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慧择(NASDAQ:HUIZ)公布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公司2月12日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其业绩表现将影响投资者对该公司上市后的首要印象。
2019年第四季度慧择达成保费总额(GWP)人民币6.4亿元,全年保费总额突破20亿人民币。全年营收达到9.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5.2%;全年调整后净利润达到1.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倍。总体来看,全年财务增长稳健。
从财报数据来看,慧择的稳定、快速的营收增长主要依托于其经营长期险的战略转型。从收益看,短期保险只能带来短期的业绩量,在用户留存及规模效应上有天然的短板,而长期保险能为企业带来较长年限的稳定收益;另外,长期保险还有助于与用户建立长期关系,积累大量的真实用户数据及交易数据,便于精准分析客户画像、细化客户场景,并有效地触及和获取保险客户,形成收益与用户留存的良性双循环。
2018年,慧择达成的长期寿险和健康保险保费约占保费总额75.0%,而2019年同期占比已达91.3%。
实际上,线上销售长期保险的壁垒很高。一是长期保险与短期保险完全不同,与保险公司的系统对接更复杂,底层系统逻辑完全不一样;二是买长期保险的消费者极其重视建立品牌、准确的产品推荐和可靠的售后服务,在选择保险销售渠道时会更加谨慎。因此,作为线上销售平台,能做好长期险的业务并不容易,不仅仅对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一个挑战,而且对于其在用户中长期积累的服务口碑也有很高要求。
从用户数据方面,截至2019年,慧择平台累计服务的保险用户从2018年年底约530万增加到了630万,该数据来源为慧择服务“被保险人”用户而非平台注册用户。
与一般互联网流量平台或快消品电商平台不同,保险产品作为非刚需、高件均商品,被保险人用户数据更加精准、立体,用户规模相对“小”而“精”。尤其对于慧择这样以长期险经营为主的保险电商平台而言,被保险人用户代表着画像更精准、客单价更高、服务生命周期更长。
在招股说明书中,慧择也对其To C业务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年轻人(20-40岁)人数、购买长期保障产品意愿、人均保单数、互联网占比以及件均保费五个因素是其To C业务的主要推动因素。
“慧择的目的是经营用户而并非经营保单,市场上从来不缺保单的供给,慧择一直致力于为年轻人提供第一张长期险保单。”慧择的CEO马存军曾这样表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寿与健康保险产品类别中,慧择于2019年10月扩大了年金保险产品的销售规模,四季度达成的年金保险产品保费为人民币1.8亿元,占总寿险和健康保险产品保费29.2%。
虽然短期看来,由于年金产品利润较低,但年金险对慧择产品结构优化和服务能力生态构建具有非常积极的战略意义,延长了用户生命周期的服务触手,充分凸显慧择在互联网平台中销售和服务长期险种的能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