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𫖯的书法是否被过誉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感觉,赵孟 的书法并非不好,而是不像大家赞誉的那样好。若论刚劲不如柳…
关注者
1,277
被浏览
1,077,402

248 个回答

书画交辉——赵孟頫的艺术成就 书画交辉--赵孟頫的艺术成就

故宫博物院最近正在展出赵孟頫的特展,因不能去北京看展,在故宫博物院的网页里发现了网上的同步展览作品,极其高清,因此想要与大家分享,不得不说看赵孟頫的作品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首先表明赵孟頫的书法并没有被过誉,他和他的书法对书法发展起到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前赤壁赋》局部

《后赤壁赋》局部

赵孟頫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书法家,历史上诸家对赵孟頫的评价不一,错综复杂。那么赵孟頫的书法到底怎么样,在书法史中有怎样的意义,后世书家又是怎样来评价他的书法的,这是一个需要花费精力和判断力去整理分析的问题。前人多说赵孟頫的字俗气而无骨,写得太熟太圆滑,这些评价往往是因为他作为宋室后裔而仕元,是基于其人品而得出来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否可靠就值得深入探讨了。

我对赵孟頫的书法喜好是逐渐地发生变化的,由最初的不喜欢觉得稍显俗气,变为逐渐接受并且越来越喜欢他的书法,而且偶尔还会提起笔来写写他的行草书和小楷。

基于此,我试图对赵孟頫书法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和分析。


1,赵孟頫的书法

赵孟頫诸体兼善,《元史》本传云:“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这一评价虽然有些夸张,但根据赵流传后世的作品来看,其行草,楷书包括小楷的水准是一流的,而且影响了后世数百年。

“其传世作品以行草为最多,对后世的影响也最深。他的行草直入山阴之室,继承王羲之不激不厉的平和书风,于陈智永、唐褚遂良、陆谏之、宋高宗赵构而一脉相承,笔法蕴藉沉稳,结字平正而秀丽。”(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

行草书代表作品有《兰亭十三跋》(日本高岛菊物次郎藏)、《归去来辞卷》(辽宁博物馆藏)、《赤壁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

《秋兴赋》局部

其楷书作品传世亦甚丰富,其中小楷作品为历代所重。小楷作品如《洛神赋》、《过秦论》、《汲黯传》、经卷如《老子道德经》、《黄庭经》等。后世人们还把赵孟頫还归为“楷书四大家”之一,“颜柳欧赵”中的赵即是赵孟頫,其他三家均出自唐代,有唐一代是楷书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其法度和水准自是其他朝代难以比拟的,而赵孟頫能跻身楷书四大家,则足以证明其楷书所取得的成就。

《汲黯传》局部

黄惇先生指出:

“赵孟頫的大楷作品,亦很有特色。其初从钟繇、智永得法,以真行相通之晋人笔法,绝去颜、柳顿挫之笔,故一改中唐以后书碑楷法之特征,这在当时是很具新意的。”

其大楷代表作《妙严寺记》、《三门记》、《胆巴碑》等,结字平稳端庄,用笔流动方圆兼备,而又寓方于圆,别有妙味。

《三门记》局部

2,赵孟頫书法的影响

元代书法受赵孟頫影响之深,是其他朝代所没有的现象。在赵孟頫竭力推崇学习“二王”回归魏晋经典传统活动中,他的朋友、家属、朋友的学生、学生的学生,无不受到他的影响浸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且延续时间很长的“赵派”书风。

北宋书法倡导“写意”,追求自我,这也是文人标榜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种摆脱唐人“法”的束缚的做法,就北宋书家的作品来看,还没有有太多的问题显现出来。还能出现苏、黄、米等取得巨大成就的书家,他们的书法虽然意多于法,然则仍然然法度谨严,有几分的内涵和古气,仍然耐看,虽是“信手”,然,不失为佳作,这或许就是东坡先生“无意于佳,乃佳”的真意了。

书法和绘画不一样,绘画除去临摹前人佳作外,还可投身大自然,即所谓的“师造化”,书法则只有学习前人经典作品,自己琢磨和取舍这一条路。通过临摹,汲取古人的精华为我所用,如果说在北宋四家的书法里经典的元素还不算少的话,南宋书家除极个别人仍然筑基于经典,南宋总体呈现出简单直白的问题。

在南宋,文人式的写意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学习当代书家的风气抬头。学习苏黄米的大有人在。南宋书法,多是时尚之气息,古意已经消失殆尽,日渐流于平滑简单,宋高宗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并意识到要追本溯源,他身体力行,由智永上追二王,但由于南宋为时代所限,这种回归魏晋而图书法变革的思想没有得到拓展。而赵孟頫通过自己和朋友学生等一起努力最终改变了学习苏黄米等当代书家的风气,重构了传统帖学的权威,真正实现了赵构的理想。

因此,元代复古书风运动存在的意义就特别的巨大,赵孟頫作为这场运动的领导者其作用也非常巨大,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在诗书画等领域领导着文人艺术家的审美取向的艺术追求。因为他的倡导,书家的视野又回归到经典上来。

在元代的八十八年间,因为赵孟頫竭力倡导“复古”,元代书法呈现出全面的复古趋势,并且衔接上了魏晋、唐的书法脉络,使得元代的书法真正地回归到传统中去,在临习琢磨古人的经典之作中的到化古出新的营养。



北宋 米芾《贺铸帖》
芾再启。贺铸能道
行乐慰人意。玉笔格十袭收秘,何如两足
其好。人生几何,各阏
其欲。即有意,一介的可
委者。同去人付子敬
二帖来授,玉格却付
一轴去,足示俗目。贺
见此中本乃云公所收
纸黑,显伪者。此理如何,
一决无惑。芾再拜。
南宋 吴琚《行书五段卷》28.7×63.8cm 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刘靖基捐赠)
吴琚学米芾,几可乱真,米芾和吴琚相比,前者丰富,而后者止得米字之一面,颇觉单调。我选取的这一幅《行书五段卷》还算丰富的。

有一些观念认为书法一坏于唐代,一坏于宋四家,大约因为唐代法度太过森严、框架太多束缚了书法的自由发展,而宋代以苏东坡为首的“尚意”书风则多是“我书意造”式的发挥,对于传统根基看得轻了。

那么再看看赵孟頫,其复古书风追求的正是书家们乐此不疲的魏晋古法,复古即回归魏晋传统,作为复古书风的倡导者其眼光是独到的,在他的带领下,元代篆隶书亦有发展,不仅如此,文人篆刻在他的影响下也开始萌芽,在文人篆刻史上其意义是不可小觑的,章草这一几乎被人忘却的古老书体得到极大的发展,出现了赵孟頫、邓文原等章草书家,同时行草书继续发展而且出现了有别于唐宋的面目,“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艺术的独特价值是无需赘言的。


本文主要参考江苏教育出版社黄惇先生的《中国书法史》(元明卷 )

泻药。

如果一定把中国历史长河的古代书法家们排个名,赵孟頫,大概是能排名前五的人。看了许多许多的答案, 大概都是赵孟頫的真爱粉发的,里面也贴了不少的字了,大家大概也对赵孟頫是什么路子的人有了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了。我觉得所有答案里面 @谢俊峰 谈到的赵孟頫五体皆能,其实是最该强调的。

不谈绘画,单单论书法,中国书法史上,论全面,赵孟頫是第一位,也是名声最大,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

在赵孟頫之前,无论你王羲之,颜真卿,米芾多牛逼。说得上五体皆能还搞篆刻的,还真没有任何一个人。

赵孟頫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作品,叫做六体千字文。当然,这部作品后来经过徐邦达考证,基本被学界认为是伪作,但是也挺好玩儿的。可以贴出来给大家看看。现在来看,基本上可以认定这是一幅元朝的作品,至于他为什么被传作是赵孟頫所做,我认为也可能是因为赵孟頫真的曾经是一个五体皆能的人。

贴这张我最喜欢的是那个“鸡”字儿。当然,既然这个作品已经被证伪了,我们就来主要看看确定为赵孟頫真迹的作品。

这是胆巴碑的碑额,赵孟頫篆的。里面提供了非常多的营养,我们可以看到赵孟頫所代表的元代篆书风格,是明显不同于较早的以李阳冰代表的唐篆,与梦英代表的宋篆的。更关键的是,元代的赵孟頫,有篆书的墨迹留下。我们可以从他的墨迹中感受到他在空间上的巧妙布置,以及空间上的安排。

具体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赵孟頫最为人知的成就是他的楷书与行书,楷书就是《胆巴碑》很多答案都有提到。行书有《洛神赋》,《赤壁赋》等等,包括他的一些手札。在这次他的故宫参展作品中,有这么一件,是非常精彩的。

这件不同于赵孟頫以往妍美风格的行书作品《保母帖》提拔,让我们看到了赵孟頫行草书流畅洒脱的一面,比起那些众所周知的大名品,显得别有一番风味。

这幅更有意思了。赵孟頫,董其昌,乾隆比赛。当然,乾隆的字显得就比较尬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赵孟頫的字和董其昌的字一些继承关系,以及董其昌故意在赵孟頫风格上的一些摆脱。这幅字在赵孟頫的落款我拍的不是很清楚,又因为玻璃反光,大家可以去故宫的展览直接看。

最后一个我要提到的就是篆刻。

在篆刻中,有一个重要的了流派叫做元朱文。这个流派是篆刻流派中特别工稳。特别唯美的一派,论篆刻的工,这个流派可谓第一,很多篆刻的出入门者,都很喜欢这个风格的印。胆巴碑的尾部,就有这么一方印,风格是这样的。

赵孟頫是元朱文早期的代表艺术家,我们在这次赵孟頫的展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印。比如下面这方:

当然了,这方印盖的不好,我们找一些清楚地赵孟頫的印。


找了个有点儿土的图片,简单可以看到,赵孟頫对这种元朱文流派的开创。

当然,元朱文这个流派,真正达到高峰,是近代的篆刻大家陈巨来,他被称为元朱文古今第一,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在这个风格里,赵孟頫是开宗立派的重要人物。

——————————————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书法上,可以将二王的行书发展到雅致清新,在篆刻上可以开宗立派,在全面的角度可以做到五体精通。虽说从情感上和艺术偏好上,我是真不太喜欢赵孟頫,但是你问我服不服,我只能说服。

我们说他是文人艺术之祖,也正是因为他的全面,让后面一个个赞成他的,反对他的,都意识到全面的重要性。一个文人,在玩儿这件事儿上,单纯写字还不行,你得什么书体都会写。还得会篆刻。(这么看可以说赵孟頫是书法系教育路线的鼻祖了)另外,就是赵孟頫之后,帖派行书的方向逐渐走到了一个拐点。

从董其昌的稍微反对赵孟頫,再到傅山的绝对反对赵孟頫。一路走来,清代碑派行书开创,书法层面上,发现,二王之外还有书法。真的走到了这部,如果没有赵孟頫的高度,就没有董其昌的“字须熟后生,画须生外熟。”

一条艺术道路的终点,开启了另一条艺术道路的起点。

赵孟頫在历史上的地位,功不可没。

故宫的赵孟頫的展览,在近期将会换展,没看的赶紧去看,看过的就等换展后再去看。赵孟頫的展览,是故宫近些年非常精彩的展览之一,所有的作品,包括伪作,都是十分值得看,值得学习的。

另,我知道赵孟頫是只篆不刻的。诸位不用提醒了。

————————————————

对,还得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你说了赵孟頫那么多不如别人的地方。不知题主是否想过,纯粹靠淡雅,中庸,形成一种很高的格调,是非常困难的。我理解你可能看到的赵孟頫的不足,有些时候,如果自己经验不足,再加上看字帖,你很有可能会有如此的感觉,但是,如果当你真的看到赵孟頫的行书真迹。就像你平时可能认为很中庸的那些行书真迹。

我敢保证,五米开外你看赵孟頫的小行书,那种惊艳,蕴藏在均衡中的跳跃的韵律,是很多作品无法带给你的感受。还好,赵孟頫的行书长卷存世比较多,看起来也不是很麻烦。到处都有,上海的龙美术馆,和上海博物馆,经常会展出。如果题主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附上2016年,我在上海看展的时候,看到的两幅赵孟頫的真迹,拍摄距离稍远,希望题主可以感受到我所说的那种远看赵孟頫的清新之感。


————————————————

以下是广告:

公众号:临池不辍

关注了你能逐渐变得懂书法。

直播间

科大包_科大包直播间2846304_鱼教直播_斗鱼 - 每个人的直播平台

每周一,周四答疑,回答书法艺术类问题,偶尔写字直播,聊天。

不做广告你们说我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