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插鼻管的张晋,撕开了娱乐圈的残酷真相
武打演员张晋,难得上了个热搜。这次,他终于不是和妻子蔡少芬捆绑着,以蔡少芬的“附属品”形象出现。
其实,张晋本人也相当优秀,但奈何这些年,大众一想到他,首先就是想到他和妻子蔡少芬的恩爱关系。
他因一个“好丈夫”的形象为人熟知,但作为一个优秀的武打演员,他的光辉就黯淡了许多。
作为如今国内武打演员里的“遗珠”,张晋是少有的还在坚持拍打戏的演员了,而拍打戏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这次登上热搜就是因为拍戏受伤。
照片中的张晋,状态颇有几分憔悴狼狈,一只脚被厚厚的包裹住,手上还有擦伤,旁边还有仪器的管线,看起来受伤颇为严重。
在另一张照片中,张晋的正脸露了出来,虽然对着镜头比耶,但脸色并不算多好,两条腿都被厚厚地包裹着,无法动弹的模样,还插着鼻管,不由得让人敬佩他的敬业。
受伤的他也让不少粉丝心疼不已,纷纷劝他不要这么拼命,但张晋的回答却显得颇有那么几分“心酸”,他说:
不拼命不行啊
。
也正是这句话,将娱乐圈的残酷真相暴露无遗。如今的娱乐圈里,被一种浮躁气息笼罩,再也没有往日酣畅淋漓的打戏,就连在武侠片中,打戏动作都是软绵绵的慢动作,还有数不清的假骑马、假身材......
(参考任嘉伦在剧中的肌肉衣)
然而真正有实力的,诸如张晋之流,却面临的是只能在烂片和小成本里打转转的窘境,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无戏可拍。
虽然在张晋的标签里,慎重地写下了自己曾经获得过的荣誉:金像奖最佳男配,这已经在同行里很优越了。
代表作《水月洞天》、《一代宗师》、《杀破狼2》等也为观众所知,但张晋却丝毫不敢懈怠,
他不拼命的后果,或许就是彻底被资本方“抛弃”
。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看看娱乐圈大佬成龙的窘境,就可知一二。
在前段时间,他的新电影《龙马精神》上映了,搭档刘浩存和郭麒麟,近些年大热的吴京也在里面客串了一把。
然而就是众多“神仙”救场,也挽救不了这部电影的颓势,投资3亿,可最终的票房预计仅在2.2亿左右。
(上映5天,票房还没有破亿)
对于这样的局面,成龙也颇有几分力不从心,在记者会上,他略显辛酸地说,如果要一个动作演员做主演,1000万都不会有人投,可如果是让易烊千玺做男主,4个亿也有人投。
这话也为他带来了不小的争议,然而无论怎样,有一个事实摆在面前,那就是他真的没有票房号召力了。
翻看近些年成龙的作品,其实他有过很多新的尝试,然而不管是《神探蒲松林》,还是最近的《龙马精神》,都表现不佳,要么糊要么烂,他越努力越狼狈,已经成了“烂片专业户”。
不仅是成龙,港圈另一位大佬洪金宝也同样“卑微”。
前段时间洪金宝获得了亚洲电影终身成就大奖,上台领奖的他数度眼眶翻红,哽咽得说不出话,他感触颇深得谈起过去的这3年,直言香港影坛很静,自己平时就买买菜,已经离电影圈很远了。
在他们的身上,能很深地感受到英雄迟暮的无力感,他们还想有一番作为,可惜时代已经“抛弃”了他们。
大佬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些正值壮年的打戏演员呢,樊少皇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他在观众中有知名度,有代表作,但离独自一人扛大旗,又始终差了一口气,于是近些年转战内地后,不断穿梭在网络大电影里,成了“烂片之王”,而他,只是北上,投入网大和直播行业的众多港星中的一员而已。
(几乎很难找到及格线以上的作品)
明明还在壮年,却给人上一个时代的感觉了,深扒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可能有2个方面造成。
第一点:话语权的更迭,换句话说,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早年间港圈经济繁荣,向两岸三地、日韩东南亚强势输出自己的文化符号:
武侠片、警匪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会点拳脚功夫、走打星的路线比其他戏路更宽,是条捷径,唯一的代价是要吃得苦。
于是大批打星应运而生,他们也如愿尝到了甜头,杨紫琼就是在转型后迎来了自己事业的新生,因《霸王花》一炮而红的胡慧中也这样,她们都曾因打戏遭遇危机,为人们所敬佩。
而这一切随着港圈的没落而失效,警匪片、武侠片通通不吃香了,看腻了这一类型的观众们,将目光投向了别处。
没有推陈出新,紧抓时代脉搏的香港影坛,渐渐被世人遗忘,再加上随着香港与内地经济实力的调转,老派的香港影坛没能适应新的游戏规则,迫不得已边缘化。
这样的遭遇,其实早前的台湾也遇到过,在千禧年左右,台湾经济甩开内地一大截,青春偶像剧强势攻占两岸三地的电视剧市场,是一大批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
随着2010年左右内地影视剧行业的突飞猛进,《仙剑奇侠传》、《古剑奇谭》等剧的现象级爆火,相形见绌的台湾偶像剧,彻底成了一块老旧的裹脚布。
在经历数年的黯淡后,台湾的影视人果断丢掉了旧东西,将目光聚焦社会现实,于是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聚焦大龄未婚女的《俗女养成记》、聚焦社会问题的《我们与恶的距离》......
一下子将台湾影坛从“濒死”的绝境中拯救了出来,让不少人惊呼:原来台湾的影视业已经让人如此“惊艳”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避开了内地的“锋芒”,在小而精的现实题材剧里,开拓出了一片新道路,哪怕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个“不出名”的演员也让人看得入迷。
反观香港影坛,周星驰渐渐走下神坛;王晶彻底丢掉了追求,成了烂片制造机,偏居一隅,不厌其烦地拍着流水线生产的网络大电影,核心依旧是那老一套的东西。
这些电影虽然源源不断被生产出来,却也成了一块咀嚼了上千次的甘蔗渣,食之索然无味,只有加点名叫“情怀”的佐料,才能方便下咽。
再看看人才辈出的香港导演里,老的老,走的走,已经找不到一个扛大旗的人,演员出身的古天乐,拍了部声势浩大的《明日战记》,号称是科幻机甲片,匠心打造,看完也不过是披着科幻片外壳的警匪故事,俗套到影帝、影后坐阵也难挽颓势。
过往的荣光困住了他们,他们不肯丢下过去的包袱,只能一遍一遍上演着昨日的故事,将自己塑造成“悲情人物”,激烈批评新一代的不敬业,其实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他们不肯改变上。
第二点:敬业、刻苦≠演技好,别让观众为情怀买单
前面提到成龙拿打星不被市场认可举例,他的本意或许是想批评资本逐利下的市场,掩盖了真正有能力的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就拿成龙本人来举例吧,提起他,相信绝大多数观众的第一反应是他的打戏有多厉害,凭借着这身过硬的功夫,他将中国符号推向了世界,贡献不可谓不大。
然而,又有多少人认可成龙本人的演技呢,在大众的心中,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功夫巨星,但却不是以演技见长的。
(成龙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想必成龙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戏路单一,曾经多次拜访张艺谋、李安等知名导演,“恳求”对方给自己更好的角色,但都被对方以各种理由回绝了。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樊少皇、甄子丹、向佐等等,他们要么演技不足以支撑其他类型的影片,要么就是外形受限制。在武打片中,更考验演员的是拳脚功夫,而不是演技,所以一脱离功夫片,他们就黯淡无光了。
有没有例外,当然有。
前段时间获得奥斯卡影后的杨紫琼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早年以打星身份出名的她,虽然名气不小,但在演技上,并没有多出彩,影视类的奖项堪称“颗粒无收”。
她的转型或许是在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里,这部片子让章子怡大放异彩,作为女主的杨紫琼反倒没怎么被人提起。
和章子怡、巩俐合作的《艺伎回忆录》,风头也完全被演技出神入化的巩俐夺走了,可以说,虽然杨紫琼不缺名气,但真正因演技让观众认可的时候并不多。
而这次杨紫琼的获奖,除了她塑造了一个多面有深度的形象外,还和好莱坞近些年的审美倾向密不可分。
再看看拿影后拿到手软的惠英红,同样是打星出身,中途还黯淡过不少年,但不管是港圈的没落,还是功夫片的颓势,都遮挡不住她作为演员的光芒。
在《血观音》中,她饰演操权弄势、城府极深的“棠夫人”,一举拿下了金马影后,让观众心服口服。她眼底的锋芒,恰恰是她当打星和岁月的痛苦磨砺出来的,但光凭这份锋利还不够,她的演技才是硬道理。
所以,别再“怪”市场不给打星机会,别“怪”观众变化得太快,归根究底,还是作为演员,有演技有塑造能力才是核心价值,其他东西,都太虚。
或者又是像吴京那样,转换赛道,抓住时代的风口,当导演、当投资人,不过这种也毕竟是极少数。
更多的是被时代浪潮席卷的普通人,沉寂也是无可厚非,更何况“花无百日红”,他们中有过高光时刻已经颇为幸运。
不管是张晋还是成龙,我们不可否认他们的努力,但在一个流量的时代,要想长久地“红”下去,背后一定有各种复杂的因素,努力了、尽情活了、自己不后悔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