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上午10时,一则“蔡洋出狱”的消息瞬间湮没在了各大热点新闻和“愚人节”的欢笑中,很多人或许对蔡洋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但如果说起十年前西安的“ 九·一五事件 ”,或许还有很多人对当时的混乱和疯狂场景历历在目



那天的西安街道上, 到处充斥着咒骂声、哀嚎声,眼泪和鲜血明晃晃地刺着每一个疯狂示威者的身体和双眼 ,但他们视而不见,不以为然, 反而颇为满意地看着这一地狼藉 ,像是在欣赏自己的“战利品”。

如今的我们再次回看这件闹剧,视线穿越时间, 仿佛又在嘈杂的人群中看到了那位高举U型锁的二十岁青年 ,正在红着眼睛 砸向地上那位不省人事的中年男人 ,我们数着,一共砸了4下, 血流如注 ,瞬间染红了那片土地, 惨不忍睹



蔡洋(白色短袖)

我们再看向那青年,他的脸上丝毫没有伤人后的慌乱和无措,一瞬间不知道是我们看错了还是如何, 他的脸上似乎有着一种荣耀加身的满足感 ,紧接着,那把U型锁在光天化日之下也仿佛有了生命, 耀武扬威般的在青年男子手里随着他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

记忆的场景开始变得无声, 撕心裂肺的哭喊虽然我们听不见 但依旧震耳欲聋

当年,法律并没有放走任何一个施暴者,趾高气昂的青年男子在监狱中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十年青春, 十年后的今天,随着他刑满出狱, 当年那场闹剧的各位主人公再次回到人们视线, 倒在血泊里的男子如今怎么样了?十年过后再次审视这件事又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声势浩大的反日游行

历史遗留问题留下的“ 钓鱼岛争端 ”在2012年彻底爆发,2011年4月,东京方面宣布要将“钓鱼岛国有化”, 借此来宣示对钓鱼岛的“主权”

6月10日, 日本官方组织了一次“钓鱼岛钓鱼大赛”

8月15日,这个历史上日本投降的日子,多名从我国各方汇集的陆港台人士搭载着“启丰二号”保钓船,登上了钓鱼岛, 被日方逮捕送往冲绳等待审判。

9月10日, 日本政府宣布正式买下钓鱼岛 ,从此这片土地归日本中央政府所有。



一石激起千层浪 ,日方一而再再而三颠倒黑白的操作彻底激怒了国人的心,在9月15日的西安爆发了这场“ 反日保钓游行 ”,我相信,一开始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凭着一腔热血的爱国心切,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内心对国家权益捍卫的决心。



但渐渐地, 这场游行就变了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群中开始有人高喊着:

砸了日本车!砸了日本店!

买日本货的都是汉奸!

一时间, 街上的场景开始变得不可控制 ,这时,一个微胖的青年男子加入了群情激奋的人流里,这名男子名叫蔡洋, 也是这场“九一五事件”最疯狂的“爱国者”

这天,正值休息日的蔡洋不用工作,在家里百无聊赖地玩着自己热衷的枪战游戏, 忽然听说了路上正在爆发着一场“抗日爱国”运动 ,从小就对抗战片感兴趣的他二话不说就出了门, 加入到了这场闹剧里。

他跟着路上的人群到处游行示威,这一刻,从小就根植心中的“抗日心理”强烈到了极点,他高喊着各种口号, 走到一辆摩托车前他还顺手拿了一把U型锁放在手里

走着走着, 一辆日系丰田车出现在了示威队伍的目光里 ,他们仿佛像见到了猎物一样,瞬间把这辆车围得水泄不通。



不顾车主的苦苦哀求, 示威队伍的人对着这辆车发疯似的猛砸 ,好像他们只有这样做才能 宣泄自己内心的“爱国热情”

被砸车主李建利和妻子无助地在人群中乞求地说道:“这都是我辛辛苦苦攒钱买的,不要砸, 我以后不买日本车了 。”

求求你们了,不要砸 。”

可正上头的众人谁会理会这微弱的哀求声,看着自己的爱车被破坏, 李建利顺势拿起一块石头 ,作势砸向人群,想要呵退众人,却在慌乱中把石头掷了出去, 这一下不偏不倚地砸在了蔡洋头上。

人群中的蔡洋看向李建利, 立刻挥舞着手里的U型锁冲过去 朝着李建利的头部猛砸了四次 ,瞬间血流如注, 场面变得不可控制。

李建利的妻子在地上绝望地哭喊, 捂着丈夫头上的伤口 ,求求能有人来救救自己的丈夫,妻子后来回忆道当天不忍目睹的惨状,“ 当时那个血捂都捂不住,我的手都能感觉到头上的洞,还不是血,是血浆,鼻子里,头上,全都是 。”



人群中有好心人站出来帮忙拨打了急救电话 ,并且帮忙把李建利抬到车上送到医院,但更多的是令人心寒的冷漠, 他们拿手机录着像 ,画面中的蔡洋在伤了人以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错, 而是继续着他所认为的“正义举动”

在解决完李建利这辆日系丰田以后, 蔡洋跟着示威人群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奔赴下一个“作战地点”。

这头送入医院的李建利在医生的抢救下, 算是保住了一条命 ,但是由于脑部受损严重,严重伤害到了神经系统, 李建利被判定为了四级伤残 ,片刻之间, 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就遭遇了无法承受的巨大打击。

结束示威的蔡洋晚上回到住处以后 对白天的这场游行依旧意犹未尽 ,并且还在期待着第二天自己“更好的表现”, 仿佛李建利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他也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把一个健康人砸到不省人事的严重性, 更没有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的这个概念



蔡洋(后排)

蔡洋的姐姐看到了新闻上弟弟暴力伤人的事件图片 ,连忙给蔡洋打过去了一通电话,姐姐语气急切地说:“ 你把人家的车和人都砸了,这是要赔偿的 。”

电话这头的蔡洋大言不惭地说道:“ 我这是抵制日货的爱国行为,你懂什么,我鄙视你。

随即就不以为然地挂断了电话。

可是有一天, 他在央视的新闻报道里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这下他彻底慌了,好像大脑终于反应过来自己做了错事,他开始变得着急,不知所措,情急之下, 他连忙收拾东西逃回了南阳老家。

警方迅速掌握了蔡洋的踪迹,并在蔡洋老家把他成功抓捕归案,被捕时,蔡洋的嘴里还振振有词道:“ 我这是爱国行为,你们凭什么抓我。

不知悔改的嘴脸实在令人悲哀。



2013年7月份,这场闹剧的判决结果终于尘埃落定,其中有12人被判刑,蔡洋的处罚结果最重, 被判10年有期徒刑 并要向受害者家庭赔偿25万 ,他那个一贫如洗的家庭,至今都没有拿出来这25万。

在这场闹剧中,目睹着一个家庭的破碎

蔡洋服刑的十年, 也是李建利被后遗症折磨的10年

2016年的时候,这已经是李建利在医院里度过的第4个年头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李建利说道:“ 我如今的生活跟在监狱里的蔡洋又有什么区别呢?有家不能回 。”



李建利

“四年前的那次伤害,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变化?”

我无法离开医院 ,如果回了家,我不能有任何意外,一旦不够小心谨慎, 我的病能随时夺走我的生命 ,在医院里我能随时呼叫医生, 我的病房下边就是停尸房, 我觉得死神在时刻环绕着我。

面对恨不恨蔡洋这个问题,李建利平静地回答道:“ 恨,也不恨,他的这种爱国行为充满了 愚昧和莽撞

被判刑后,李建利收到52万元的补偿金,但面对每天在医院的巨额花销, 这点钱实在是杯水车薪 ,更令人心碎的是,金钱的损失并不是最重要的, 对身体的创伤才是无法挽回的

在这次悲剧之前的李建利夫妇, 生活还算优渥,他们热爱生活,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 ,并且还在畅想着未来去到更远的地方,可因为那把U型锁,对于失去了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的李建利来说, 从前触手可及的事情全都变成了奢望。



“蔡洋式人物”从未偃旗息鼓

十年后的今天,蔡洋出狱了 ,在4月1日这天,蔡洋的姐姐在陕西省商州监狱门口等待着弟弟的出现,对于家人来说,这漫长的十年终于熬到了头,亲人们看着眼前的这个不再年轻的“孩子”, 似乎想不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蔡洋变成了如今这幅模样。

或许这跟蔡洋一直以来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小时候, 家庭的温饱问题都已经让蔡洋的父母忙得焦头烂额 ,更不要提他们会为蔡洋的精神世界带来什么养分,在他们看来, 那些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奢侈的。



蔡洋老家

两三岁的时候他跟在卖肉的身后捡生肉吃,还曾从背后大力地推已经怀孕的邻居,并且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错处, 他一度被同村的人以为精神方面有什么隐藏的疾病。

蔡洋就是在这样混沌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 没有人来引导他,没有知识来教育他 ,到了18岁那年,他从老家南阳来到了西安的一处工地上,去干一些外墙粉刷的工作,在工地上混迹了两三年以后, 蔡洋开始变得开朗和随和



图片源自网络

众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 ,整天笑嘻嘻地面对众人,也不跟人起争执,仿佛蔡洋此时经过了社会的改造,人生也回到了正轨。

可是2012年9月15日那天发生的一切, 重新唤醒了蔡洋体内的暴力因子 ,不过这一次, 被他冠以了“爱国”的美名 ,他无知,所以无畏,他所粉饰的“爱国情怀”看似热血,但却 愚蠢且廉价 这背后缺失的是他对自己的审视和思考

这种“爱国”真的值得提倡吗? 毋庸置疑,答案是否定的 ,我甚至觉得,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当年闹剧后发生的一件事也着实令人讽刺,在“九一五事件”发生一个月后, 西安的第一家日本服装企业优衣库开业,抢购热潮丝毫不逊于当日打砸抢的热情。



而且,像这种借着“爱国”名义去做一些伤害同胞的行为, 只会助长敌人的气焰和威风。

热火朝天的焚烧日资企业,殴打日系车司机,浑水摸鱼式的恶性打砸抢事件。 给了日本人大做文章的机会 ,他们利用了自己在国际舆论上的优势地位, 大肆宣传中国大陆地区反日游行中的不理性暴力活动,营造了日本作为受害者的形象。

自损八百,敌人安然无恙 ,“蔡洋式行为”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面对“什么是爱国”这个问题,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努力强大自己,用自己的实力去捍卫国家的权益,而不是空喊着口号的无脑宣泄。

就正如当年中国在钓鱼岛局面中的不利地位, 到如今中国海警对钓鱼岛附近海域实现了常态化巡航和实质的控制 ,日本海巡署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抗中国海警。

这一切的背后正是由于千千万万个与“蔡洋式行为”背道而驰的爱国者 ,夜以继日地努力所换来的国家尊严和权威,才是真正的值得敬佩。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蔡洋式行为”不仅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在网络上也渐渐露出了马脚 ,有太多人打着“替天行道”、“行侠仗义”的名义,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不快全部宣泄给素未相识的陌生人, 仿佛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化身。

打着正义的旗号行不义之事,其实从未离我们远去,在今天, 这种行为已经披上了掩饰的外衣,但本质永远不会改变。

我们要时刻警惕身边的“蔡洋式行为” ,当初蔡洋踏入监狱,不知道隐藏在人群中的“蔡洋们”是否也因此有所醒悟,蔡洋刑满释放的今天, “蔡洋式人物”是否也解放了自己的思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