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61
如何科学用两部手机?
分享
107
人参与
本期坐班编辑
开场白 📢 少数派成员

也许是换机的青黄交接,也许是迫于无奈的多机多号,也许是尝鲜不同平台的美好,也许是对旧机型的怀念,越来越多身边的朋友变成的「双机党」,日常携带至少 2 台手机出行。两台手机一起使用时可以有什么新用法呢?

本期一派我们邀请到了多位作者来共同聊聊这个话题,也欢迎你来聊聊你的双机用法。

@pokon548:数据无缝对接

在携带多台设备的情况下,我通常会将不同设备的功能差异化(比如一台用来写稿、一台用来收发 IM 等)。为便于我及时处理在不同设备上收到的信息,通常需要将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从一部设备转移到另一部设备(E.g 从微信里收到一份稿件大纲,然后用另一部橹稿手机编辑),以便于在最合适的设备上进行处理。为此,我首先在每部设备上都安装了 LANDrop,用于在设备之间互发文件。

为了保证短信能及时送达到我的每一部设备,我会在每一部手机上安装信息转发软件 TranspondSms,以期通过微信机器人等方式,将任意一台设备收到的短信递送到「数据中心」(Aka 私人频道),以方便随时在任何设备上处理收到的信息。

说起不同设备之间的浏览数据... 也许可以通过使用 Kiwi 这类可以安装第三方插件的浏览器,并安装跨浏览器数据同步插件来减少换机时的痛苦(或者痛定思痛,把不同设备上的浏览器统一一下?)。

话说回来,如果不把讨论范围局限在手机 - 手机之间的话,我还在用 FnSync 同步不同设备的剪切板、通知等数据,这样就不用为数据如何递送到另一部设备发愁了。

简单来说,在考虑科学使用两部手机这件事上,我一般倾向选用具有同步功能的应用,避免为不同设备之间不连续、不完整的使用状态发愁。必要的话,就考虑使用其它辅助类同步应用。

@告水:日常使用和专注学习,实践二八法则

我有一台 iPhone 12 和一台 Pixel 4a,它们各自的使用逻辑也体现了我不同的注意力模式。

iPhone 是用来生活的。 作为主要设备安装了所有我必然会用到的应用,比如微信、支付宝、银行客户端、记账等。它们的共同点在于纯粹的工具属性,需要收付款、解锁共享单车、导航、聊天的时候,拿起手机用完就可以放下。对于微信这个巨无霸,我把看公众号文章的需求转移到微信读书上,可以建立子文件夹管理订阅,清爽干净没有广告;包括朋友圈在内的发现页功能项全部关闭;仅保留工具类的订阅号,比如健康码、ETC 扣款通知等。iPhone 的性能也保证我不管怎么使用都不会卡顿。

相比之下 Pixel 的使用场景就非常简单:走出舒适圈。

我没有插卡,意味着外出时不能使用流量,在家里除了传输文件一般也不会联网。刷了 GrapheneOS 去掉谷歌全家桶让手机干净简约没有任何多余的功能。

因为要撰写流媒体周报,每周都会搜集最新发行的专辑,因此手机会预先下载好这些音乐,在健身房锻炼时聆听,对音乐的欣赏做到吐故纳新;因为要考研,下载了网课,坐公交时、睡觉前为了少用眼就听课程音频加深印象;在家看书复习时,番茄钟帮助我集中注意力在资料上、滴答清单告诉我每日需要完成的事项。 不联网,它仍然可以助我做得更好。

简而言之,手机成为了我纯粹的实用工具。信息往来都得到自主控制,不会因为刷不完的信息流、哗众取宠的标题党耗费大量时间。这背后是我对二八法则的应用。

@jijiali :主次有别,统分结合

先简单的说一下情况:我有两部手机,一部是 iPhone SE 2020,一部是红米 K40 。日常使用中以 iPhone SE 2020 为主。两部手机都使用的是移动的网络。

在日常的使用中,我不打游戏(含电脑)、不刷剧和电影、也几乎不听音乐、不刷朋友圈与微信公众号(需要的时候会用电脑看)。在这样的需求之下,我来分享一下我两部手机的使用情况。

在背着包或者其他比较方便的情况下,我会同时带着两部手机。不太方便的时候,我会拿着我的 SE 2020。小屏机的 SE 2020 非常便携,而且又有 touch ID 加持。除了没有极为先进的 3.5mm 耳机插孔,我对 SE 2020 比较满意。

作为主力手机,重要的、重度使用的 App 均安装在 iPhone SE 2020。包括最基本的电话功能也是以 iPhone 为主,友情提醒 iPhone 不能通话录音。微信(工作号)、淘宝(含支付宝)与京东的主号、各大银行的 App。承载三个 QQ 号的三个 App 也安装在 iPhone 上。在备机上,我把微信、淘宝、京东这些小号、侧重于生活的都安装在安卓机上。

说完主次,接下来就是二者之间的信息畅通与统一了。

在信息浏览上,我使用了微软的 Edge 来统一了手机、电脑,这里包括 iPhone、Mac、Win 以及 Android。利用 Edge 同步功能,我在各平台上将收藏夹、历史记录、密码的自动填充等一致起来。与之类似的,我在两部手机上使用了同一个账号登录了这样一些跨平台 App,飞书、Notion、印象笔记、todoist、坚果云和阿里云盘。借助于这些跨平台 App 来同步文件与数据。音视频上,我也使用了跨平台的 App: pocket casts 和 B 站这样两个。借助于它们,我可以听一些感兴趣的播客和学习视频教程。在阅读上,我电子书和纸质书基本上对半分。我开了多看的 VIP,主力在用 iPad mini 5 配合多看阅读电子书。前面提到了我极少用手机刷朋友圈、公众号,所以相应的很少使用手机阅读的场景。既然提到了统分结合,这里就有个点:刷微博体验最好的客户端 share 只有安卓机才有。虽然因为种种原因 share 不更新了,但目前也还能用。

下班之后或者假期之中,我会把 SE 2020 丢在一旁,然后带着红米 K40。如果真有急事大家会来电话或者微信通话。这样,我把工作以及一部分的喧嚣隔离出去,同时又不影响到一些基本的需求。

@100gle :选择跨平台软件的重要性

在 2019 年 4 月份到 5 月份的这一毕业与实习相交的日子里,因为我老旧的 iPhone 6 已经不堪重负但我又对新买的安卓手机完全不熟悉,所以一直都是双机交替使用的状态。在这青黄不接的时间里,由于在两种逻辑的操作系统中不断切换,也让我不得不考虑选择跨平台软件的重要性。

其实手机在硬件方面本质上都大同小异,基于硬件我们可以通讯、拍照、存储文件资料等。真正让手机之间形成差异的还是软件层面。因为不同操作系统本身的操作逻辑就有所差异(还包括组件、SDK 等),所以也就有可能导致软件在开发初期就会面临着平台选择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为什么 iOS 上有许多独占的应用可能在 Android 上就没有。

当我持有双机时我就会为软件独占问题而感到头疼,尤其是当我在像 Bear 这种应用里写了很多文字或者记录,但发现 Android 上却没有该应用的尴尬情况时,我就意识到我可能会被 「生态绑架」 。所以我在适应期以至于到现在, 在使用一款软件时我最先考虑它是否为跨平台 ,如果是 Web 端的更好,比如:滴答清单、Toggl、Edge 以及其他开源项目等,当然这还包括少数派。

所以当我们在软件层面上保持统一时,无论是使用两部手机还是三部手机,甚至像我这样工作用 Windows 笔记本和 Linux 虚拟机、下班用 Mac、看书时用 iPad 以及日常使用安卓手机的多设备使用者来说,都能在不同设备中保持原有的操作习惯,并且我们的数据都会通过「云」来实现同步,最终做到无缝切换。

因此自从经过那一段适应期之后,我就渐渐地把常用的大部分软件做到了统一,这样我当我选择新设备时,就几乎很少考虑过不同设备可能会带给我的操作习惯割裂感,因为我会从软件的无缝衔接上逐渐适应它们。

@Shyrz :尽可能地利用平台独有软件优势

我手上有两部手机,iPhone 11 Pro 和 Redmi K40,但并不像大多数朋友一样有明确的「主次」之分, 两部手机我都尽可能地利用平台独有软件的优势 ,让其能够胜任「主力机」的角色。

  1. 常用软件优先考虑全平台支持。 要想实现两部手机都具有高可用性,全平台软件必不可少,这是尽可能弥合平台差异的途径。为此,我搁置了使用了两年的 OmniFocus 转而选择了滴答清单;放弃了 Airmail 回到 Spark;放弃 MindNode 转投 GitMind。更别提本就支持全平台的 1Password、Pocket Casts、Notion、Day One 等应用了。
  2. 社交媒体优先考虑当前平台使用体验。 互联网巨头的各个社交媒体平台往往会开放 API 给开发者,因此衍生出许多好用的第三方应用(虽然这个圈子越来越受官方打击),例如第三方微博 See(Android)/ Share(Android)/ VVebo(iOS) 、第三方推特 Talon(iOS)/ Spring(iOS)。他们具有比官方应用更干净流畅的体验。至于微信,我的解决方案是注册小号,两部手机登录不同账号,并把两个账号拉进同一个微信群里,文件之类的转发就通过这个群来进行中转,甚至还能给自己的微信读书做任务😂。顺带一提,在这个情景下 Telegram 是体验最好的即时通讯软件。
  3. 利用一些软件同步数据。 有些软件依托于同步盘进行数据传输,但并不都是那么方便,怎么办?推荐 Android 平台的 FolderSyncPro ,类似于 macOS 上的 CloudMounter 但更强大,能够将 Dropbox、OneDrive 等网盘的指定文件夹与设备的本地文件夹进行同步(不限于单向或双向),之前 Obsidian 移动端的文章在评论区中就有朋友提到过这个方案;另一个推荐是 Android 平台的 DAVx⁵ ,能够将 CalDAV / CardDAV 进行同步。

至此,希望作者们的分享能够为你的双机生活提供些许帮助,也希望能为正在犹豫要不要成为双机党的你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

如果你也是一名「双机党」的话,也欢迎来留言区分享你的双机生活。

我也来说一说:如何科学用两部手机? 27 条发言
本期坐班编辑
Matrix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