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近期广受关注的热词,一定有 “低空经济”。

为何低空经济如此火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专职总师单晓明认为,我们对空域资源认识的不断加深,技术不断增强,让低空经济逐渐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在我国,低空经济被定义为在垂直高度 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蕴含着万亿级的市场潜力。

可以看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不少省份已出台相应支持配套措施。

但相较于高空飞行成熟的空域管理和商业运营,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单晓明指出,当前发展低空经济仍需解决空域、基础设施、装备、市场潜力四大 “痛点”,要在优化空域使用机制、简化飞行审批程序、确保飞行安全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强通用机场、通信导航、气象装备等,以及低空空域管控系统、无人机飞行信息系统等低空飞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我国通用航空器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自主研制及运营监管的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进一步开拓稳定的市场需求、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单晓明表示: “发展低空经济,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政策是保障,技术是支撑,安全是底线。”促进低空经济从蓄势待发到振翅腾飞,一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成立低空经济发展组织领导体系,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空域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精细化使用,确保通航飞行。另一方面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出台配套产业政策支持文件,打造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不断开发更多应用场景。

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更加精细的气象服务。 “气象条件是影响低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单晓明指出,3000米以下的大气层风切变多,对流旺盛,雨、雪、雾和霾、沙尘天气都会降低能见度,增加事故风险。另外,冰雹、强气流和雷雨等危险天气也会影响低空飞行安全。

“国内的航空气象预报面向中高空领域的居多,对低空虽然也有参考作用,但是其精确度、及时性尚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在3000米以下航线上,对一些小的积云、降雨、风切变等存在监测难、预报难的问题。”对此,单晓明希望,对局部突发天气的预报能更精准一些,“我相信,通过气象工作者和通航监管者、运营者的共同努力,通航气象服务会更为精细,更加贴近低空经济全链条,为飞行安全保驾护航。”

(作者:叶奕宏 责任编辑:蒋芷晴)

主办:中国气象局办公室 承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协办: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气象局总机:68406114 网站值班电话:010-68409797(8:00-17:00)

网站标识码bm54000001 京ICP备05004897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