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9至20日,第十五届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本届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主办,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与哲学》杂志、《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中华医学教育杂志》协办。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以“临床伦理与老龄化挑战”为主题,围绕临床伦理与医师职业精神、老龄化的社会与伦理挑战、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等议题展开,一百多位中外学者、临床医生、医院管理者、高校教育管理者与医学生等参加,会议直播观看六千余人次。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由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伦理与法律学系主任丛亚丽教授主持。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柯杨教授在致辞中对中心以丛亚丽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师团队十多年来的努力和成效表示肯定,指出中心多年来始终与学生群体保持紧密联系并把培育学生作为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教授代表学校对研讨会主题的意义表示肯定,强调职业素养作为医学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周程教授作为主办方对与会领导、专家与同仁致以欢迎和祝福,他指出,现在和生命医学相关的伦理研究正在成为一门显学与热门话题,临床伦理和职业精神应该是培养应用伦理学专业型硕士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深入讨论临床伦理与医师职业精神非常必要。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二级巡视员徐长顺作为协办方致辞,感谢医学人文学院为22家北京市市属医院人文工作提供了全方位、高水平的智力支持。他表示,从医院管理工作者的角度看,医师职业精神是医院高质量建设最为核心、最为本质的要求,事关医学人文建设、事关医院高质量发展,当今时代是对医师职业精神最为渴求的时代,伟大抗疫斗争又为医师职业精神注入 了新的内涵,希望将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医师职业精神的发展。 《医学与哲学》杂志常务主编赵明杰教授在致辞中分享了他对职业精神的内涵、要求与落实等方面的体悟。《中国医学伦理学》主编王明旭教授的致辞肯定了发展医师职业精神这项事业由临床学者和医学人学者共同探索的模式,相信未来研讨会能够办出更多的亮点和精彩。芝加哥大学Maclean临床伦理学中心主任Peter Angelos教授作为合作方代表,介绍了芝加哥大学Maclean临床伦理学中心的主要工作,表达了将来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愿望和初步设想。

柯杨发表视频致辞

临床伦理是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重要议题,临床伦理教育也是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的核心课题,但国内对临床伦理的研究、教学和咨询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1月19日上午的论坛对临床伦理与职业精神的概念、内涵与实践进行细致剖析与讨论。

研讨会第一节“临床伦理与医师职业精神”由中心谢广宽老师主持。芝加哥大学Maclean临床伦理学中心原主任Mark Siegler教授介绍了临床伦理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他和MacLean中心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贡献和反思。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刘军强教授在报告中对国内医疗差错与患者安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丛亚丽介绍了世界医学会的《国际医学伦理守则》修改情况,并对修改后的文件进行了解读和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医生、《医学与哲学》杂志常务主编赵明杰教授、《中国医学伦理学》主编王明旭教授分别对以上三个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第二节“临床伦理”由南方医科大学陈化教授主持。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万静教授对《临床伦理学:医学实践中的伦理学决策》一书的第八版中译本进行导读,介绍了本书对于理解何为临床伦理学以及如何将其落到临床实践的可操作方法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姝医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赵宇亮医生、北京协和医院蔺晨医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儿医院院长张元珍分别就ECPR、罕见病、外科技术与辅助生殖等临床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伦理问题提出反思性建议,并就生死标准、诊疗边界等问题与评论人进行了精彩的讨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叶啟发教授、吴建元教授与黄建英教授对以上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11月19日下午,两个分论坛平行进行。分论坛一“老龄化的社会与伦理挑战”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赵忻怡老师主持。当前,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都面临的现实社会问题,但该问题不能仅视为社会层面的现象,还应对其进行伦理层面的反思,这将有助于预防由之带来的次生问题的恶化,并有助于反过来促进对老龄化社会这一整体的社会现象的重新思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冉茂盛教授、复旦大学社政学院陈虹霖、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二科主任吕继辉、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黄媛媛助理研究员以及两位主持人分别从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老年人健康问题着手,集中探讨老年人治疗与照护中的伦理问题,如欺骗、养老困境等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姚泽麟副教授则以社会学视角探讨医生的职业伦理问题,包括对职业与职业伦理的概念进行再解释,指出医生作为“职业”的代表与其他工作的区别,并分析了医生面临的诸多职业伦理困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主任王静、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康老师对专家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并从医疗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分论坛二是关于临床伦理与医师职业精神教育。临床伦理与医师职业精神不应只停留在学理或学术的讨论,而是真正服务于临床、培育满足临床需要的人才。该部分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陈海丹老师主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育处处长韩江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务部主任曾艺、北京协和医院谢静大夫和李骥大夫、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尹秀云副教授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梁立智副教授就伦理教育在临床中实际建设情况与效果,结合北医三院与协和等大型综合医院的案例展开讨论,提及的方法包括隐性课程、人文阅读、案例分析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徐京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白琼大夫、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子怡医生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戴晓敏医生作为嘉宾对以上报告做了精彩点评。

2018年第十二届研讨会成立的“中国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发展联盟”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医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与传承。研讨会设立的学生论坛是联盟主要的活动之一。今年的学生论坛共有来自10个高校的28支团队参与,分为本科生论坛与研究生论坛两个会场,分别在20日上午和下午进行了汇报。

学生论坛邀请了天津医科大学唐健老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戴晓敏医生分别作“怀旧风与优绩制:关于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反思”和“医者的人文情怀”两个开场报告,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对医师职业精神的认识。各位同学开始围绕医师职业精神、医患关系、医学实验、辅助生殖、老龄化社会、叙事医学、临终关怀、精神医学等议题,汇报了他们的学术论文和实践项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闫婕大夫、北京大学吴红斌老师作为点评专家对每个报告做了细致的点评、提出了修改建议。哈尔滨医科大学尹梅、北京大学张莉娟、大连医科大学杨阳、首都医科大学彭迎春、天津医科大学唐健、北京中医药大学赵丽、遵义医科大学谢仁生、河北医科大学戴晓辉、南开大学徐汉辉等评委老师对每个团队进行打分评估。

北大医学部学生团队在学生论坛上汇报

丛亚丽致闭幕词。她认为,相比上一届线上+线下的研讨会而言,本届研讨会专家、学者与医学生的讨论和回应更加热烈,学科交叉与跨域合作更深,吸引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中外专家分享的报告都非常精彩、具有启发性,反映出中外学者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对临床伦理所具有的反思与自觉品质,与此同时也给听者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和思考。她希望与会者能在不断地探究与对话中,引发对临床伦理与医师职业精神发展的新思考,同时促进理论与实践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