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摘要·】——»
2019年玛莎拉蒂撞人一案大家还有着深刻的印象,这件案的审理进度曾经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被告谭某、张某和刘某因醉驾导致两死一伤,而其中的伤者也重度烧伤陷入昏迷状态,能否醒来还是个迷…
经过一年多的审理,最终谭某被判无期徒刑,而刘某和张某仅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这个判决结果轰动一时,不少人认为撞死两个人才判个无期徒刑,判得太轻了。
更有一些人注意到,伤亡家属在宣判前接受了被告600多万和200多万的经济赔偿,是否意味着在金钱面前,法律也得低头呢?
事情还得从2019年7月说起。
这天晚上,谭某像往常一样逛完街打算去吃烧烤,于是打电话喊她的朋友张某、刘某一起出来聚聚,三个人都是富家子弟,平时也没有正经工作,经常约在一起吃饭娱乐。
接到谭某的电话,张某和刘某很快赶到,三人点了一桌烧烤,啤酒更是一打一打接着上。
酒足饭饱之后,张某见三人都喝得不少,担心开车不安全,于是帮忙找了个代驾。
但谭某知道之后,把张某骂了一顿,表示自己经常喝完酒开车,不照样什么事情都没有,坚持要开车送张某和刘某回家。
张某和刘某清楚谭某的性格,一旦她做出决定,就不会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想着反正距离也不远,也便默认了让谭某送自己回家。
谭某在酒精的作用下,开起车来特别飘,全然不顾交通规则,在路上横冲直撞。张某和刘某也喝多上了头,在后排兴奋异常。
在经过一个小区附近时,谭某一连与6辆停放在路边的车发生了剐蹭。但她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更没有打算下车查看的准备。
后座的张某和刘某也起哄说不需要搭理这些车,甚至说谭某的玛莎拉蒂随便做一次护理都够买一辆他们的破车,三人哈哈大笑。
谭某越发不在意车速,一把油门踩下去,车辆往前直冲,下一秒悲剧就发生了…
路口有一辆宝马正在等红灯,王某搭载着两位朋友在自己车上,当谭某的玛莎拉蒂撞上来的时候,王某三人根本没有时间反应过来。
猛烈的撞击将宝马撞出十几米远,转眼之间就燃起大火,后排坐的两人当场死亡,而王某也奄奄一息。
看到车辆起火,谭某三人才开始清醒一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张某和刘某担心警察很快赶到,催着谭某快点开车逃跑躲起来,自己则假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路人看到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联系了警察和医院。很快,两边都派出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将被严重烧伤且陷入昏迷的王某送到医院治疗。
而警察在监控录像中也很快找到事故的责任人谭某三人,将其控制起来。
经过检验,谭某三人体内的酒精含量都达到了80毫克/毫升以上,已经属于醉驾。
看到两死一伤的悲剧发生,谭某的态度却依旧嚣张,甚至宁可花几千万打官司,也不向伤亡家属做出经济赔偿。
看着对方如此嚣张,两位死者的家属强烈要求法院判处谭某死刑,而王某的家属则因为无力承担天价治疗费用,希望得到谭某的经济赔偿。
王某虽然没有当场死亡,但却造成一级烧伤,此后更是陷入昏迷一直没有醒过来。
为了保住王某的性命,家属卖房买车、借钱筹集了400万,却依旧远远不够今后的治疗费用。
其中的一名死者贾某,大儿子虽然已经工作了,但家中还有80多岁的父母和一个12岁的小儿子需要照顾,重担一下压在了贾某妻子的肩上,精神和身体遭受着双重打击,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另外一名死者葛某的家人受到的打击更加沉重,他90多岁的母亲得知噩耗后,悲痛欲绝,12天后离开了人世。
他的女儿刚上高三,知道父亲去世的消息,精神受到影响,也确诊了抑郁症,无奈之下只能办理休学接受治疗。
法庭上,受害者的家属提出谭某必须给予经济赔偿,并且一命抵一命,而谭某的爷爷刚开始表示,一分钱都不会给,让法院直接判谭某死刑。后来谭某的父亲冷漠地表示,要么赔钱,要么偿命,休想两者都要。
一开始,谭某还和张某、刘某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对自己的犯罪事实拒不承认。
随着案件的审理,谭某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了多大的社会危害,毁灭了三个幸福的家庭。
于是,在之后的庭审过程中,谭某痛哭流涕,甚至下跪磕头,乞求被害人家属能够原谅她…
案子在宣判前,法院也多次组织各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各方达成了和解,被害人家属都得到了经济补偿。
2020年底,这件案终于宣判,谭某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无期徒刑,而张某和刘某均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刑三年。
不过,这个判决结果让很多关注案情发展的人并不满意,一些人认为,正是因为受害者家属接受了谭某等人的金钱赔偿,才只判了无期徒刑。
更有人感叹,有钱真的可以买人命,这是法律在金钱面前低头的表现,会让更多人对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则无法信服。
但事实上,之所以做出这种判决,双方在宣判前达到了刑事和解起着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即便将几名被告判处死刑,对于被害人及其家属而言,确实“报了仇雪了恨”,但给他们家庭受到的损伤却无实质上的补偿。
尤其是对于王某的家属而言,后续还将承担无法预估的治疗费用,他们需要在法律上得到公平的判决结果,也需要在生活上得到实际上的补偿。
另一方面,对于谭某等人而言,看似得到了司法上的“从宽处理”,但他们将用后半生的人生来为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买单。
因此,这个判决结果是非常公平公正并且令人信服的。
«——【·以案释法·】——»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案情依法对以下内容进行解读。
1、为何本案是以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非交通肇事者?
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中规定,该规定指出,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本案中,谭某三人的血液中酒精含量均大于80mg/100ml,达到了醉驾的标准。
此外,谭某不仅有醉驾行为,还存在超速、逆行等违法行为,对马路上不特定的多数人生命和公共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故意,而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因而属于前者的范畴。
谭某在明知道酒驾属于违法行为的情况下,还是进行了驾驶,在发生事故后逃离现场,对于自己可能造成危害公众的行为主观放任,是案件的主犯。
而张某和刘某在和谭某一起喝完酒之后,对谭某的酒驾行为不予劝阻,且在事故发生后怂恿其逃逸,属于案件的从犯。
最终主犯谭某被判无期徒刑,从犯张某和刘某都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2、判决结果是否公平公正?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三名被告有悔罪表现,且最终也与伤亡人员的家属达成刑事和解,赔偿经济损失,故法院依法减轻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谭某被判处死刑,那么其承担的赔偿责任就会减少,但对于被害者尤其是王某的家属而言,后续的治疗费用是个未知数,他们尤为需要这笔经济赔偿。
从这个层面来看,达成刑事和解,其实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实际上,在很多案件中,刑事和解是破解受害人赔偿难的有效方式。
最高法2012年明确规定“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告人从轻处罚”,“判处法定最低刑仍然过重的,可以减轻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甚至可以免除刑事处罚。
2017年,最高法又发布相关指导意见,规定“对于当事人根据刑事诉讼法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礼道歉以及真诚悔罪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本案中,谭某存在各种各样情节恶劣的行为,应当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但对于被害者家属而言,失去亲人的伤痛并不是简单的“一命偿一命”就能化解的。
通过经济赔偿等形式达成刑事和解,客观上修复了被害者一定的社会伤害。
当然,减轻刑罚的谭某所付出的代价也依旧沉重,即便她在刑罚的执行期间表现良好,积极参加劳动改造,达到假释和减刑的目的,她也必须至少要执行13年的有期徒刑。
尽管判决结果让不少人感到唏嘘,但大部分人也表示理解,毕竟对于被害者家属而言,逝者已去,活着的人还要坚强走下去。
而两名死者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失去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属也需要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赔偿。
我们经常倡导“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口号。
而是在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因酒驾离去的悲剧上,做出的改变和努力。然而,很多人却把这句敬告当成耳边风,喝完酒照样开车…
不管如何,谭某一案都以鲜活的生命和血泪教训为那些无视交通法规的马路杀手们上了一课,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真正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落到实处。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深刻认识到酒驾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交通理念,杜绝酒驾等违法行为,在开车赴宴得知要喝酒的情况下,可以提前预约代驾。
而从家人、同事或者朋友的角度,如果身边有人喝了酒,但又有车辆驾驶的需要,应帮助叫代驾司机。
如果对方坚持要自己开车,应加以劝阻并坚定制止其行为,杜绝悲剧的发生。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以案普法,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捏造事实。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以案普法,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捏造事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