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有情有义的沙滩裤  ·  史上最全的 DB2 ...·  1 年前    · 
儒雅的保温杯  ·  gateway dblink ...·  1 年前    · 
含蓄的瀑布  ·  spring - How to ...·  1 年前    · 
很多近代樂器/音樂的術語,在台灣(甚至整個華語圈)經常被做了似是而非的解讀與混用。
日前Roland小編發表 RD-2000數位鋼琴的介紹 後,就被朋友問起: RD-2000 不就是電鋼琴嗎?電鋼琴何必再強調它有電鋼琴(E.Piano)音色?
這種現象有時讓Roland小編頗為崩潰。像electric piano(簡稱EP,直翻的話就是「電鋼琴」),其實是一種獨具風格,與傳統鋼琴音色截然不同的鍵盤樂器,但大多人的認知卻是等同於時下模擬真實鋼琴的「數位鋼琴」,這讓小編每當一要提到「電鋼琴」,都會相當懷疑大家真的了解小編在說什麼嗎?
在英文中,靠吃電運作的「鋼琴」有三種:
  • Electric Piano (電鋼琴,簡稱EP)
  • Electronic Piano (電子鋼琴)
  • Digital Piano (數位鋼琴)
  • 絕不是同一種東西有三種說法,而是這三個名詞確實指的就是三種不同的樂器!
    尤其是第一個electric piano(電鋼琴,簡稱EP),並不是真實鋼琴的替代樂器或音色,在 近代音樂風格當中,它已經走出跟傳統鋼琴大相逕庭的音樂路線。
    您還是一頭霧水嗎?沒關係,先聽聽Stevie Wonder(史提夫汪達)膾炙人口的經典名曲"You Are The Sunshine Of My Life",從前奏一開始就出現的甜美夢幻聲音,就是electric piano電鋼琴的音色!
    【Electronic Piano(電子鋼琴)】
    沒有真實的物理振動元件,而是用電晶體產生電子訊號震盪(OSC電子震盪器),利用合成技術(synthesize)將震盪訊號處理成近似真實鋼琴的音色。
    Roland EP-10(1973),Roland的第一款電子鋼琴 【Digital Piano(數位鋼琴)】
    就是時下在樂器界盛行的數位鋼琴。音色來自於對真實鋼琴的取樣,也就是把真鋼琴的聲音記錄下來並存在記憶體中使用,因此產生的鋼琴音色更逼真。
    Roland HP603數位鋼琴(2017) Electric piano(電鋼琴)是早在電晶體時代來臨之前,1920年代末期就被發明的樂器。
    從發聲原理來看,由於Electric Piano(電鋼琴)具有真實打擊與振動元件,甚至早期的electric piano就是採用鋼琴打弦系統,您可能會認為它應該具有最近似真實鋼琴的音色吧?
    YAMAHA CP-70M電鋼琴內部的打弦系統 其實不然。因為電鋼琴設計的初衷是藉由拾音器來放大琴聲,而不靠響板與共鳴箱,但沒有了這兩樣真實鋼琴的重要元件,音色其實已經跟真實鋼琴相差甚遠。
    早期這種設計的電鋼琴實用性並不高,後來電鋼琴的開發者改變思維,捨棄鋼琴琴槌與琴弦的概念,試著使用其他不同的打擊與振動元件,例如用金屬片或小音叉取代琴弦,結果打造出非常特殊動聽、超脫出傳統鋼琴的音色!
    左邊是採用金屬片、右邊是採用特製音叉取代琴弦的電鋼琴 這樣的音色讓爵士、流行音樂家們大為驚豔。從1950年代起,電鋼琴逐漸被音樂人開始廣泛應用。1970年代是電鋼琴的全盛時期,也奠定了電鋼琴音色在流行、爵士、靈魂、R&B等曲風中的重要經典地位。
    後來進入數位時代,出現更便宜、更輕便的合成器,可以模擬或取樣電鋼琴的音色,讓許多音樂人紛紛改用合成器代替真實的電鋼琴。雖然電鋼琴一直都是現代音樂中很重要的音色,但真實的電鋼琴已經不多見,在台灣更是屬於稀有品。
    不過熱愛電鋼琴演奏的音樂家們,還是會追求擁有一台真實的電鋼琴。因為真實的電鋼琴跟傳統鋼琴一樣,觸鍵力度的不同也會反應出音色的細膩變化,這用一般的合成器是模擬不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Roland要特別開發對應電鋼琴的SuperNATURAL音源技術。
    全球普遍公認 Wurlitzer Rhodes 是電鋼琴界的兩大代表性品牌,其中Rhodes也曾跟Roland有極深淵源 – 1987年Roland收購了Rhodes,開始結合雙方技術打造出數位化的電鋼琴,這也是為何Roland產品中內建許多經典的Rhodes音色。(1997 Rhodes的創始人Harold Rhodes,再從Roland手中買回自己的公司)
    Wurlitzer(左)與Rhodes(右)是兩大經典電鋼琴品牌 如果想要體驗更多EP電鋼琴演奏,用兩大品牌做為關鍵字搜尋,就能很輕易在網路上找到相關影片;或是搜尋知名爵士鍵盤演奏家 Chick Corea(奇克柯瑞亞) 、或 Herbie Hancock(賀比漢考克) ,這兩位也是電鋼琴演奏者的代表人物。
    以下影片則是用 Roland RD-2000 ,示範非常經典的EP電鋼琴音色演奏:
    1970年代開始出現的electronic piano(電子鋼琴),開發的目的就是要模擬傳統鋼琴的音色。
    電子樂器(或軟體音源)中的真實樂器音色是來自於「取樣」,這是現代普遍的常識。然而音色取樣資料所需要的記憶量與處理速度,是當年數位記憶體與CPU尚無法負荷的,因此70年代的電子樂器,大多是用電子震盪器(OSC)產生單調波型,再加以合成處理出各種音色,也就是類比合成器的概念。
    電子鋼琴其實就是類比合成器的運作方式,由工程師設法合成製作出近似傳統鋼琴的音色,再加以商品化的電子樂器。
    早期電子鋼琴無法辨識觸鍵強弱,也就是不論彈奏輕重,都只能演奏出固定的音量;而Roland在1974年發表的EP-30,則是全世界第一款可以反應彈奏力度強弱的電子鋼琴。
    Roland EP-30電子鋼琴(1974) 即使如此,仿真實鋼琴觸鍵的擊槌機制鍵盤,在當時也還沒被開發出來。
    也就是說雖然電子鋼琴是以模擬真實鋼琴為訴求,但類比合成出來的音色,畢竟無法如同真實鋼琴那樣反應出細膩豐富的演奏表情,而觸鍵也與真實鋼琴有明顯落差,因此難以成為傳統鋼琴的替代品,在古典鋼琴界是還無法接受的。
    但由於電子鋼琴的體積重量濃縮很多,而且對於流行搖滾樂手而言,有點「假」的鋼琴音色反而適合某些音樂的需要,因此仍有不少樂手會在舞台上使用電子鋼琴,例如知名的流行音樂家Elton John.
    電子鋼琴存在的時間並不長。當1980年代數位鋼琴被推出之後,電子鋼琴很快的就在市場上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