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的养殖中,有时我们会发现蛋鸡产下的鸡蛋壳薄,很容易就破损,或者是软趴趴的鸡蛋,这些鸡蛋给蛋鸡养殖效益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哪些原因会引起蛋鸡产薄壳蛋或软壳蛋?

一、饲料因素

1、饲料中缺乏制造蛋壳的矿物质,主要是缺乏钙、磷、维生素D,或长期不断高产,饲料中钙质已不能满足鸡体合成蛋壳的需要。

2、饲料搅拌不匀,搭配不合标准,或钙磷不按2:1的比例配合均匀,妨碍了钙的吸收。

3、饲料中缺乏锰,影响了钙磷的代谢。

二、管理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蛋壳质量。气温高于32℃时,鸡体散热困难,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长期高温会破坏鸡体的营养平衡,引起代谢改变,使鸡的甲状腺机能下降,导致鸡体内钙量不足,易产薄壳或软壳蛋。气温低于12℃时,鸡采食量会减少,蛋壳也会变薄。

因此,夏季应通风降温,冬季要防寒保暖,使鸡舍内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并根据季节调整产蛋鸡日粮中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的浓度,来提高产蛋率和蛋壳质量。

鸡舍通风不良,造成氨气浓度过高,则引起呼吸性氨中毒,使鸡体内失去较多的二氧化碳,致使形成碳酸钙的碳酸根离子不足,影响对钙的吸收,从而引起产薄壳蛋。所以,鸡舍内要通风换气,及时清理粪便,防止氨气浓度过高。

应激不仅影响产蛋率,而且影响鸡蛋品质,导致软壳蛋,破壳蛋。

三、生理因素

不同品种的鸡,蛋壳质量不同,如土种鸡蛋壳较厚,外来品种鸡蛋壳较薄,易破。所以,可用选种手段提高品种的蛋壳厚度,减少破蛋率。

一般鸡场上午8时左右饲喂,白天血钙浓度高,蛋鸡在产蛋过程中钙的分泌量充足,所以一般下午产的蛋壳较厚。而上午10时前产的蛋通常是在夜间形成的,夜间母鸡多处于休息状态,采食量很少,血钙浓度较低,所以上午产的蛋一般蛋壳较薄。

母鸡在较长时间内连续产蛋,易导致生理机能衰退,常使蛋壳变薄或产软壳蛋。所以,提高饲料质量,增加动物蛋白质饲料,加强饲养管理,促使蛋鸡尽快恢复生理机能,才能确保鸡群正常产蛋。

甲状腺机能失调

鸡体内甲状腺机能失调,会严重影响钙的吸收利用,从而产薄壳蛋或软壳蛋。

母鸡换羽期间生理变化较大,也会使蛋壳变薄,破蛋增加。因此在换羽期要用整粒大麦供鸡自由采食3~5天,可加速人工换羽,很快恢复产蛋并提高蛋壳质量。

一般较老的母鸡生的蛋较大,但蛋壳相应较薄。因此,一般蛋鸡喂养2年为宜。

四、疾病因素

输卵管炎、新城疫、传支、慢性呼吸道等很多疫病都会使蛋壳变薄,增加破损率,甚至出现软壳蛋。

五、饲料霉变

霉菌毒素侵害肝脏、肾脏,破坏维生素D在体内的代谢,导致鸡群抗病力差,导致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薄壳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