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台“‘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的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立足新时代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新年之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抓住历史机遇深入推进本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省教育厅同相关部门制定了《黑龙江省中小学“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经省教育厅党组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意见》于2018年10月8日正式印发。
2.出台“‘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的重大意义?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师德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大面积提高办中小学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建设教育强省的宏伟目标,必须深入推进教师培训培养机制,切实加大名师队伍建设力度,有力地促进全省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黑龙江省拥有中小学专任教师30余万人。针对队伍数量大、结构不够合理、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要全面迅速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须坚持面向全体、突出骨干以名师队伍为抓手,发挥榜样带动作用。通过中小学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规划的确立、教师培训体制的创新等措施实施名师人选的培养和打造,不断确立教师成长和发展导向,激活教师成长和提高的热情、为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3.制定“‘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的主要目标?
经过5年时间培养,我省名优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是通过分层培养、分类施策,打造具有龙江特色的名优教师梯队,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优质师资保障。二是到2022年,在全省中小学一线在职教师中培养1000名龙江骨干教师、100名龙江卓越教师和10名龙江教育家型教师。三是通过5年培养,使龙江名师队伍具备名优教师的基本素质,名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引领龙江教育提质发展。
4.实施“‘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总体上把握哪些要求?
一是坚持方向,师德为先。坚持教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位。注重师德为先,遵循客观、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入选质量。   二是统筹兼顾,分类施策。综合考虑各级各类学校不同层次教育人才特点,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教育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名师培养机制。   三是注重过程,动态发展。中小学名师培养坚持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并重,注重过程管理、突出作用发挥,加强考核评价,建立和完善激励与制约机制,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动态调整管理体制,确保培养质量。
5.“‘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在提升名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一是龙江骨干教师培养内容围绕教育理论提升、校本研修团队建设、教育实践创新三个领域;采取经典书目阅读、集中研修、教学观摩、课题研究、参与名师工作室建设等多元化培养方式,拓展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龙江卓越教师培养内容围绕教育信仰培育、教学风格凝练、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智慧生成四个模块;采取省内外研学、跟岗培训、教育家结对子培育等培养方式提升专业底蕴,开拓教育视野,进一步锻造教学风格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龙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内容围绕提升主动发展的内驱力、系统思维能力、教育实践创新能力、辐射带动能力等四个能力;采取深度理论研修、名校访学、海外研修、参加高端论坛等培养方式进行个性化培养,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凝练教育思想,生成标志性成果,形成龙江特色、示范引领。
6.如何保障“‘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负责中小学“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的统筹管理,制定实施方案,成立评审遴选机构,确定各级骨干教师及培养单位,组织专家对培养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二是优选培养单位。中小学“十百千”名师培养工作由省内外知名高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形成联合培养共同体,实施联合培养。   三是健全培养机制。培养单位应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确定培养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和负责人,制订具体培养方案,并抓好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培养质量。
四是加强经费保障。省教育厅设立黑龙江省中小学“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经费,保障名师培养工程的投入和顺利实施。
五是加强协同配合。各市、县(区)因地制宜组织实施本地“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并将省级培养人选纳入本地人才支持计划,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提供配套资金,为培养人选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创造条件。培养人选所在学校应支持培养人选参加各种学习研修和示范帮扶活动,并在工作安排、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