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秀荣, 豫剧 表演艺术家,国家 一级演员 ,河南戏曲“十佳”演员, 中国戏剧梅花奖 获得者, 郑州 新世纪艺术学校校长。她的代表作有《 五世请缨 》、 《穆桂英挂帅》 、《花木兰》、《西厢记》等,她塑造的佘太君、 穆桂英 、花木兰、红娘四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成为戏迷心中永不磨灭、不可复制的经典。她的唱腔具有纯正的豫剧韵味,高亢、奔放。嗓音宽厚明亮,圆润清脆,更为难得的是不仅激越高亢,而且持久力强,连续演出四、五十场音色依旧,浓郁的韵味和大方的气度丝毫不减,加之有非凡的偷字闪板之类的嘴皮功夫,所以在观众中享有盛誉。
2017年,接受 河南电视台 文化财富 》栏目组人物专题采访。
谷秀荣,1946年10月生,女,河南省 南阳 方城县 人。1963年入 方城县 豫剧团,1975年开始受教于常香玉,1982年谷秀荣调入 河南豫剧院一团 ,1990年毕业于第五届全国 戏曲演员 讲习班 河南省豫剧一团 领衔主演,中国 剧协 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 一级演员 。代表剧目为《五世请缨》饰佘太君、《西厢记》饰 红娘 、《花木兰》饰花木兰、《黑娃还妻》饰李大脚等,并在80多个剧目中扮演过近百个角色。谷秀荣的传略被收入《当代中国文艺人才传集》、《当代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名录》。
谷秀荣现为国家 一级演员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 理事,省剧协常务理事,省豫剧一团领衔主演,郑州新世纪艺术学校校长。
2022年9月,参加《梨园春》特别节目——“喜迎二十大 好戏 看中原”河南戏曲名家演唱会。
1946年10月,谷秀荣出生在河南 南阳 方城县 的一个小村里,小时候,放牛、割草是 她生活 的主要内容。9岁时,她进入了公社 文艺宣传队 ,从此开始了她的舞台艺术之梦,1963年7月,她考入 方城县 豫剧 团。
1979年,她主演的《西厢记》被河南电视台录制成彩色舞台剧并在 中央电视台 播出。1981年12月,她被调入 河南省豫剧一团 ,有幸经常受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精心指点。
1982年,她参加了 河南省豫剧一团 五世请缨 》一剧的排演,从此,她在该剧中饰演的佘太君一角走遍了 中原 大地,走到了首都北京和宝岛台湾,那听来让人心旷神怡、荡气回肠的“先王爷封我是个长寿星”一段唱不知道让多少观众为之陶醉。1991年5月,她获得了第八届 中国戏剧梅花奖
河南省豫剧一团 退休后,谷秀荣不愿过享清福的日子,又把培养豫剧接班人当成了自己的任务。2000年,她倾其所有,自筹资金创办了谷秀荣艺术学校,还组建了实验演出团。2005年9月,她被省文化厅等部门评为“戏曲名师”。
“佘太君”不减当年勇
2007年6月15日,报纸上刊登的将在 河南人民会堂 进行的三场演出的广告吸引了戏迷们的眼球:6月18日晚、19日晚,谷秀荣艺术学校学生演出《五世请缨》全剧和 折子戏 专场;6月20日晚,谷秀荣舞台生涯50年演唱会上演。在这三场演出中,豫剧表演艺术家 王希玲 王清芬 王惠 兰力 虎美玲 贾廷聚 张宝英 李金枝 、高洁、 柳兰芳 杨华瑞 及笑星 范军 将分别友情助演。尤其让广大戏迷观众高兴的是,这三场演出的票全部免费赠送。
三个晚上,三场演出,一场比一场精彩。昨晚的河南人民会堂尤其让人觉得光彩夺目,心情振奋。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的领导同志来了,国内、省内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来了,众多豫剧、 曲剧 、越调表演艺术家来了,更多的喜欢豫剧、喜欢谷秀荣的戏迷观众来了。他们都想再听听那忘不掉的绝妙唱腔,看看那老当益壮、意气风发的“佘太君”。
“先王爷封我是个长寿星”,“老身家住在河东”,“到 边关 再显显咱杨家的威风”,“佘太君”果然不减当年,嗓音依然是高亢明亮、声情并茂,表演依然是稳重大方、洒脱自如。谷秀荣还第一次演唱了一首 戏歌 ,“一路走,一路唱”,“唱不完一颗赤心满腔爱,报不尽父老乡亲情意长”。她和 高洁 柳兰芳 杨华瑞 表演的《朝阳沟》中的对唱“咱们说说知心话”,和 范军 合作演唱的常派名段,更让人耳目一新。激动的观众们只有用热烈的掌声来感谢这位辛勤的艺术家,祝福这位善良的长者:艺术青春永驻,生命之树常青。
一、出生在偏僻的乡村,放过牛、割过草,当过 生产队 妇女队长,没上过几年学、没上过戏校,没受过科班训练,靠勤学好问、反复实践、总结经验而自学成材。
二、她心系观众不怕苦累,不讲条件。无论场合大小、观众人多人少,演出一样认真卖力,不使假劲,场场演出都充满着热情, 光明日报 曾评价她是“为观众出过真汗的演员”。
三、她一周内两进中南海演出,被李瑞环、田纪云、 陈慕华 等领导请到家中接见并为其题辞勉励。
四、人民日报刊登题为“本色阳刚之美”的长篇文章高度评价她。
五、退休后倾其积蓄自筹资金办戏校,又把艺术学校毕业生组建成实验 演出团 实习演出,在实践中磨砺打造了一批艺术新秀,探索出一条培养戏曲接班人的成功之路。
六、这几年她常常带领她的艺术学校师生长年累月 深入基层 为农民送欢乐,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她说:“虽艰苦,乐无穷!”,精神可佳,实在难得。
谷秀荣和常香玉
如同谷秀荣老师演绎的佘老太君那大气磅礴的唱段一样,谷老师的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大气,没有任何繁杂的装饰。
白色墙壁,没有吊顶,简单的 淡蓝色 吊灯 ,一张 茶桌 ,一套皮质沙发和一套木质沙发,电视只摆在墙角一个小柜子上,这就是谷老师家客厅的全部。但在客厅墙上挂着的一幅幅谷老师不同时期的演出照,在国内有名艺术大师赠送的字画映衬下,使这个简单的客厅显得落落大方,艺术气息甚浓。“装修时,我对 装修公司 说,你们就把我家的边边角角处理一下,墙刷刷,地铺铺,干干净净的就好。”谷老师说,设计师也曾建议她把大客厅改造一下,功能分细,她一听就给否定了,因为自己当初买这套房子时,相中的就是这个宽大客厅,“敞敞亮亮,方方正正,不拐弯抹角,而且有 落地窗 ,室内阳光充足,有种舞台感觉。”谷老师最怕因为装修把这个客厅破坏了,所以几乎没有装修,为了保持足够的高度,她还拒绝了吊顶。甚至, 暖气片 都是裸露着,“怕包暖气片太占空间”。
谷老师说,她对现在的客厅除了希望墙壁改成自己更喜欢的嫩粉色外,其他地方都非常满意,自己亲戚朋友多,学生也多,大家经常来她家聚会,大客厅足够大家有地方坐,兴之所至,顺手把桌子沙发一拉,就腾出了足够空间,大家甚至可痛快地唱念做打一番。
谷老师家庭饰品:鞋子 戏服 像风景
从舞台上回到家,脱下华丽 戏服 ,洗净浓彩,生活中的谷秀荣老师非常和蔼,家常。演出、 教学任务 很重的她,并没有雇保姆打理家务,而是尽量 自己动手 。餐桌上藤筐里放着的馒头,都是谷老师自己蒸的,而且有花卷的、 杂粮 的,分好几种。谷老师笑着让我们尝尝,嚼在嘴里透着一股久违的劲道。谷老师说她做的 芝麻叶 面条 也很好吃,隔几天她就要做一顿吃,“否则想得慌”。
一辈子简朴的谷老师,特别喜欢自然的东西,比如楼前面的 小菜园 ,郁郁葱葱满是绿。闲暇无事,她就坐在阳台椅子上,打开落地窗,放松极了。“我不太喜欢买昂贵的花,反倒这些蔬菜或者不用照料就能疯长的草,让我一看到就打心眼儿里高兴。”谷老师说,家里就要图个自由自在,自己高兴,不是给外人看的。“居家也不能讲究太多章法,别让家具或者装修左右了自己。”谷老师指着客厅一角整齐摆放的二十多双鞋子说,家里有 鞋柜 ,可是,她还是愿意把鞋子摆在这里,现在反倒成了家里的一道风景了,对戏剧 行头 不太了解的客人,会像看风景一样观赏它们。“这些鞋子,在我家就是饰品啦!”谷老师调侃道,其实真实的原因就是她喜欢换鞋子,比如给学生们说戏、表现不同角色时,她就会换上不同的鞋子。
还有 戏剧服装 ,家里衣柜摆不下了,谷老师就会将经常穿的戏服挂在客厅一角,鲜艳的颜色,古典的造型,一股民族风马上就荡漾开来,不用介绍主人是谁,来者也能猜出这是一位戏剧名家的住所。
谷老师的家:尽染豫剧风情
得知现在普通家庭装修,仅 基础装修 少则四五万元时,谷老师摇摇头说,她不会这样做。“钱不应该奢侈浪费,一定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家里豪华不一定就幸福,有情有爱的巢才是家。”谷老师说,在这个家里,她和老伴坐在一起,推敲一下剧本和角色,喝碗汤 面条 ,和学生们对唱几句,这样其乐融融的,很知足了。一笔钱摆在面前,她宁肯多资助一个学豫剧的孩子,也不会铺到家里面。
谷老师的感慨,反映了老艺术家骨子里透着的简单、善良、“戏大于天”的大气。谷老师在省人民会堂的演出,全是 免费送 票,整个演出下来,花了50多万元。“我一点都不心疼,能给我的戏迷带去欢乐,能让我的学生们有了登台露脸的机会,就值!”
演出当天,谷老师的戏迷从河南乃至全国各地拥了过来,舞台上成了花的海洋,这让谷老师感动不已,“这些天,家里每日都坐满了来访者,一杯清茶,一顿家常便饭,叙的都是大家对豫剧的挚爱。”客厅茶桌的 果盘 里,除了 荔枝 香蕉 等水果,还有带着壳的花生。谷老师说,这些都是戏迷从家乡扛到 郑州 来的,还带着家乡的泥土味儿呢!她欢喜地招呼大家动手剥几个尝尝,“味道不一样啊!”谷老师说,这个家的每一处,每一件物品,都浸染着豫剧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