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腹黑的香瓜  ·  pytorch ...·  1 年前    · 
会开车的铁板烧  ·  C# winform textBox ...·  1 年前    · 
重感情的仙人掌  ·  java MongoTemplate ...·  1 年前    · 
为什么《寂静之地2》不如第一部好看了呢?

为什么《寂静之地2》不如第一部好看了呢?

今天看了《寂静之地2》。刚才又看了看,豆瓣上的影评,有人说不如第一部好看,也有人说比第一部强。

说不好看的,是内敛型的观众,说好的,是外放型的观众。

这两边谈不上势不两立吧,至少是背道而驰,甚至存在互相鄙视的可能。

说起来,《寂静之地》第一部,的确不简单,两个阵营都买它的账。要不怎么能齐聚一堂看它的续集呢。

《寂静之地》的瓜瓤子,是家庭剧。家庭剧是社会剧的一个次类型。

家庭剧的部分,主要冲突,是内心层面的冲突。这是内敛型观众的最爱。

喜欢这种戏的观众,通常都比较内敛,爱看内涵深刻的电影。就是那种,能让人琢磨一会儿的电影。

外皮呢,是个灾难/生存电影,是动作/冒险电影的一个次类型。

灾难片部分,主要冲突是外部冲突,这是外放型观众的最爱。

喜欢这种电影的观众,就比较外放,不喜欢磨磨唧唧。要的是个带劲,能动手,就别吵吵。

内敛型的观众,其实,也不讨厌灾难片,就是嫌弃它没什么营养。《寂静之地》有了家庭剧的瓜瓤子,内敛的观众,满足了,就不挑理了。

家庭剧呢,的确是墨迹了点儿,但是,《寂静之地》有灾难片这个外皮吊着胃口。外放型观众呢,又觉得,诶,这家庭剧要是真看进去了,它也挺好看的。

《寂静之地》另一个特点。灾难片的部分,主人公都是复合主人公。

《寂静之地》的复合主人公是一个家庭。这个复合主人公里的每个角色,都有想同的欲望。精彩的地方是,这些人实现欲望的方式相互冲突。一家人折腾完了,再和怪物折腾。

我刚开始写影评时,看过一个大威评《寂静之地》。

他说主人公的欲望是生存,这欲望够原始。他还说越原始的欲望越容易出经典。当时,我想,这讲得也太厉害了,崇拜得不得了。

现在我说,他这是瞎扯。灾难面前,求生存,太普通了。活物每天都求生存,人也是,动物也是。要是单纯求生存,人和动物有什么差别。

《寂静之地》主人公是一个家庭,这个家庭的欲望,是走出心理阴影。这个欲望放在平时,很普通。但是,放在末日里,这个欲望就散发人性光辉了。

孩子夭折,美国电影热衷这个题材。《凡夫俗子(也翻译为“普通人”)》,《温柔的怜悯》,《意外的旅客》还有前两年大热的《女人的碎片》。

失去孩子不是他们讲故事的焦点。他们的焦点是,随之而来的家庭危机。

通常,这些家庭,早就有危机的苗头,只不过,一直维持着某种微妙的平衡。家庭里总有一个最可爱的成员,全家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那些矛盾都忽视了。

偏偏是这个最可爱的家庭成员不在了,危机一下就爆发了。

《寂静之地》这家人就是这么个情况。家里最可爱的小弟弟没了。活着的人都有阴影了,爸爸妈妈和姐姐的阴影是内疚,哥哥本来就胆小,这下吓出毛病来了。

要是光求生存,什么心理阴影都得靠边儿站。按道理说,就得把这些是都抛开,先活了再说。

可是人就是这么有意思,越知道有些事不能想,越是得想。越是想就越想不开。越想不开心里就越难受。难受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得干点儿什么,才能让心里好受。到最后,这件事要是不干成了,心里的难受劲儿,比死了还难受。结果,人们就开始冒死干些不该干的事。

这里就出现一道分水岭,内敛型的观众经历过这类内心冲突,他们觉得这剧情很写实。可是外放型的观众,平时就没有想不开的事,他们就会觉得,电影里头这些人是闲的难受,要不是有怪兽可看,没准儿就不看了。

这家的爸爸,他不干心里就难受的事,是加强防护,怎么保护都不嫌多,就成了过度保护。为了家人,他随时可以死。

姐姐不干不行的事,是一种带有自我毁灭倾向的叛逆。

哥哥是每天操练逃跑流程,要说这家人里最正常的,就是这小伙子了,他算是家里的一股清流。

妈妈呢,她必须再生一个孩子,才能过去心里这道坎儿。最致命的就是她要干的这件事。

虽然方法不同,可是每个人的欲望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走出阴影。这些拥有共同欲望的人就组成了一个复合主人公。

走出阴影这个欲望,放在末日之中,就不光是为了活着。而是像人一样活着。主人公不惜冒死,也要活得像人。人性和死亡之间他们选择人性。

内敛型的观众,也许理解这些人,能理解到我解读的程度。也可能理解不到,但是他们能和主人公共情。

外放型的观众不能理解这些人,但是主人公反常识的做法,还是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好奇心意味着多巴胺的刺激,这东西让人上瘾。

这时候,前面被分水岭分开的两个阵营,又合流了。观众这会儿其实也是个复合人物。虽然对电影的看法有冲突,但是把电影看完的欲望是想同的。

到了《寂静之地2》,情况就简单多了。

类型上,它是纯粹的灾难/生存电影。家庭剧的成分消解了,复合主人公也已经散了。

妈妈的欲望是让全家人都存活。哥哥的欲望是自己存活。

姐姐的自觉欲望,是拯救全人类,不自觉的欲望是走出新的阴影。爸爸为她而死,她必须把爸爸的发明公诸于世,内心才能平静。全家没有共同欲望。

复合主人公一散,内心层面的冲突几乎都化解了,没解决的那些也构不成主要冲突。

主要冲突都是外部冲突,灾难和生存之间的冲突。

如此一来,内敛型的观众明显觉得不够看。

所以他们说,不如第一部好看。

外放型的观众觉得剧情总算不墨迹了,比第一部要好看多了。

文/逐年追影(影评公众号 逐年追影 作者)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