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有濕疹樣皮膚炎、皮膚乾燥及嚴重瘙癢等症狀,且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好發部位及病症
。急性發作時,常常皮膚癢到抓傷而流血和滲出組織液,或因而造成細菌感染;慢性期則是皮膚乾燥及鱗狀丘疹,皮膚會慢性苔癬化而增厚及龜裂。通常2歲以下嬰幼兒好發於臉、頭皮、頸部,其餘也好發於手腕、腳踝及四肢關節的屈側彎曲部位。
異位性皮膚炎致病機轉
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機轉相當複雜,包括FLG基因突變、免疫功能失調、環境誘發和皮膚屏障功能缺損等因素。另外,家族性遺傳過敏史(濕疹、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也是危險因子。
有些病人接觸塵蟎、食物等過敏原後,免疫球蛋白E(IgE)及嗜伊紅性白血球會增高,因而出現嚴重皮膚過敏反應。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
現今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須依病人個別情形,量身打造才能有效治療。一般而言,
治療目標主要是改善症狀、避免惡化。單純只有皮膚乾燥的病人,只需給予保濕劑(乳霜),若有病灶惡化,則考慮用藥。
各類治療方式及藥物介紹
1. 保濕劑(潤膚劑)
建議選用無化學添加劑之軟膏乳霜,每日使用2次,避免乾燥、瘙癢、紅斑及苔癬化。
2. 外用類固醇藥品(適用於嬰幼兒、小孩 及成人-首選用藥)
類固醇藥膏具有消炎、止癢及血管收縮作用,會因嚴重度,年齡,病灶部位之不同,而調整使用不同強弱的類固醇藥膏。臨床上,外用類固醇分為七個等級,超強效、強效的外用類固醇,建議不要塗在臉上,亦不要連續使用超過三星期。
嬰兒和小兒皮膚,由於其皮膚較淺,體表面積大,則選用弱效的外用類固醇為宜,避免造成腎上腺和腦下垂體的抑制,而影響嬰兒和小兒的發育。
總之,使用外用類固醇一定要遵醫囑使用,且需留意長期或大面積使用,可能會發生皮膚變薄、微血管擴張、毛囊炎等副作用。
3. 口服抗組織胺
口服抗組織胺如Cetirizine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治療藥物,可有效控制搔癢且幫助睡眠,有些病人甚至必須長期服藥,等症狀較穩定再逐漸減少藥量。
4. 口服抗生素
當病人因為抓癢而出現傷口合併細菌感染時,則必須使用抗生素,須留意的是抗生素必須吃完療程再停藥,否則易使病情反覆發作甚至惡化。
5. 外用局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此類藥物具選擇性抑制免疫細胞合成細胞激素的功能,可用於急性、慢性及維持性AD治療,可幫助預防復發,同時減少外用類固醇的使用,適用於對類固醇治療反應不佳或因類固醇誘發的皮膚萎縮,或敏感部位,如臉部、肛門生殖器和皮膚皺褶處等。常見有適用於成人0.1% tacrolimus藥膏,和使用於2歲以上小孩的tacrolimus 0.03%製劑;還有 1%的pimecrolimus外用藥膏。這類藥物約兩週後才會看到效果,且剛開始治療時可能會出現灼熱感及刺痛感等不適。
6. 光照療法
照光治療是用311~313nm波長的紫外光,達到免疫調節和消炎的效果。通常窄波UVB和UVA1是異位性皮膚炎常用的二線療法之一,每週2次,經12週療程後,約有68%的療效。
7. 口服免疫抑制劑藥品
建議短暫使用於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成人病人。諸如cyclosporine,methotrexate、azathioprine及mycophenolate等。但須留意是否造成免疫力降低而提高感染風險,並定期追蹤血液和肝腎功能,確保療效與避免發生副作用。
8. 全身性類固醇藥品
急性發作期,可考慮短期使用1-2週的全身性類固醇治療以快速控制症狀,如prednisolone每日40-60毫克,治療3~4天,然後調降劑量為每日20-30毫克,治療3~4天。
9. 其他輔助治療
臨床上當其他治療方式無效時,醫師評估狀況後也可能開立doxepin外用製劑短期使用,其可阻斷H1和H2接受體,具強力抗組織胺作用也可用於改善搔癢感。
10. Dupilumab(Dupixent® )生物製劑
目前已知IL-4、IL-13、IL-31、TSLP等細胞激素會誘發搔癢感,針對中重度異位性成人皮膚炎病人,dupilumab為interleukin-4 receptor alpha antagonist單株抗體生物製劑,2019年底獲得健保署給付,治療16週後,患部面積和嚴重程度改善超過75%,且已報告的副作用不多,是目前更有效且相對安全的治療用藥新選擇。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盡量穿純棉衣物及剪短指甲避免抓傷,避免壓力皮膚刺激物與過敏原。
減少沐浴次數與時間,少用肥皂,洗完澡後立刻擦乳液,預防皮膚乾燥。
室內不舖地毯,並以百葉窗代替厚重窗簾布,及避免絨毛玩具及寵物等。
鼓勵定期更換空氣清淨機濾網,並使用除濕機保持濕度在50~65%間。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會反反覆覆的發作。
無論是使用哪一種治療方法,「保濕」是不二法門,尤其到了季節交接時,更要依照醫囑適當使用藥物,避免「發癢」→「搔抓」→「發炎」的惡性循環,降低病人症狀嚴重度,提升生活品質。
1.UpToDate
2.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診療及衛教指引手冊
3.2020年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異位性皮膚炎診療共識手冊
4.藥品仿單
5.Chan TC et al., Taiwanese Dermatological Association consensu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A2020 update,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200期
※ 提醒您,此功能是用來提出網站建議及內容、系統功能錯誤反應,所以
此處留言不會有專人回覆。
若對於本院有任何讚美、抱怨及建議請至
「院長信箱」
,如有健康問題諮詢請至
「民眾發問」
,會有專人回覆您,謝謝您的配合。
網站的建議及錯誤反應,歡迎您透過「網站意見箱」反映意見。
您的批評是我們進步的原動力,而您的讚美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請選擇意見分類
*網站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