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解析
-
1.
感知敏锐性 :指生物体或仪器对微弱刺激的快速捕捉能力,如"嗅觉灵敏""灵敏的温度计" [1] [3] 。这种特性既体现在生理感官层面(如军犬的嗅觉灵敏 ),也表现在头脑机敏上 [1-5] 。
-
2.
思维机敏性 :描述人类认知能力的快速反应特征,如"小东的心思灵敏,一下子识破敌人诡计" [2] ,该用法常见于描述思维活跃度、判断力等抽象认知活动 [3] 。
用法解析
-
作谓语:常见于陈述生理机能或感知特性,如"这位老人动作依然灵敏" [5]
-
作定语:多用于修饰思维品质或器物性能,如"灵敏的刹车系统""灵敏的思维判断" [2] [4]
-
句式搭配:常与"反应""感觉""动作"等名词构成主谓结构,如"反应灵敏""听觉灵敏" [2] [4]
词义溯源
-
"灵"原指巫祝降神仪式,引申为聪明、灵巧之意
-
"敏"甲骨文中表动作迅捷,后扩展为思维敏捷
-
二字组合后强化了"快速感知"的语义内核,清代文献中已有完整用例 [3]
近义词辨析
-
敏捷 :侧重肢体动作的迅捷程度(如"身手敏捷")
-
敏锐 :强调感知能力的精准捕捉(如"目光敏锐")
-
灵敏 :兼具动作反应与感知能力的双重特性
典型例句
-
生理机能描述:"爷爷每天坚持锻炼,所以做起事来动作灵敏" [4]
-
思维能力呈现:"华人心思素多灵敏,自造新器古格物者代不乏人" [3]
-
仪器性能说明:"这台检测仪非常灵敏,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1] [5]
©2025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