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无线功率传输(WPT-EV)的频率使用问题,是依据2015年世界无线电大会(WRC 15)第958号决议为2019年世界无线电大会准备的紧急研究课题。其目标是研究全球协调一致的WPT-EV频率范围,并保护现有无线电通信业务,使对现有无线电通信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据中国代表团该议题负责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郎保真表示,“通过该议题的研究,我们期望在有效保护我国现有的无线电业务不受有害干扰的前提下,为我国WPT-EV产业谋求更多的未来发展空间。”
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实施国家能源战略、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此,我国制定了迄今最完善、力度最大的政策体系,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持续保持电动汽车世界第一的市场地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至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将超过500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如果新增车辆10%配置无线充电系统,则年销量达到30万套,加上公用充电桩,年销量预计到达40万套。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无线充电技术将给电动汽车充电产业带来变革,更会刺激电动汽车市场走上新的台阶。传统的传导式充电方式,由于导电点外露,安全存在隐患,需人工插拔,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难以提高。而无线充电,一是理论上可以做到完全绝缘;二是可以随时随地灵活充电,降低对电池容量的依赖性;三是能够实现全程自动化智能化充电。
从应用场景划分,无线充电技术可分为静态无线充电与移动式(Dynamic,国内也称为动态)无线充电。静态无线充电与传统有线传导式充电的方式类似,在电动汽车停止的状态下为其充电,与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技术天然匹配,使用便捷。移动式无线充电技术以非接触的方式为行驶中的电动汽车实时补充电能,能够缓解电动汽车对充电的时间和空间要求,相应的也能够降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容量要求。
近几年,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像奔驰、奥迪、保时捷、捷豹路虎、特斯拉、比亚迪以及主流的无线充电技术公司像中兴、高通、华为等,都积极投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开发,并已经拥有较成熟的市场产品。
为了完成参会议题研究任务,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的组织和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CEC、华为、CCSA、广电研究院等相关部门选派专家组成研究组,在国内开展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工作。议题组专家积极参加ITU-R研究组会议,提交了多篇提案,内容涉及我国WPT产业进展、候选频段考虑,与Loran-C、中频广播等系统的干扰共存分析结论,CPM文本建议,与AM广播共存研究的初步结果及与频率和时间标准信号共存的考虑等多个方面,是ITU-R层面推动该议题研究的最主要国家之一。经过参会专家的努力,我国的研究结果和建议被纳入了国际电联相关建议书和报告之中。在亚太电信组织会议上,我国的观点成为亚太共同提案。同时,在ITU-R SG1研究组和APG、CPM等国际会议期间,我国专家积极与各区域组织和主要国家代表进行沟通协调,就有关事项达成了共识。
郎保真介绍说,现在ITU已经就WPT-EV的频段达成一致意见,在国际电联建议书中,明确提出了WPT-EV使用的两段高功率候选频段22kHz频段(19kHz-25kHz)、60kHz频段(55kHz-57kHz和63-65kHz),一个中功率候选频段80kHz(79kHz-90kHz),并指出只要WPT-EV无用发射得到严格控制,在各频段内的操作与现有无线电通信业务,如固定、水上移动、标准频率和时间信号、无线电导航、无线电定位等是可以兼容的,但仍然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以确定确切的限值和减缓技术以及潜在的其他问题。
最终,WRC-19大会形成了须保护无线电通信业务不受电动汽车无线功率传输(WPT-EV)干扰,并在ITU-R 210/1课题下继续在ITU-R开展研究的一致结论。该议题的结论将指导ITU-R在WPT-EV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促进WPT-EV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