子胥改成了子卿,不知是否有此说法)
这咒语什么意思呢?
原来古代传说,紫姑本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妾室,被正妻曹氏所嫉妒,最终在正月十五日被活活气死了。所以人们同情她,在她的忌日,随便拿些东西做成紫姑的形象,并念念有词,想招她的魂灵回来聊聊天:“你丈夫子胥不在家,正妻曹夫人也回娘家去了,紫姑你可以出来聊聊天了。”
主妇反复念这句,然后用心感受手中的“紫姑神手办”,如果感觉它变重了一点,那就是紫姑神来了,主妇便可以诉说心事、问问未来的吉凶祸福了。
27.
马嵬坡的预言。
官方神预言又来了——
这还挺有意思。因为十多年后,正是高力士劝皇上赐死杨玉环的。
28.
灯楼为何要用老子的形象?
因为老子是唐朝皇帝们的祖宗。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学术大佬之一,本名李耳,字聃,道教鼻祖,是太上老君的原型。
这历史地位本就够高了。但到了唐代,老子更是受到了无上尊崇。
始作俑者是唐太宗李世民。他自称是李耳的后代——与太上老君是本家。
后来在乾封元年(这个年份很好记,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去老君庙祭拜,并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天宝二年,唐玄宗也跟风,给老子追加尊号“大圣祖”三个字。
于是就有了剧中这个参照老子形象而建造的太上玄元大仙灯。
29.
右相之女:李腾空。
据史料,右相李林甫有二十五个女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道姑李腾空 。
此女自幼慕道,早年事迹不详,后入庐山隐迹修真,居于北凌云峰下。她还精通医术,常救死扶伤,因此其事迹广为传颂。连 诗仙李白都曾送妻子宗氏去向她学道 。
结合剧情来看,李腾空本与庞灵两情相悦;庞灵认为自己出身贫寒,执意先立功再婚娶,最终事迹败漏。
所以后面右相为这位“准女婿”心痛不已;女儿李腾空也因此终生不嫁,隐居修道。
30.
徐宾到底做了哪些事?
徐宾的完整计划可以概括为三步,分别利用了三个关键人物作为棋子。
我来回推一下。
Step 1 弃子-何孚
徐宾知道何孚早有报仇之意,便趁机蛊惑其刺杀右相。
于是何孚变卖房产,打算筹钱雇佣杀手。徐宾趁机给他提供了大量 萨珊金币 ,并暗示他去找一个叫龙波的杀手。
(至于徐宾的金币从何而来,留到第31条再讨论)
Step 2 弃子-龙波
徐宾通过大数据得知,龙波就是萧规,为第八团弟兄的下场愤懑不已,仇视朝廷和皇帝。
于是徐宾暗中结识龙波,蛊惑其刺杀皇帝,龙波自然同意。徐宾告诉龙波:“ 以萨珊金币为信物 ,会有人用此金币雇你刺杀右相。你表面答应,实则执行我给你的另一套方案,刺杀皇帝。”
随后,徐宾给龙波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火烧大灯楼”方案,以及毛顺等相关人员的信息。
Step 3 棋子-张小敬
徐宾通过大数据,分析了张小敬的行事风格和本事,确定张小敬就是自己想要的棋子,然后让靖安司放出了张小敬。
一方面,他确实认为张小敬是好人,想让其立功赎罪;另一方面,徐宾根本没打算弄死皇帝。
他让龙波耍了何孚,他自己又耍了龙波。
徐宾不断地提供线索,引导张小敬一步步接近真相,粉碎龙波的计划,救出皇帝,并带着皇帝从大吉酒肆逃出。而徐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事先在地道出口等待皇帝。如此一来,便可以向皇帝证明自己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从此得到重用,出将入相,造福万民。
没错,造福万民,这就是他的最终目标。
大数据确实厉害。如果没有大数据,他也没办法自导自演这样一出大戏,更无法让所有人毫无察觉地被他利用。
我想,以徐宾的智慧应该意识到了,他自己也是幕后金主手中的一枚棋子。
31.
萨珊金币。
说说剧中没交代清楚的萨珊金币。
上一段说了,龙波的金币来自何孚;何孚的金币来自徐宾;而徐宾一个八品官员,又是置地又是造纸,这笔开销的来源本身就是个迷,哪还有余力变出这些外国巨款?
不用问, 徐宾背后还有金主。而且金主是剧中出现过的人物。
先说说我们已知的金币线索。可以概括为两条:
1.流通情况
萨珊金币是当时波斯与周边国家(比如粟特)的流通货币,但在大唐并不流通,且几乎没人见过。
公元651年(唐高宗在位时期),波斯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国灭亡,此后萨珊金币更难在大唐见到,只在大食(阿拉伯帝国)流通。
2.持有者
从徐宾、龙波家中都搜出了大量萨珊金币;此外还有救了姚汝能的神秘人,也给了姚汝能一枚作为信物,让姚汝能去 安西 找他。
从以上线索来看,我首先想到的嫌疑人是景僧 伊斯 。毕竟是逃亡到大唐的波斯王后人,是有可能存有大量萨珊金币,寻找复国机会的。有条件,也有动机。
但从剧中表现看,伊斯比较单纯善良;且他在后世记载中也只是刻碑、传教,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再者,如果幕后金主真的是他,那结尾至少该给他些镜头,那将会是一个播出效果不错的大反转。
那么金主还能是谁呢?
插播一条旧闻:当初阿拉伯帝国征服波斯之后,捎带手还灭了附近的小国——粟特。于是有一部分粟特人带着萨珊金币等财物逃到了大唐。
没错,我想说的就是曾出现在皇帝面前的那位“说粟特语的安大叔”。
巧了,唐朝有一位著名的 粟特贵族后裔 ,偏偏就姓安:
安禄山 。
徐宾和神秘人的金币,都来自安禄山。给徐宾金币,是希望他能在长安闹出个大乱子来;而手持金币的神秘人,则是安禄山派出来物色人才的密探。
安禄山所谋,远不止徐宾那样简单。他谋的是大唐帝国。
32.
《长安十二时辰》会有第二季吗?
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如果有第二部,我猜前半部的剧情和主角都会集中在 安西 一带,后半部则会集中在 马嵬驿 、 灵武 等地。
这里先解释一下:大唐统辖之下,有著名的安西四镇——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其范围几乎完全涵盖了天山南北,包括今天的新疆、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一部分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最后一集,神秘人给姚汝能一枚萨珊金币,让他去 安西 。第二季就从这里开始。
以下所有斜体字,均为我脑补的剧情;非斜体字,都是史实。
姚汝能拿着金币来到安西一带,终于见到了幕后金主:安禄山。(从史实上严格来说,安禄山此时应该不在安西。姑妄言之吧。)安禄山请他相助,招兵买马,一同推翻大唐;姚汝能假意应允。
于是一千多年之后,姚汝能留下一部著作:《安禄山事迹》。
天宝三载的晚些时候,岑参终于考中了进士,却无意留在长安,反而心向边塞。于是天宝八载(749年),岑参出塞,在 安西 四镇节度使、名将高仙芝账下担任掌书记;天宝十三载,岑参又投奔在 安西 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将军账下做了一名判官。期间他写了大量诗作,流传百世。 这几年里,他还遇到了安禄山及其幕僚姚汝能。
天宝十四载(755年)那一年,发生了令各国震惊的事件——安禄山起兵造反。玄宗匆忙调兵平叛,调遣的两员大将正是岑参的两任领导:高仙芝、封常清。
这两人都是当世名将,忠心爱国。但无奈安禄山兵强马壮,朝廷士兵懒怠多年,不是对手,于是屡战屡败。在朝中奸人挑唆之下,玄宗竟将这两位大将问斩于军中。
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在旦夕。玄宗决定逃往四川避难。
十二年前说过“若长安有事,我还会再回来”的张小敬,也遵守诺言,来到玄宗的军中。
玄宗的大队人马行至马嵬驿,将士又累又饿,军中起了哗变,要求处死奸臣杨国忠和“红颜祸水”杨玉环。
据《安禄山事迹》记载,“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便即枭首,屠割其尸。”玄宗本欲赦免杨玉环,但军士们不依不饶,最终在高力士劝说下,无奈将杨玉环赐死。
名将、奸相、贵妃,殊途同归,相继横死。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在此存亡危急之时,竟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安禄山死了。
原来是战场之上,岑参再次见到了姚汝能。二人见情势危急,便破釜沉舟,秘密谋划了一出反间计,通过某些手段,把安禄山身边的利益相关者都算计了进去。
根据《安禄山事迹》记载,第二年的正月初五,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头号军师严庄、阉人李猪儿突然发难,将毫无防备的安禄山刺死。
另一方面,太子李亨没有跟随玄宗入蜀避难,而是到处征兵平叛。最终在同年(天宝十五载),李亨在朔方军大本营灵武登基称帝,改年号为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第一季早有交代,灵武一带是太子李亨一党秘密筹备多年的大本营,有朔方军,有新训练的民兵。太子还在这里进行着新税法的试验。)
此时隐居修道多年的李泌也来到灵武,李亨大喜。这时李泌已经34岁,沉稳多谋,白衣翩翩。李亨以宰相待之。
李亨任命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发起反击;以史思明、安庆绪为首的叛军节节败退。
此后,叛军再也掀不起太大的波澜。
但大唐往日的光芒早已黯淡,更大的危机就在不远处等着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