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英语:Domain Name),又称网域,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 互联网 上某一台 计算机 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 数据传输 时对计算机的定位标识(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由于 IP地址 不方便记忆并且不能显示地址组织的名称和性质,人们设计出了域名,并通过 域名系统 (DNS,Domain Name System)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 映射 ,使人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地址数串。
尽管IP地址能够唯一地标记网络上的计算机,但IP地址是一长串数字,不直观,而且用户记忆十分不方便,于是人们又发明了另一套 字符 型的地址方案,即所谓的 域名地址
IP地址和域名是一一对应的,这份域名地址的信息存放在一个叫 域名服务器 (Domain name server)的主机内,使用者只需了解易记的域名地址,其对应转换工作就留给了域名服务器。域名服务器就是提供IP地址和域名之间的转换服务的服务器。
主机名 、机构名、网络名、最高层域名
这是一种分层的管理模式,域名用文字表达比用数字表示的IP地址容易记忆。加入 因特网 的各级网络依照域名服务器的命名规则对本网内的计算机命名,并在 通信 时负责完成域名到各IP地址的转换。
美国国防部 下属的国防数据网络通信中心(DINNIO)负责因特网最高层域名的注册和管理,同时它还负责IP地址的分配工作。
域名由两种基本类型组成:以机构性质命名的域名和以国家地区代码命名的域名。常见的以机构性质命名的域名一般由三个字符组成。
1985年1月1日(不排除注册日期被重置的可能),域名史上第一个域名nordu.net被注册。1985年3月15日, Symbolics 公司注册了历史上第一个 .com 域名。当时 域名注册 刚刚兴起,申请者寥寥无几。
7月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面向公众征集方案和评价的邀请,对美国政府在域名管理中的角色、域名系统的总体结构、新 顶级域名 的增加、对注册机构的政策和商标事务的问题征集各方意见。
绿皮书总结了在域名问题上的四项基本原则,即移交过程的稳定性、域名系统的竞争性、“彻底的”协作性和民间性,以及反映所有国际用户需求的代表性
在这些原则下,绿皮书提出组建一个民营的非盈利性企业接管域名的管理权,并在1998年9月30日前将美国政府的域名管理职能交给这个联合企业,并最迟在2000年9月30日前顺利完成所有管理角色的移交。
1998年6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一份 白皮书 ,建议由非盈利机构接管政府的域名管理职能。这份报告没有说明该机构的资金来源,但规定了一些指导原则,并建议组建一个非盈利集团机构。
1998年10月组建 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 (ICANN),一个非盈利的互联网管理组织。它与美国政府签订协议,接管了原先 IANA 的职责,负责监视与域名和地址有关的政策和协议,而政府则采取不干预政策。
2012年,全球 新通用顶级域名 第一次开放申请,美国获批1000余个,中国获批46个,占比3%。在4个月的窗口期中,ICANN共收到了近2000个申请,诞生了1249个新通用顶级域名。
2018年7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成为“.BAIDU”顶级域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BAIDU”顶级域服务器。
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域名总数达3593万个, IPv6 地址数量达63052块/32,同比增长9.4%。
截至2022年6月,中国域名总数为3380万个,“.cn”域名数为1786万个,IPv6地址数量为63079块/32,较2021年12月增长0.04%。
截至2023年3月2日,第51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中国 域名总数达3440万个
截至2023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
域名解析 服务,最早于1983年由 保罗·莫卡派乔斯 发明,原始的技术规范在882号因特网标准草案(RFC 882)中发布。
网域名称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有时也简称为域名系统)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
它作为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 分布式数据库 ,是进行域名和与之相对应的IP地址(IP address)转换的系统。搭载域名系统的机器称之为域名服务器,能够使人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地址数串。
1987年发布的第1034和1035号草案修正了域名系统技术规范,并废除了之前的第882和883号草案。在此之后对因特网标准草案的修改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域名系统技术规范部分的改动。
直接调用网站的名字以后,域名系统就会将便于人类使用的名字(如www.wikipedia.org)转化成便于机器识别的IP地址(如208.80.152.2)。
域名服务器管理名字的方法是:分不同的组来负责各 子系统 的名字。系统中的每一层叫做一个域,每个域用一个点分开。
所谓域名服务器(即Domain Name Server,简称Name Server、DNS)实际上就是装有域名系统的主机。它是一种分层结构数据库,能够执行 域名解析
域名服务器可以允许一个 名称服务器 把他的一部分名称服务(众所周知的 zone )“委托”给子服务器,从而实现一种层次结构的名称空间。此外,域名服务器还提供了一些额外的信息,例如系统别名、联系信息以及哪一个主机正在充当系统组或域的邮件枢纽。
当前,对于每一级域名长度的限制是63个字符,域名总长度则不能超过253个字符。域名同时也仅限于 ASCII 字符的一个子集,这使得很多其他语言无法正确表示它们的名字和单词。
基于 Punycode 码的IDNA系统,可以将 统一码 字符串映射为有效的域名系统 字符集 ,这已经通过了验证并被一些注册机构作为一种变通的方法所采纳。
域名在整个互联网中是唯一的,当高级 子域名 相同时,低级子域名不允许重复。一台服务器只能有一个IP地址,但是却可以有多个域名。
  • BIND (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这是应用最广的域名系统软件。
  • DJBDNS(Dan J Bernstein's DNS implementation)
  • MaraDNS
  • NSD (Name Server Daemon)
任何一个使用 IP 计算机网络 可以使用域名系统来实现他自己的私有名称系统。尽管如此,当提到在公共的Internet DNS系统上实现的域名时,术语“域名”是最常使用的。
这是基于13个全球范围的“ 根域名服务器 ”,其维护组织除了当中的3个以外,其他都位于美国。从这13个根服务器开始,余下的Internet DNS命名空间被委托给其他的域名服务器, 这些服务器提供DNS名称空间中的特定部分。
一个域名的“所有者”可以通过查询 whois数据库 而被找到。对于大多数 通用顶级域 ,基本的 WHOIS 由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维护,而WHOIS的细节则由控制那个域的域注册机构维护。240个以上的国家域名(ccTLDs)的域名注册由相应的国家维护其WHOIS。
1988年11月应 北约 (NATO)要求,开始使用 .int 。该域名原计划也用于部分 因特网 基建数据库,如.ip6.int,即.in-addr.arpa的IPv6版本。但后来又建议所有新的 数据库 需使用.arpa创建(与TLD以前的系统相同),现有的亦将在可能的情况下移动到.arpa,令IPv6反搜索使用.ip6.arpa
至2005年6月,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公布多个新通用顶级域名:.cat、.jobs、.mobi、.post、.tel、.travel、.xxx、.kid。
下列 通用顶级域 正在接受审批,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加入通用顶级域域名服务器之中:
  • .post——供邮政服务使用
  • .xxx ——供色情网站使用
  • .mail——供邮件网站使用
非官方TLD及建议:各组织及商业机构建议了不少新的通用顶级域,部分更非正式地被创建,但并未能正常运作,包括.berlin、.sco、.love等。
国家代码顶级域名 :国码顶级域名(ccTLDs, country code top-level domain,国家/地区域名)一般是基于ISO-3166的两个字母。两个字的后缀表示该域所在的国家或地区,例如:cn(中国大陆)、de( 德国 )、eu( 欧盟 )、jp( 日本 )、hk(中国 香港 )、tw(中国 台湾 )、uk( 英国 )、us(美国)。(依字母顺序)
  1. cn代表中国, .cn 即中国国内域名,适用于其国内各机构、企业,常称为英文国内顶级域名,.CN类英文域名。1997年12月31日诞生并开通。注册局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按国家规定划分六类 二级域名 ,后缀:
  2. .com.cn .net.cn .org.cn .gov.cn .edu.cn。已经开放.cn二级域名注册。
  3. 岛国域名——与一些私营公司达成协议向全世界开放。
  4. .tv ——he.tv Corporation于2000年以5000万美元向太平洋小国 图瓦卢 购得,2001年1月开通,注册局为The .tv Corporation。特点是直接形成 电视 视频 影音 等概念联想。
  5. .cc ——eNIC集团于2000年向印度洋 科科斯群岛 购得.cc,2001年1月开通,注册局为eNIC Corporation。特点是简单易记、便于识别,极具想象力,Intel、Coca-cola等国际大公司创建.cc域名门户,显示了.cc的价值与日俱增。
国际化域名 ,指全部或部分使用特殊的文字或字母组成的互联网域名,如中文、阿拉伯语、斯拉夫语、泰米尔语等。

域名 其它级别域名

除了顶级域名,还有 二级域名 (SLD,second-level domain),就是最靠近顶级域名左侧的字段。如:zh.wikipedia.org中,wikipedia就是二级域名(有资料认为,在顶级域名后面, 还存在一级域名,那么zh就是二级域名)。
再下来就是 三级域名 ,即最靠近二级域名左侧的字段,从右向左便可依次有 四级域名 、五级域名等等。举个正在使用中的三级域名的实例,www.ncic.ac.cn,其中www前缀表明此域名对应着 万维网服务 ,每一级域名由英文 半角 句号分区,“ncic”作为三级域名是“ac.cn”的子域名。
域名的注册依管理机构之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个域名的所有者可以通过查询WHOIS数据库而被找到;对于大多数 根域名服务器 ,基本的WHOIS由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维护,而WHOIS的细节则由控制那个域的域注册机构维护。注册域名之前可以通过Whois查询提供商了解域名的注册情况。
对于240多个国家代码顶级域名(ccTLDs),通常由该域名权威注册机构负责维护WHOIS。
域名的注册遵循先申请先注册原则,管理机构对申请人提出的域名是否违反了第三方的权利不进行任何 实质审查 。同时,每一个域名注册查询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因此,在网络上,域名是一种相对有限的资源,它的价值将随着注册企业的增多而逐步为人们所重视。
各地区价格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所述的是中国大陆的价格:
域名备案 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在网上从事非法的网站经营活动,打击不良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如果网站不备案的话,很有可能被查处以后关停。域名注册申请成功后,客服会主动进行域名备案。域名备案审核时间一般是7个工作日左右,审核成功后即可正常访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第十二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的《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非经营性 互联网信息服务 ,应当办理备案。未经备案,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而对于没有备案的网站将予以罚款或关闭。
备案是指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 行政法 角度看备案,实践中主要是《 立法法 》和《 法规规章备案条例 》的规定。
法学 领域,究竟是否存在一种独立的“ 域名权 ”,尚在争议中,即使是在持赞同“域名权”观点的人之间,对于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有许多不同的理解。
与域名有关的权利面临与 商标权 地理标志 姓名权 厂商名称权 等众多既有权利的冲突,其中以和商标权的冲突最为突出。
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法律实践中看,如果一个域名(特别是包括“.com”的)与在域名注册之前就存在的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从而导致混淆,并且这个域名注册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恶意,那么商标权人就可以通过 诉讼 或非诉讼的纠纷解决途径,通过域名管理机构,从域名注册者那里获得这个域名的控制权。

域名 实名制

自2009年11月,中国实行 域名实名制 。截止2010年9月,已经暂停解析拒绝提交实名验证材料的CN域名46.2万个,停止解析未得到中国 工信部 备案批准的域名63.6万个,停止涉黄域名解析5200个。
  • 域名分析软件DNA:是由软件设计高手Anil Kumar开发的一个优秀域名分析工具,可运行在中英版的Win95/Win98/NT/XP上,它具有下列功能: 能查到所有顶级域名(包括通用顶级和国家代码顶级域名)注册的域名资料。
  • Intervation Domain Alchemy:域名分析软件,一个优秀域名分析工具,可运行在中英版的 Win95 /Win98 /NT 上。只有250K但功能不弱。
  • Namelt(jwsg):一个十分简单的能帮助找到网站名称的辞典式的工具。其程序要求做的只是以标准英文字体输入网站的内容主题,并指出网站的类型,如商业、组织或其他等。
  • whois Ultra:有一个秘密武器,能根据感兴趣的名称自动搜索并组配好的域名。
  • Domain Quester:允许以不限量的关键字去搜寻域名。只要输入任何数量的同业务有关的关键字,就能找到中意的域名。
  • Domain Name Finder:是域名注册服务商的得力工具。找到一个好域名并非易事,Domain Name Finder可以帮忙:只要选择少许关键字,就可以搜索到大量的未注册域名。注:这个程序是服务器程序,需要 Perl 5环境。
Cheshire, S., Krochmal M. "RFC6761 - Special-Use Domain Names".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Retrieved 3 May 2015. RFC 3467, Role of the Domain Name System (DNS), J.C. Klensin, J. Klensin (February 2003) Mueller, M (March 2004). Ruling the Root. MIT Press. ISBN 0-262-63298-5. ANI (2017-07-27). "Internet grows, 330.6 mil domain name registrations in Q1: VeriSign". Business Standard India. Retrieved 2017-07-28.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 .央视新闻 [引用日期2022-02-25]
  • 打造下一代域名系统 给虚拟世界一个更安全的“导航”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2-03-18]
  • 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 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 .央视新闻 .2022-08-31 [引用日期2023-03-31]
  •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光明日报 .2023-03-05 [引用日期2023-03-05]
  • 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界面新闻 · 快讯 .界面新闻 [引用日期2023-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