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产业研究:技术成熟,场景渗透
来源:雪球App,作者: 未来智库,(https://xueqiu.com/9508834377/207334689)
(报告出品方: 中信建投证券 )
一、人工智能行业基本观——发展历史、技术现状和趋势
人工智能发展驱动因素:算法+算力+数据
三次浪潮始于算法突破:(1)神经网络感知器用于线性分类(2)专家系统推动人工智能从理论走向实际,BP 算法解决非线性分类;(3)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成功用于图像语音识别。
两次寒冬由于算力和数据量限制:(1)实际应用中人工智能计算量的增长是惊人的,特别是模拟人类感知带来 的巨大运算量远超70年代的计算能力;(2)专家系统难以适用于其他类别,数据的有效提供也具有挑战性。个 人电脑性能越来越强大,迅速蚕食高端硬件市场,专用LISP机器硬件销售严重崩溃。
深度学习目前仍处于爆发期
2012年之前,算法突破是深度学习发展主要驱动因素。当前以第三代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处于爆发式发 展阶段,数据和算力的支撑预计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 深度学习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深度学习框架是快速构建模型的基础,是AI领域的操作系统
TensorFlow和PyTorch双垄断局面,MXNet位居第三,前两者代表了95%以上的用例。2019年,Chainer团 队开发工作转移到 PyTorch; 微软 也停止了CNTK框架的积极开发,Keras在TensorFlow 2.0 版本中成为其高级 api 之一。国产深度学习框架群雄逐鹿,除了国产替代机遇,未来仍存在引领发展可能。目前市场需求还没有很好被满足, 技术也没收敛,国产深度学习框架仍有机会,易用、高效、完备是基本要求,技术创新是改变格局的唯一办法。
硬件加速器支出加大,数据中心向“智算”演进
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需要大量的计算量,预计未来10年以GPU、TPU、FPGA为代表的硬件加速器将成为服 务器方面的主要支出,支出额年复合增速将达到21%。传统数据中心底层算力不足、算力贵、分散建设算力利用率低,AI计算中心成为发展AI产业的最佳路径。目前深圳、 武汉、西安等城市均已建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并投入运营,成都、河南等城市正在建设中,北京、南京、上海等地 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加速建设。
国产AI芯片加速崛起
市场需求扩张,年复合增速超46%。随着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落地,云端计算解决方案在功耗、传输数据、时延等方 面存在限制,终端、边端场景催生了AI芯片 新硬件 的发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385亿元,年 复合增速超46%。 技术门槛较低,国产AI芯片加速崛起。多数AI芯片并不是独立研发的一块芯片,不必完成各类IP(知识产权)内核,而 是针对一些AI功能进行加速优化,以释放更多计算资源跟其他模块去处理复杂场景。国内AI芯片快速崛起,阿里巴 巴、百度、 寒武纪 、云天励飞等多家厂商推出了性能领先的AI芯片产品,覆盖图像识别、智慧城市、云计算、自动 驾驶等多个领域。(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人工智能最具商业化价值的赛道——计算机视觉
人工智能产业链
基于大数据的深度 学习盛行以来,人 工智能技术壁垒越 来越弱,AI+行业 是大势所趋。 技术层主要聚焦提 供好用、高性能、 安全的AI服务。 行业赋能体现AI技 术价值,数据和行 业理解将成为AI+ 行业解决方案的主 要壁垒。
AI技术赋能行业
根据中国工信部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一万亿元,存在十年十倍的市场空间。目前行 业内多条细分赛道已经有多年数据积累,具备可复制推广的能力,预计将迎来大规模应用落地。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层在近年发展迅速,目前发展主要聚焦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语言技术处理领域。除了BAT在 内的科技企业之外,出现了如 商汤 、旷视、 科大讯飞 等诸多独角兽公司。 应用层方面,安防、金融、营销、交通等是AI解决方案应用最广泛的行业。
计算机视觉是目前AI行业最具商业化价值的赛道
计算机视觉与中国现代工业化进程互相推进,取得了高速发展。2020年,国内有35%的AI企业聚集计算机视觉领域, 市场规模在所有领域中占比达57%,排名第一,商业成熟度较高。计算机视觉主要以图像和视频等高维、密集数据为主要处理对象,信息提取程度更深,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极具商 业化价值。近年来,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行业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6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 780亿元,预计到2021年可达1120亿元,2017年至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01.45%。
计算机视觉主要企业
CV三大阵营:(1) 商汤 、旷视、依图、云从、 创新奇智 、云天励飞等独角兽企业;(2) 海康威视 、 大华股份 等垂 直行业龙头企业;(3)以BAT、华为为代表等互联网、ICT领域的巨头。 AI企业领跑算法和应用,垂直行业龙头赋能场景。底层芯片、学习框架、开源平台等主要以科技巨头产品为主;AI 等初创企业凭借高研发投入在算法技术上逐渐领跑,目前积极向上层应用场景渗透;传统垂直行业龙头本身已深耕 行业场景,目前主要发展AI技术进行场景赋能。
应用场景覆盖情况
国内AI企业领先的计算机视觉算法技术已步入规模化商业落地阶段。主要AI企业中,商汤科技应用场景覆盖最全面, 各家在安防、城市治理、金融、零售等场景应用广泛。从国内市场结构来看,安防影像分析占据最大市场份额,达 到67.9%。其次广告营销分析、泛金融身份认证(解决方案)、互联网娱乐、泛金融身份认证(云服务、SDK等) 的占比分别为18.1%、4.0%、3.8%、3.7%。未来医疗影像、智慧物流、工业制造、批发零售等创新应用领域市场份 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AI安防的市场规模
2009年AI技术开始在多行业初步应用,其中安防监控是人工智能 最先大规模产生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也成为许多AI技术研发公 司的切入点。 安防行业未来将向智能化深度发展,智能安防市场规模也将持续 增长,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等国家政策整体推动了AI安防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AI(人工智能)和CV(计算机视觉)公司开始将安防领域 作为其主要发展点之一 ,2019年AI国内安防市场规模达到455亿,2020年市场规模持续增 长达到576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计算机视觉公司对比分析
主要AI企业分析:向上开拓场景,向下布局算力
始于技术,终于场景。国内AI企业在资本的支持下,前期技术研发保持高投入,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等感知和认知方面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技术变现最好的方式就是融入场景,目前各AI企业在不同的 领域逐步开始渗透。 布局芯片算力,打造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相比传统CPU等芯片,AI芯片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同时AI算法与底层 硬件的配合能够进一步突出算法的优势,部分AI企业已经在芯片领域有布局,如依图科技的求索芯片,云天励飞的 DeepEye1000,云知声的UniOne等。未来软硬件一体化是AI公司发展方向,旷视、云从等均有布局AIoT硬件设备。
AI视觉企业分析:高研发高亏损,毛利率有提升空间
技术的商业化变现是必然要求。AI是研发投入高、技术周期长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深度学习算法高度依赖数据和算力, AI企业单纯以算法变现不太可能,未来需要对行业有更深的理解,实现技术在场景中的商业化变现。 高研发高亏损,毛利率有提升空间。待上市的六家主要AI视觉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普遍在70%左右,当前均未 实现盈利,商汤科技、云天励飞、 创新奇智 等表观亏损仍在扩大。从毛利率来看,2020年商汤科技的毛利率提升到 70%以上,其他各家由于硬件占比较高、标准化交付能力相对较弱,毛利率均在50%以下,预计未来有一定提升空间。
AI视觉企业分析:直销为主,客户集中度高
以直销模式为主,销售网络及渠道建设有待提高。目前AI视觉企业主要以直销模式为主,直接对接终端客户和大集成 厂商,客户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为主。未来随着落地场景进一步拓展,AI企业的销售网络及渠道建设有 待提高。 客户集中度较高,云从呈现回落趋势。待上市的六家主要AI视觉企业前五大客户占总收入的比重2020年仍保持上升趋 势,其中云天励飞、依图科技、 云从科技 占比较高, 商汤 、旷视占比维持在30%左右,但也呈现上升趋势。预计未来 随着业务范围扩大,客户集中度有望下降。
AI视觉企业分析:应收账款占比高,下游客户结构有待优化
应收账款占比较高,受疫情影响收款难度进一步加大。目前AI企业的下游终端客户主要还是以政府端为主,客户的付 款周期本身就较长,AI四小龙的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重均超60%。2020年受疫情影响,收款难度在进一步加大。 短期信用风险可控,长期客户结构有待优化。短期来看,尽管各家AI企业应收账款占比高,但从账来看,目前还主要 以1年以内的应收为主,信用风险可控。但从长期来看,应收账款比重过大不利于企业业务的扩张,占用现金流过多, 预计未来各家企业将进一步优化下游客户结构,提升营收质量。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详见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未来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