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s,PDGF-R)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蛋白质家族的受体,位于细胞膜表面,属于酪胺酸激酶受体的一种。PDGF的次单元A和次单元B在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生长、发育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如果调控不正常,可能会引发癌症等多种疾病。PDGF-R有两种型态,分别为A和B,两种型态来自于不同基因。由于PDRF-R必须由两者结合成为双体之后才能作用,因此PDGFRA和PDGFRB可以互相组合或自我组合为均聚物(homodimerizes,即A配A、B配B)或杂二聚物(heterodimerizes,即A配B)
  • 达沙替尼是靶向PDGFRA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能够透过血脑屏障,但单药治疗效果不佳
  • DMSO是二甲基亚砜, 用途广泛。 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他气体的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 是一种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 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向人体渗透(对照组)
  • 拷贝数,是指某基因(可以是质粒)在某一生物的基因组中的个数。单拷贝就是该基因在该生物基因组中只有一个,多拷贝则指有多个。在细菌细胞中,根据复制特性,质粒分严紧型和松弛型两类,前者在细胞中只含1〜2个,而后者含10〜15个以上。恒定的拷贝数与质粒复制控制系统、宿主细胞遗传背景及生长条件有关。
  • 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是由基因组发生重排而导致的, 一般指长度为1 kb 以上的基因组大片段的拷贝数增加或者减少, 主要表现为亚显微水平的缺失和重复。
  • Kaplan Meier,是一种单因素生存分析。它可用于研究1个因素对于生存时间的影响,在医疗领域中使用广泛。
  • 基因扩增是指某一个特定基因的拷贝数选择性地增加而其它基因的拷贝数并未按比例增加的过程。

Notch信号通路是大多数多细胞生物体中存在的高度保守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
①、Notch的受体和配体都是膜蛋白,它介导的是两个细胞相互靠近接触之后的活化效应,而不是由分泌型的蛋白作为配体。

②、Notch通路不是通过激酶磷酸化逐步活化传递信号,它是Notch通过三步蛋白酶切水解,把有转录调节活性的Notch蛋白片段(NICD或ICN)释放出来,再与转录因子CSL结合,调节下游基因表达。

  • 恶性肿瘤的本质是细胞的不正常增生,局部侵入周围正常组织,甚至经循环系统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从分子病理学的角度来说,恶性肿瘤的根源是DNA突变的积累。而突变的积累则导致促进细胞生长的蛋白质大量表达,使得细胞周期控制失常。其中,Notch信号传导通路中的某些分子的DNA突变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关系。
    Notch信号传导通路是决定细胞命运的最重要的通路之一。Notch 通路主要由四部分组成:Notch受体、Notch配体、CSLDNA结合蛋白、下游靶基因。上述四部分中任何一个因素改变都会对Notch信号通路传递产生影响。
    相邻细胞间通过Notch受体传递信号,可以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Notch受体是由Notch基因编码的单跨膜蛋白,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中发现了4种Notch受体(Notch 1,2,3,4)。
    而Notch配体也是表达于细胞表面的单跨膜蛋白,相邻细胞通过Notch受体和配体的结合,传递Notch信号。人体有5种Notch配体,分别是Jagged 1、Jagged 2、Delta 1、Delta 3和Delta 4。
    Notch配体与受体结合后触发Notch信号的活化,Notch受体相继发生2次蛋白水解,并进一步转移到细胞核,从而激活靶基因的转录,发挥生物学功能。Notch信号调节机体正常发育的一些关键步骤,所以,该通路的某些分子发生突变,或者其下游事件发生改变,都会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Notch信号传导通路与恶性肿瘤的关系首先在人类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得到了证实。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T-ALL都高表达Notch 1或者Notch 3。而最新的研究发现,大部分T-ALL患者体内都存在Notch 1的活性突变。
    另外,Notch受体及配体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均有大量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Notch 1和Notch 2存在高度表达的情况。除了对NSCLC细胞的增殖具有高度的促进作用,Notch信号传导通路还可以介导NSCLC通过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转移到人体的其他部位。
    在神经胶质细胞瘤中,发现Notch 1以及Notch配体Delta 1和Jagged 1高度表达。在肾脏细胞癌中,发现Notch 3大量表达
    致癌事件不一定仅仅发生在Notch基因上,也可以发生在Notch信号传导通路的下游。
    研究发现,EB病毒可以产生一种名为EB核抗原2(EBNA2)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可以模拟胞内域(intracellular Notch,ICN),进入细胞核,在相关辅助因子的参与下,与CSL蛋白相结合并使之活化,激活下游的靶基因的转录,诱发恶性肿瘤。
  • 蛋白质印迹法(免疫印迹试验)即Western Blot。它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组织样品进行着色。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度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的细胞或组织中表达情况的信息。
    -持久性细胞 Persister cells are subpopulations of cells that resist treatment, and become antimicrobial tolerant by changing to a state of dormancy or quiescence. Persister cells in their dormancy do not divide. The tolerance shown in persister cells differs from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that the tolerance is not inherited and is reversible.When treatment has stopped the state of dormancy can be reversed and the cells can reactivate and multiply. Most persister cells are bacterial, and there are also fungal persister cells,yeast persister cells, and cancer persister cells that show tolerance for cancer drugs.
    持久性细胞是抵抗治疗的细胞亚群,并通过转变为休眠或静止状态而变得对抗菌素耐受。处于休眠状态的持续细胞不会分裂。持久性细胞中显示的耐受性与抗微生物耐受性的不同之处在于,耐受性不是遗传的并且是可逆的。当治疗停止后,休眠状态可以逆转,细胞可以重新激活并繁殖。
  • 染色体外DNA,存在于染色体外的DNA。包括线粒体DNA、叶绿体DNA和质粒DNA等。
  • 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是对基因的两种研究。 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遗传学是对控制人体功能的基因的研究,而表观遗传学是对基因表达的改变引起的生物体可遗传变化的研究 。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是世代相传的遗传信息。 基因的结构及其变异在遗传学中得到了研究。 在表观遗传学中,研究了改变表型的基因表达的修饰。
  • rep1,pep2生物重复
  • 信号转导接头蛋白或信号转导衔接蛋白(英语:Signal transducing adaptor proteins)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蛋白质。接头蛋白上有着各种能与其它蛋白结合的结构域,能形成各种信号复合体。这些蛋白质往往本身缺乏酶的活性[1],而是通过特异性的蛋白-蛋白交互作用形成蛋白质复合体来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常见的接头蛋白有MyD88、Grb2和SHC1等。
  • 抗药性和耐受性
    Resistance抗药 抗药性:对药物抵抗,这通常是由遗传突变引起的,与多种分子机制相关
    耐受性Tolerance:一般被理解为癌症细胞(狭义:仅在研究癌症的时候使用)短暂存活于药物的能力。
VR,英文是Virtual Reality,中文是虚拟现实。 再细节一点来说,就是模拟一个三维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刺激。一句话来说,就是使用VR工具,在虚拟世界的感受就像在现实世界一样。 现在大家接触最多的就是VR眼镜。 AR=真实世界+虚拟 信息 /物体 AR,英文是Augmented Reality,中文是增强现实。AR和VR一样需要电脑技术,不同的是AR可以将虚拟 信息 显示在真实世界。 拿我们过年时支付宝集福来说,
1. 数据库(Database):存储数据的集合,具有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性等特点。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提供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控制等功能。 3. 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DBA):负责数据库的设计、实现、维护、安全等工作。 4. 数据库模式(Database Schema):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约束,包括数据表、视图、索引等。 5. 数据表(Table):数据在数据库中的组织形式,由行和列组成,每个列都有一个数据类型。 6. 数据行(Row):数据表中的一个记录,由一组字段组成。 7. 数据列(Column):数据表中的一个字段,用于存储某种类型的数据。 8. 数据类型(Data Type):数据的存储格式和取值范围,如整数、字符串、日期等。 9. 数据库键(Key):用于唯一标识数据表中的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包括主键、外键、候选键等。 10. 主键(Primary Key):用于唯一标识数据表中的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不允许重复和空值。 11. 外键(Foreign Key):用于建立数据表之间的关系,指向另一个数据表中的主键。 12. 索引(Index):用于加速数据表的查询操作,提高检索效率。 13. 视图(View):虚拟的数据表,由一个或多个数据表的行和列组成,可以用于简化复杂查询操作。 14. 事务(Transaction):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 15. 数据库完整性(Database Integrity):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域完整性等。
Error in py_run_file_impl(file, local, convert) : 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igraph‘ 猜不对儿: 请问如何在对应的虚拟环境安装包呢 相关性和线性回归的联系、区别 2301_78179553: 既专业又通熟易懂 表情包 感谢! 理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单细胞测序技术(自用) meimei196388: 讲解的很清楚,很有收获。 Error in py_run_file_impl(file, local, convert) : 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igraph‘ weixin_48546804: 你好,你有运行deepmaps没有遇到过Error: 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tables' 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