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突出海洋发展主题
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
西海岸新区加快实施海洋战略、率先实现蓝色跨越,积极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突出科技兴海。集聚国家级涉海创新平台
12
个、院士工作站
24
家、涉海人才
6
万余名,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投用,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项目团队入驻新区。建设吸气式发动机等国家大科学装置,藻酸双酯钠片成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五个海洋原创药物,全球
1/5
的海洋药物在新区研发上市,“海洋石油
119
”等
30
余项关键技术全球领先。
二是聚焦产业强海。引进塔福能源、山东海洋集团冷链总部等海洋领域亿元以上项目
47
个,加快建设总投资
2000
亿元的
109
个海洋重点项目,培育壮大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冷链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全球首艘
10
万吨级智慧大型养殖工船开建,全球首台双燃料船用发动机成功交付,国内作业水深最大的“中国三峡
101
”海上风电实验平台吊装下水。
三是坚持生态养海。建成全国首个智慧海洋管理平台,持续开展蓝色海湾整治,累计投资近
100
亿元,整治提升岸线
130
公里,正积极创建全国“美丽海湾”。创新实施海洋碳汇工程,推进离岸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试验,海洋能综合开发走在全国前列。
深化改革创新举措
释放先行先试新活力
西海岸新区始终坚持“新区之新,在于创新”,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一是坚决践行融合创新战略使命。古镇口水下水面、航空航天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培育,无人艇、涡喷发动机等一批高端产品定型列装,集聚项目
170
余个、总投资
1200
多亿元,融合创新企业达
210
家。
二是持续放大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优势。山东省委省政府为加快西海岸新区发展,专门出台《关于支持西海岸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
12
个方面支持举措,为西海岸新区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249
项省级权力事项顺利承接实施,实现“省级事、区内办”。
三是努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发布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
20
个领域
600
余项改革攻坚举措,全国首创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
95%
的企业设立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上线企业服务平台,出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政策即享”服务企业
17
条措施,形成一证(照)通、极简审批等
136
项经验,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整体评价优秀,开办企业等
9
个领域成为全国标杆。
四是全力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实施
105
项关键技术攻关,
7
项入围国家科学技术奖,热物理实验大科学装置列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深化校城融合,中科院大学海洋学院等
5
所驻区高校启用迎新,打造青岛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等。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新区围绕“一核引领、三点布局、陆海统筹、智变融合”产业规划,聚焦新一代半导体等
9
大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链群化先进制造业体系,以平台思维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趟出“新路子”。
一是“四新”经济全面起势。坚持把发展“四新”经济作为抢抓未来先机、实现迭代增长的“爆破点”,加快推进科大讯飞等
786
个新经济项目,“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
50.7%
。聚力发展“芯屏”产业,突出抓好总投资超千亿元的
30
余个项目,芯恩集成电路
8
英寸芯片投产,青岛半导体高端封测
11
月试生产,安润集成电路封测及设计研究中心完成主体施工,覆盖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的半导体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一期总投资
160
亿元的青岛光电显示新材料产业园落地,总投资
35
亿元的中南高科青岛光电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近
100
亿元的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单个项目预计实现产能
200
亿元、新增就业
1.5
万人,光电显示全产业链集群加速形成。“四新”经济增加值预计增长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27.6%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700
家、产值占规上工业的
62%
。
二是双招双引提质增效。坚持把高质量双招双引作为赋能实体经济、牵动工作全局的“生命线”,全面实行链长制,成立产业链专班,引进国橡中心新材料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
236
个、总投资
2196
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
3
个、世界
500
强投资项目
24
个。引进华为、商汤科技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国家广播电视网高新视频中心、山东省超高清视频制造业创新中心入驻
5G
高新视频实验园区,预计年内入驻企业超过
200
家。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健全“人才
+
项目
+
资本”招引机制,“冰鉴”人才产业云平台总部等
22
个产才融合项目落地。今年以来引进培育各类人才
4.7
万人,人才总量达到
70
万人。
三是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抓发展保稳定、调结构增质量的“牛鼻子”,顶格推进达索融合创新中心等总投资近
8000
亿元的
1578
个重点项目,开工在建产业项目
1100
个,青岛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等
29
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达
82.8%
、投资完成率达
119.4%
,北方国际智慧物流港等
58
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达
91%
、投资完成率达
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