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傳統服裝「和服」,現今以「KIMONO」之名在全世界廣為人知。
從象徵著四季各異其趣之自然風情的配色、到展現精緻技術的設計等,和服的每一個細節無不滿載著日本風格。
而超越世代傳承至今的古典美學,也是和服的魅力之一。
本篇就和服的歷史・種類,乃至於規格與花紋的意義為大家進行詳細說明。
想必能讓各位喜愛日本的旅人對和服更有興趣,也對日本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請務必讀到最後~。
什麼是和服?
和服的歷史與變遷
現代的日本人會穿和服嗎?
和服的規格&穿著的場合
和服的種類
和服的花紋代表的意義&寓意
男性用和服的特徵
和服的穿法
可輕鬆體驗和服樂趣的和服出租店
和服的常見問題
和服的漢字寫作著物,正如字面所寫,意味著“穿著之物”,原本是各種服裝的總稱。
在「西洋服(洋服)」於
明治時代
傳入日本後,才逐漸成為代表「日本服」的專有名詞。
順道一提,和服是作為洋服反義詞而誕生的詞語。
現代稱日常生活中一般穿著的服裝為洋服,和服與其他日本傳統服裝為著物。
還有起源於中國的「吳服」是指以蠶絲(絲綢製品)製成的衣物,原意與和服指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但如今區隔越來越模糊,時常可見被併用指和服的案例。
「振袖」是和服的一種,指的是未婚女性穿著之色彩斑斕的服裝。
長達60cm~120cm的袖長是振袖的一大特徵,與其他和服的造型大不相同。
長袖象徵著年輕女性的美麗與優雅,一般在成人式與婚禮等特別場合穿著。
袖長越長代表規格越高,依袖長不同分為大・中・小3種。
同時也運用腰帶・重襟等各種小道具襯托出振袖之美,也引出每一位女性不同的風格。
和服的原型可回溯到
彌生時代
(西元前10世紀前後~西元3世紀中期)。
當時的男性穿著以一片布料包裹身體的「卷布衣」、女性則穿著類似彭丘的「貫頭衣」,後隨著時代與氣候的變更逐漸演化為類似褲子與裙子的服裝。
在建立了明確階級制度的飛鳥・
奈良時代
當時,「小袖」被視為庶民的服裝・上級階級的內衣使用。
進入
平安時代
(794年~1185年)後,和服文化迎來了重大的變化。
名為「直線裁」的剪裁技術催生了各式各樣的和服,並普及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色彩的感性・調和也開始發展,讓活用分層穿搭與服裝配色的文化應運而生。
上流階級穿著的和服被稱為「大袖」,依配色・設計的不同也可顯現出地位的高低。
分層穿上數件色彩斑斕大袖的「十二單」便是最具象徵性的穿法。
受到武家社會的影響,
鎌倉時代
(1185年~1333年)和
室町時代
(1333年~1573年)的男性也穿上了色調鮮明的和服。
同時女性用和服也日益簡化,「小袖=和服」的認知逐漸普及。
著物一詞也在此時誕生,一直沿用至現代。
進入
江戶時代
(1603年~1868年),和服也逐漸普及到上流階級以外的庶民。
然而,由於幕府對於不同身分可以穿著的服裝材質及顏色設有限制,因此富裕層與一般階級的差別變得更為顯著。
因此當時的庶民只能在花紋與腰帶的綁法上下功夫,追求時髦的和服品味。
以獨創的穿法表現出個人風格・自我認同,與現代的時尚穿搭可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現代的日本人在成人式、婚禮、畢業典禮等人生的重要階段與活動上仍普遍會穿上和服。
除了茶會・花道以外,和服也是日本人在接觸歌舞伎與日本舞踊、落語等日本傳統文化時偏好的服裝。
更有些職業在工作上必須穿著和服,例如料亭的老闆娘・舞妓/藝妓・和食廚師等。
基本上和服可在任何場合穿著,但在日常生活中穿到的機會非常稀少,甚至從來不曾穿過的年輕人也不在少數。
雖然名字都叫做和服,但也分為許多種類,也和洋服一樣依穿著場合與目的有所分別。
這種分別便是被稱為「格式(規格)」的等級,從最高規格的「第一禮裝」依「略式禮裝(準禮裝)」・「外出著」・「普段著」的順序大致分為4個等級。
不同的等級分別適合在那些場合穿著,請參考下表。
「黑紋付」是主要於告別式與法會時穿著的一種第一禮裝。
未婚・已婚、男女均可穿著,但在現代一般是男性穿著為主,又被稱為「黑喪服」。
純黑色的布料上有著5處(背後・左右胸口・兩袖)家紋,代表家族・血統。
穿著時一般搭配黑色的袋帶與黑色的小道具。
「色留袖」除了底色不是黑色外,基本上與黑留袖相同。
有著暖色系到冷色系的各種顏色可供選擇,依據底色的不同,給對方的印象也會改變。
穿著上沒有明確的規範,可依喜好・年齡・與親戚的親近度自行選擇。
同時,規格也依家紋的數量變動,5處家紋為第一禮裝、3處・1處家紋為略式禮裝。
一般是在婚禮與喜宴上,近親的未婚女性穿著為主。
也很適合作為派對與祝賀會等場合的略式禮裝穿著。
「付下」是相較於風格華麗的「訪問著」,圖案款式較為低調的略式禮裝。
左肩常見有單點式的花紋,花紋不會跨過接縫,且所有的圖案都是向上的。
且依據搭配的腰帶不同,就可分別穿出適合正式・休閒場合的穿法,穿搭風格多元也是一大特徵。
除了入學・畢業典禮外,也可作為外出觀劇或參加餐會等的外出服,不分年齡均可穿著。
「紬」是以紬糸(破掉的蠶繭抽出的絲線)織成的普段著。
是日本傳統紡織物的一種,也被指定為重要無形文化財。
由於是以手工捻搓成線,因此絲線粗細不一,反而帶有種獨特的味道與蓬鬆感,也是紬的魅力所在。
且各地製法均蘊含其特有的技法與歷史,反映在地文化與自然環境的獨特設計,也展現出各異其趣的風格。
且耐用性及實用性極佳,一般在日常生活與稍微外出時穿著。
「浴衣」是和服中最為休閒也最廣受歡迎的夏季普段著。
是不分男女在花火大會・夏季
祭典
都會穿上的活動服裝,已然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以透氣性・吸濕性佳且輕盈的布料製成,特徵是洋溢夏日風情的鮮豔花紋。
穿法也非常簡單,可玩出多樣的穿著風格。
「松竹梅」是象徵長壽與生命力、清純的花紋。
由常年不凋的「松」、堅貞挺拔的「竹」、冬去春來最早開花的「梅」組合而成。
這三種植物因在寒冬時節仍可保持頑強的生命力,又被稱為「歲寒三友」,是早在室町時代就為日本人熟知的傳統設計。
是公認的吉祥紋樣,在新年或喜慶之日很受喜愛。
「鞠」是以手鞠為意象的球形花紋,寓意良緣與家庭圓滿、人生永遠幸福。
製作手鞠所使用的長絲線也象徵著「締結良緣」・「牽上善緣」之意。
一般常用在女童在重要場合或喜慶時的服裝、以及已婚者的辟邪之用。
加上「鞠」是平安時代貴族的玩具,帶有高貴的意象,也是很受喜愛的高雅花紋。
「組紐」是指以生絲・絲線・金銀線等複數條絲線編織而成的花紋。
對纖細的工匠技術極為講究,透過色彩的組合搭配與編織方式可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設計與獨特的風味。
裝飾美能夠提升和服的華美,呈現永不褪色的魅力。
由「結」的概念又可衍生出男女情感、人與人的連結、事物的延續等許多意涵,但最主要的要屬緣分與羈絆等精神層面的意涵。
「龜甲紋樣」是以正六邊形重複組合排列的幾何學圖案花紋。
是一種象徵長壽與繁榮的吉祥紋樣,規則排列的美感令人印象深刻。
因為正六邊形的花紋形似烏龜的甲殼而得名,又可細分為「子持龜甲」與「毘沙門龜甲」等各種不同類型。
最常出現在神宮參拜與婚禮等喜慶的場合。
日本全國均有和服出租店,即使本身沒有穿著和服必需的裝備與知識也可輕鬆體驗和服樂趣。
基本上店家會備妥一切必需品,當天只要前往店家就能直接換穿和服,也是和服出租店的一大優點。
可以從多樣的設計與顏色、尺寸中選擇喜歡的和服,還能依據活動調整適合的穿搭。
由和服專家為遊客穿著和服,美麗又不易鬆脫,也是一大重點。
如果有機會造訪日本,推薦一定要利用看看和服出租服務。
只不過依店家不同,費用・和服的種類・服務內容會有差異,建議可事先上店家的官方網站或SNS確認。
以上以和服的歷史與種類為主軸,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和服設計上的意義與規格。
體驗日本文化與傳統的和服,是象徵日本美學意識的服裝。
在學習到和服的各種知識後,大家是不是也對和服變得更有興趣、想要穿一次看看呢?
有機會前來日本旅遊時,不妨找個機會穿上和服,用鏡頭為優美的身姿留下紀念吧~!
【侘寂完整指南】不完美所以美!一篇瞭解日本人獨特的美學意識
侘寂,是一種日本獨特的傳統美學意識,主張在不完美的事物中發現價值和魅力,使人們能夠珍視世間萬物在其最自然的形態中所展現的「不完美之美」。時至今日侘寂已深深地紮根於日本的文化和哲學思想中,並對其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本篇為大家介紹什麼是侘寂,侘寂美學的歷史和時代背景,以及能感受並體驗侘寂之美的旅遊勝地和景點。
【相撲入門指南】走進充滿神秘的相撲世界,了解日本相撲文化的魅力!
「相撲」被譽為日本的國技,是蘊含了濃鬱的日本傳統文化色彩的格鬥術之一。雖然相撲歷史悠久,但卻有不少人對「相撲」知之甚少。其實,相撲與其他體育運動及格鬥術一樣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代表日本的傳統運動而聞名世界。
本篇將通過介紹相撲的起源、歷史變遷、比賽流程及各種豆知識,去探訪讓人感到好奇的相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