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节,台湾人过得不安心,台湾强冠公司生产的全统香猪油原料含有馊水油,搞臭了全台1209家食品业者的商誉。根据“卫福部食品药物管理署”统计,目前有236家上游经销商、加工制造业者、餐饮业,以及973家下游业者,共139项产品受到劣质猪油影响。据悉,强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出货782公吨,但目前仅掌握645公吨劣质油的流向。
台湾地区警方查明,在屏东、高雄的地下工厂,使用各种回收废油混杂炼制,冒充食用油销售。嫌犯郭烈成坦诚,他们使用俗称“地沟油”的馊水油、皮革厂废弃皮脂油以及禽畜屠宰场的皮肉下脚料等废弃物,作为油料原料牟取暴利。刚从“塑化剂”风波走出的台湾食品工业,又蒙上了一层地沟油的阴影。 [点击详细]

“从没闻过这么臭的油” 流向仍未完全掌握

据台湾警方调查情况显示,屏东、高雄的地下工厂以“地沟油”炼制的,被强冠公司大量收购并生产的“全桶香猪油”已经超过51000多桶,从今年2月至今,已经卖出超过48000桶,波及企业达到235家,包括味全、85度C、盛香珍、味王、台糖等知名品牌。台湾媒体引用检验人员的话说,“没有闻过这么臭的油”。
更糟的是,如今部分问题油的流向不明。经各地方卫生局连日追查,发现劣质猪油流向下游厂商,以台北市、屏东县最多,973家下游厂商中,台北市就有397家,屏东县有110家,“剩下流向不明的可能都在南部”。 [点击详细]

台食品安全频亮红灯 美食金字招牌受污

台湾媒体以“全岛沦陷”形容此次事件的恶劣影响。根据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规,油炸废油不得回收精炼进入食品链,所制成的食品都必须下架。
香港媒体9日发表文章指出,台湾地沟油事件震惊两岸,不仅因为地沟油损害人体健康,更因为岛内“黑心食品”层出不穷。2011年受“塑化剂事件”污染的食品种类高一千多种,各式饮料、果酱几乎全部“沦陷”,重创“台湾制造”的金漆招牌。而地沟油对台湾食品声誉的打击不亚于塑化剂。 [点击详细]

波及港澳 引爆食品下架潮

台媒报道,台湾馊水油范围已波及香港食品企业,包括使用问题猪油的美心西饼,以及进口台湾猪油的大昌行;而澳门民政总署称澳门曾进口强冠生产的“全统香猪油”及“全统特制猪油”全部停售。
6日,香港食品零售商家已出现台湾食品下架潮。香港一田百货说,超市有出售少量台湾奇美、义美及黑桥牌的水饺等产品,已将产品下架,并安排退货。超市AEON已将奇美十一款食品全数下架;city'super亦全数停售奇美及味全产品;惠康发声明称会停售相关水饺;崇光百货则已收回牛头牌产品。 [点击详细]

否认在大陆使用 问题食品疑网销流入

事件曝光后,在大陆的台湾企业纷纷撇清关系。味全在大陆的总部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表示,杭州味全未使用台湾地区的食用油脂;85度C大陆总部在其官网也发声明称,大陆区所有产品均未采用猪油,与该事件无涉。国家质检总局日前也表示经检验检疫机构初步核查,大陆没有“全桶香猪油”进口。
但是有媒体在大陆购物网站上发现,台湾公布的很多问题产品仍有销售,如230克味小宝纯猪肉酥、230克味全海苔猪肉酥等,只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日期是否也在此次召回之列目前尚不清楚。 [点击详细]

专家:食品领域绝无“侥幸之心”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春蔚说,我们一定要从源头上去讲,生产地沟油并不完全都是违法的,而生产的地沟油去哪了,这个途径必须把好关。对于食品行业,第一要零容忍,第二出了问题的时候,要无条件“下跪”。很多人存侥幸心理认为这是一个偶发事件,可能这个东西的批次不在我们这一批的产品当中,事实上从肯德基、麦当劳食品安全事件当中就可以看到食品安全不是偶发事件,所有偶发事件都有必然性。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有准入门槛,更重要是从源头上要对所有产品的趋向和流入有一个详细的数字轨迹。 [点击详细]

地沟油“警示录”:监管之手不能松

近些年欧洲、美国、东亚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丑闻,对上述传统市场理论构成了重大冲击,其中尤以台湾地区连续发生的全岛性食品安全丑闻,最能说明问题。台湾食品安全治理有两个缺陷: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整体上虽优于内地,但政府的常态监管力度较弱;二是过分相信和依赖企业自律。迷信自律的逻辑与资本的贪婪本性相悖,更与市场主体必须接受政府监管的现实逻辑相悖,否则,纳税人何必花大价钱“聘请”政府代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点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