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奇诺防线有多牛逼?
无关正文,可跳过的互喷环节:
近日有某杠精认为马奇诺防线是不堪一击的,德军并未绕过马奇诺防线,而是随手一击打穿。因为阿登地区的防线就是马奇诺防线的一部分,此处被打穿证明马奇诺防线不堪一击,元首可以随意选择在任何地方击穿。而阿登地区只是丘陵,德国机械化部队如履平地(说部队行军和我们开车不一样,尽管我去过n次还是不能以眼见为实的权力。键盘党真是连Google earth都不愿意查啊。可能只有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对他们来说才算山地。),所以根本不算被逼走险棋,只是人家就愿意从那边走罢了,和马奇诺防线毫无关系。
戾气爆表,强行解释后辱骂拉黑。我随手举报一下,不小心触碰到了人家玻璃心呢。对这种打鸡血的键盘喷子我是向来喜欢做成标本的。
那么针对这种小众奇葩的历史观点,只需用便于小学生查阅理解的百度百科来看看一些事实。我们来看看阿登地区有没有马奇诺防线吧:
那么阿登地区的防线是什么玩意儿?:
马奇诺防线究竟有没有完成战略目标?:
-----------------------------------------------------------
看你们说了这么多,是不是都没去过?
哇哈哈哈,我是去过的。当年发掘出这个大多数法国人都不知道的冷门景点我也是费了功夫的。欧洲二战旅游资源还是异常丰富的,遍地都是,就是低调了点。
Fort de Schoenenbourg。这是现在对公众开放的马奇诺防线要塞中最为完整和大的一个。
该要塞是北阿尔萨斯防线段中最大的一个,处于防线中心,是防御线的中坚,恐吓力量。
底下平面图。一共8个地面堡垒(bloc),6个在前线堡垒点,后方地面入口是一个堡垒,军营机房区有一个堡垒。可以看到,作战区和其他后勤区域分开,距离好几公里,敌军攻下作战区,也很难找到后方区域,守军可以安然撤退,或者在里面住几个月~
地面作战bloc飞机上看上去是这样的,貌不惊人,异常低调。战争时期是不会有如此漂亮的草坪的,更难发现。
而十来公里外的主入口掩映在森林中,同样,战争时期很难找到。
voilà,得益于优异的情报能力和Google能力,找到了森林中的入口。每年只有几个月开放。每天按点到门口等,导游过来收了钱就带大家开始参观。每天只有一波,十来人。就是这么冷门的景点。。。
近处是一块炮塔的装甲,这个厚度很任性,在当时是无视任何穿甲弹的。远处是一个升降机枪塔,反向守卫入口。
这是战争时期的入口堡垒。可以看到机枪口周围的墙上刷了一些回字形图案,是为了冒充机枪孔,在远距离上迷惑敌军。现在这些图案也还是有保留。
这个机枪孔其实也是炮孔,枪炮两用,按需一键切换。图中是装载了47mm Mle34炮,2000m射程,20发每分。机枪则是推到了右边。你cad这么好,一定看得懂的对不对。
这个是47mm炮,吊在导轨上,可以迅速推入炮孔。
现在炮孔上安装的是Rebeil 7.5mm机枪,200发/分,射程200m。换炮时可以像窗户一样推到一边。
进去以后是这个样子的,压抑的隧道。然后还有这类防御机枪眼。专干异形。
还有这种赖皮装备:投手榴弹的孔。
走啊走啊走啊走。
这些是有轨电车,用来运输人员物资。原谅我的震惊,当年我家乡还没地铁。。。
接下来首先参观兵营后勤机房区域,因为离入口近。
这个kub是什么牌子?
这些是当年的商品包装贴花。
大灶,也是电的。
出菜口,上面是今日menu~
营房。不要以为底下阴冷潮湿,其实有通风和暖气。
这个是暖气,没错,也是电的。
巴黎晚报。今日凌晨,荷比卢陷落。兄弟们你们安全了。无敌是多么寂寞。
usine,小工厂,修理设备的。
发电机房。整座要塞是全电驱动的,因为地下不能使用内燃机,只能集中使用柴油机发电。
面对这种武装到牙齿又臭又硬的要塞,你要怎么办?灌毒气啊~人家也想到了,这里有一房间的空气净化器,三防完备。而且要在方圆十几哩的密林中找到要塞的通风口也基本不可能,毕竟连炮塔都如此低调。
这是军官的房间。战争时期,列强们也都是很艰苦的。
地下空间也不充裕,吃饭是在过道里。
法国人最大的国民特点就是,能苦中作乐,杀头前也能保持幽默感。
作战指挥部分由一系列房间组成,也是在后方,靠电话指挥前方堡垒。
墙上是各个堡垒的360度视界图。
柜子不知道是什么,电话交换机?
这些是一对一联系前方观察员的人,汇聚敌情,修正炮火。
这些是火炮射击诸元。炮兵是不是算术都超班的?
要塞周边地形图,和射程图。一个点状要塞,可以防守一片20km的正面。
各堡垒射界图。可以看到,马奇诺防线上的要塞并不是和大众想象的一般,如长城一样一条线排列,且火炮只朝一个方向。而是由小范围聚集,互相掩护的堡垒群组成要塞,再由要塞在大尺度上线装排列组成防线。这些要塞全都是360度射界。要塞内部各个堡垒方向和位置也是精心设计。什么绕到背后,偷偷接近,跑到炮塔旁边往里塞炸弹,都是不可能的。
来到作战堡垒区域。那个走啊。。。我说那个电车能不能修好了开一开??
首先注意到,弹药全是导轨吊装运输的。到处都是导轨。
有重型机械的机房也都有导轨。整个地下如同一个工厂。
75mm炮弹。
各种口径的火炮。这些炮塔都是直接或间接由电驱动。操作人员是在地下的。
这是要塞最大的火炮,75mm Mle32。升级式炮塔,电驱动,人在地下操作。20发/分,30发爆发射速。
龟壳炮塔空间有限,炮管短。但是也有9500m射程。
从地下看上去,有种战舰主炮塔的意思。
升级液压装置。
驱动,瞄具,送蛋装蛋,回送蛋壳,一体化设计。
作为前线阻拦的要塞,最大火炮只有75mm。和那些攻城炮和舰炮比,75mm炮弹看上去口径不大,但是能有效封锁地面部队。而且你拔不掉他,他永远在那。防线后方会有大口径火炮工事。
法国陷落后,马奇诺防线依然坚挺,刀枪不入。图中罗列了40年德国人用来攻击此要塞的武器,最大的是420mm攻城炮(big bertha),都无功而返。左下图是月球陨石坑中的bloc6。即便用来攻击的火炮再厉害,也很难直接命中乌龟壳。不能直接命中,直接命中也就是装甲上一个坑。况且乌龟壳只是露出地面的冰山一角,下面全是水泥和钢的结构,击毁一个炮塔不会对地下造成太大损伤,还有其他那么多炮塔。想派兵去安炸弹,搞个技术流爆破什么的,这么多堡垒互相掩护,敌军也无法近身。真是完美的设定。
这个要塞一直坚持了近一年弹尽粮绝才出来投降。从头到尾只死过一个人,是出来搬弹药时炸死的。。。
最大的那个是428mm炮弹。
bloc 3的76mm双联炮塔结构图。灰色全是水泥,真的是bloc,很暴力。。。炮塔和机枪塔互相搭配,苍蝇老虎都防。
地面上的样子。当你走近一个炮塔,周围会有好几个炮塔和机枪塔瞄准你,你最好装死。
外面升降的样子。你来炸我,我降下去。你部队经过,我升起来放炮。20~30发/分钟,基本两三秒一射,双联,6个bloc,近十公里射程,你攻击部队可以钢铁洪流冲过去,你后勤总是还要维持的吧。的确很恶心。
好像是迫击炮塔。
迫击炮塔是低于地面的。远处看都看不到。
其他各式各样的炮塔。
完毕。
------------------------------------------------------------
和我们能看到的从英美国家来的历史观点不同,法国的角度看,马奇诺防线是成功的。
法国在一战损失惨重,为了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人口不足兵员远少于德国,英国又靠不住的情况下,通过战前长期建设,积累防御公事,弥补战时兵员不足,是绝对正确的,合算的。这些投入放到戴高乐说的机动装甲部队上,恐怕也建设不出和德国能匹敌的力量,因为根本就缺人。如果没有马奇诺防线封锁住边境,恐怕战争会更早发生。
有人说投入这么多资金,不如用来建设部队。你没搞清楚问题所在,法国缺的不是钱,是人。
还有人说防线白建了,人家绕过去了,根本没起到作用。你要搞清楚,这种防线的作用就是让敌军望而生畏只能绕过去。没发生战斗,就是起到了作用。如果敌军真的进攻了防线,说明你建的豆腐渣人家觉得可以一战,才是失败。如同核武,核武没地方用才说明核武真的很屌,有用。
争爆发后马奇诺防线的确很好的完成了战略任务,逼德军在阿登和比利时边境决战。少量的人守住了大部分边境。只是英法地面部队太菜,然后英国又马上背着法国人跑路。。。题外话,法国人说他们投降德国,有一半原因是恨英国一直以来的虚伪和背叛~老子就是做纳粹狗也不会被你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