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手段越来越有能力干预人的自然生存状态,个体的寿命不断延续到最后一秒,但面对痛苦不堪的临终患者,其生命末端的生命质量与尊严却鲜少受到重视。在探讨积极安乐死概念的基础上,本文从现实依据、伦理依据和法理依据三个维度探索积极安乐死非罪化的立法依据:立足现实的案例展示了公众的正当诉求,而生命权和医疗自主权的引入为帮助积极安乐死获得伦理辩护提供了解决路径;同时,安乐死的实行行为与故意杀人行为、帮助他人自杀行为在法益侵害性等方面的重大差异以及刑法谦抑思想为安乐死非犯罪化提供了法理依据。进而,基于目前国内积极安乐死行为普遍入罪的司法实践现状,实现安乐死合法化的首要关键是实现安乐死的非犯罪化,而在立法层面上设立相关法案对积极安乐死非犯罪化具有首要重要性,因此本文给出的合法化路径为在立法层面,实现积极安乐死非犯罪化。
[1] 李惠.论安乐死的非犯罪性[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02):20-31.
[2] 曾春燕,刘婵娟.伦理学视阈下中国安乐死社会意愿现状及合法化路径探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7,147-148.
[3] 陈玉红.浅议安乐死的概念[J].群文天地,2012(04):291-292.
[4] 陈晶晶.安乐死的伦理困境[J].前沿,2002(12):130-133.
[5] 张迪.缓和医疗与安乐死:差异或协同[J].医学与哲学,2021,42(10):6-12.
[6] 邱仁宗.论“扮演上帝角色”的论证[J].伦理学研究,2017(02):90-99.
[7]余净植.安乐死的分类——一个讨论的进路[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27-132.
[8] 罗喜.康德论人的尊严——兼论尊严的可丧失性问题[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0,5(01):24-35.
[9] 丁晓军.荷兰安乐死合法化的启示[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02):74-78.
[10] 李倩.“中断医疗型”安乐死在德国的刑法教义学考察[J].北方法学,2017,11(05):63-66.
[11] 李曼.中国老年人安宁疗护服务利用问题研究[J].社会保障评论,2022,6(01):101-116.
[12] 吕建高.死亡权及其限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105.
[13] 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61-63.
[14] 杰里米·边沁:《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M](,孙力),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