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文章刊于《中国发展观察》2017年第11期。
5月1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大讨论”系列讲座第四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应邀到场,以“全球转型与中国智库建设”为题发表了演讲。本场讲座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国研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研智库)承办。 中国智库的“伐谋”能力不足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简称人大重阳)作为一个新型智库,在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大背景下脱颖而出,受到业界和社会瞩目。
王文介绍了人大重阳的概况及其发展历程。他表示,人大重阳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特殊时代。2013年以来,中国智库界作为学者行业一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地位开始突显。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一次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写入党中央的最高文件,以及2015年初,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来,智库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的高度,成为现代国家治理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行业在中国呈现井喷式发展。二是人大和重阳的特殊基因。三是特殊机制与特色团队。在财权、物权、人权、事权上,人民大学对人大重阳充分放权。
“智库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时代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机遇,时代给了我们特殊的机会。”王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智库面临的机遇,包括:网络技术放大了新型智库的社会曝光度,政治改革提高了新型智库的决策重要性,国家博弈加重了新型智库的战略执行感,中国崛起拉升了新型智库的国际权威度等。他认为,整个全球转型、互联网转型带来政策改变、政治改革以及对智库作用的提升,经济转型、国家博弈是新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重大机遇。
“当代智库源于现代社会的知识生产专业化、服务对象特定化。”王文说,为决策者服务的智囊早已有之,但“智库”一词(英文“Think Tank”)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欧美国家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力、推进外交政策更好实现的产物。美国知名智库研究专家詹姆斯·麦甘根据智库运营方式的不同,将智库分为政策制定型智库、政府代言型智库、学者型智库、影子型智库和社会活动家型智库等。若从服务对象的分类看,不同智库之间的功能差异也很明显。
智库应对的对象有哪些?王文指出,从最终目标看,智库的目的是要影响决策层;间接目标主要是影响媒体、同行;辅助目标包括国际媒体、国际同行,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加国际认可。
2013年4月之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时代正式开启。何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王文将其归纳为八个字:“咨政、启民、伐谋、孕才”。他认为,中国的智库在咨政、启民、孕才三个方面都已卓有成效,但在伐谋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而美国智库恰恰在伐谋方面最为擅长,伐谋是智库必须有的对外功能。他们通过设置全球议程、影响国际舆论、广交各国朋友、影响他国政策来实现伐谋。中国智库目前伐谋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中国没有形成能够走出国门的世界组织;中国智库的国际感召力不强;中国智库难以干预全球话语;中国目前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的能力较弱。 产业化、专业化、职业化亟待加强
近几年来,我国智库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仍面临着很多问题。王文分析,一是高质量智库建设滞后,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不相称。二是中国智库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多数政策研究与咨询机构的思想产品产出能力,尤其是高水平思想产品产出能力与国内外知名智库存在较大差距。地方政府理解、细化、执行国家层面公共政策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际效果影响较大。因此,提升地方智库的发展水平,与建设高质量智库共同成为影响中国智库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三是智库发展经费支持不足。四是智库制度化建设有待加强。
王文还指出,国内对智库的理解存在不足。智库不仅仅是研究机构,也负有传播知识的任务;不仅仅要服务于领导与决策层,也要服务于社会与大众;智库不仅仅是高大上的事业,也同样是下里巴人,智库从业者要“上得了学术殿堂、下得了智库厨房”。另外,智库研究是一项复合的任务,不只是研究,要有强烈的选题意识,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有的需要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为决策者生产一份研究简报。这就需要“团队作战”,需要更多研究辅助、运营人员。
美国智库的某些操作方式值得我们学习。王文介绍,目前美国智库的发展有三大动向:一是市场推广费用的增加,智库的大量资源与预算集中在游说和推广上,包括用于网站、视频、新媒体,有的智库在这方面的费用甚至达到总费用的50%。二是智库人员的去学术化。在美国智库中,研究人员数量一般只占整个机构人员数量的50%。员工中博士毕业生的比例显著下降,有的甚至降到了百分之十几。三是高校智库的崛起。
参考美国智库的经验,王文说,对智库学者工作能力的要求也更复杂,既要会写上万字的长篇政策报告,也要写两千字左右的短篇内参;既要学会接受采访,应对媒体,还要经常参加政府部门的咨询会议;既要进行学术论证与资料收集,也要言简意赅,切中要意。他特别强调,智库学者不只是生产思想,还需要关注思想的传播,传播工作的背后则是一系列复合式的行为运营。
“中国智库在产业化、专业化与职业化这三方面不如美国智库。”王文具体分析说,在产业化方面,中国智库尚未形成产业,欠缺市场化机制;在专业化方面,中国智库缺少分工,缺少研究员以外的专业化人员,特别是专业的传播人才、运营人才;在职业化方面,中国智库学者的职业素养有待加强。
王文提出,中国智库人亟待加强三大意识:问题意识、时效意识、家国意识。 新型智库发展重在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不仅需要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来支撑,也需要有智慧的营销策略来传播。智库的发展需要改革和创新。王文提出了智库改革的五点建议,包括:谋断互动机制、思想市场机制、人才拓展机制、融资运营机制和全球传播机制的改革。
谋断互动机制的改革。这是国家层面需要做的。目前,我国决策体系(“断”)仍是相对封闭的,不足以最大范围内吸收社会最优秀、最睿智、最出彩的思想与策略建议(“谋”),更难以打造出某种开放式的智库文化。应当通过改革,以互联网思维,构建政策开放讨论和决策制定社会化的网络,促进决策者、研究者和公众多方频繁而有效的积极互动,强化一流智库在公共政策制定层面的重要角色。
思想市场机制的改革。思想是有价值的,没有价格如何体现思想价值呢?在美国,智库业界的跳槽频繁,这就是思想市场。而在当下的中国,政府与智库的地位是不对等的。面对决策者,智库对自身的思想贡献与工作价值几乎没有议价能力。新型智库的建设,必须打造良性运行的思想市场,发挥市场在思想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研究经费,进而健全与此相关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研究者为国家效力。
人才拓展机制的改革。建设新型智库需要打造中国式“旋转门”,定期选派一些学者到各级政策研究室、办公厅挂职锻炼,选拔一些官员到各类智库锻造。长期下来,智库与政府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将大大加强,学有所用的智库学者与有思想底蕴的官员将大量应运而生。智库还需要构建一整套激励、淘汰、考核、规划、管理等内部机制,形成综合型的人才队伍,建立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和服务团队。
融资运营机制的改革。美国智库大多具有复合化融资能力,拥有庞大的“金融蓄水池”,通过金融运作进行保值、增值,保证智库长期运营,成为“百年老店”。类似融资能力是中国目前靠行政拨款的官办智库、经费捉襟见肘的民间智库所望尘莫及的。因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必须建立中国式“金融蓄水池”。要推动研究任务和经费预算的市场化转型,对有志于投入智库建设的基金给予政策扶植与鼓励。
全球传播机制的改革。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开拓国际化的视野,将智库建设纳入到国家外交大战略的体系中来运作。应当转变“外交无小事”的固有认识,而应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鼓励智库就各个“小事”灵活进行国际交流,建立中国整个外事部门与各级智库之间的广泛联络、沟通机制。还可以利用中国先进智库培训国外官员等方式,为国家外交大战略的实施与推广,广交国际朋友。
“目前我国的智库是库多智少,鱼龙混杂。对于优秀的智库思想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要使其具有可传播性,提升在社会和高层受众中的话语权。智库产品要接受传播层面、受众层面的洗礼。”王文强调,当前全球智库普遍致力于打造影响力。影响力是新型智库的生命源泉、工作目标、核心任务。(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