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障碍的疗效?
107 个回答
首先澄清一下MECT与杨叔叔的区别。
虽然都是“被电”,是精神科恐怖传说之一,杨叔叔那个属于惩罚(虐待)。你一想到上网或者一打开电脑手机,我就“电你”,让你害怕,让你以后一想着玩游戏一想着上网同时就担心自己又要被电了,这个时候,上网和“被电”结合起来了, 上网就要被电这个概念被深深的印刻在了脑子里,形成条件反射。 于是,只好放弃上网。
这个之所以招到了网上的大量批判,是因为反人性。
很多孩子之所以网络成瘾,是借助虚拟世界逃避现实世界的痛苦,不去挖掘成瘾的深层原因,只去惩罚行为,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没有了网络作为逃避空间,那些处在现实痛苦中的孩子只会更加痛苦。
那么杨叔叔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总的来说,属于心理治疗中的“行为治疗”。
1902年,俄罗斯的巴普洛夫发现了一个规律,他在给狗喂食的时候摇铃,狗就会过来吃食。以后,他不给食物,只摇铃,狗听见铃声就开始分泌唾液。
于是,摇铃和唾液分泌两件事就被联系起来,形成 条件反射 。(上网和被电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就是用的这个原理)
巴普洛夫因此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是俄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1950,1960年代后,又有其他一批人发现了其他理论(这里不祥说了),心理治疗领域的行为治疗发展起来了。
当时就有很多人强烈反对,说不愿意做巴普洛夫的那只狗。反对的理由和反对杨叔叔的差不多,行为的产生是有原因的,不解决深层心理需求单纯改变行为是不人性的。
好了,杨叔叔的事说完了。下面开始说MECT,也有一段很长的发展史。
MECT的来历 :
第一个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是1950年代出现的,在这之前,关于精神病的治疗有很多很多的尝试。
有人发现“ 抽搐”可以减轻精神症状 ,(在这之前还有诱导“昏迷”和“休克”等各种做法)于是,很多精神科医生开始想怎么去诱导患者“抽搐”呢?
最开始的时候是用一种叫“米特拉咗”的药物来诱导抽搐,效果一般。
后来有个叫切莱蒂的精神科医生在1930年代开始用电流在狗身上诱导抽搐发作,狗狗很快休克死亡(为狗狗默哀)。
然后,他又用 猪 做实验,发现引起惊厥和死亡之间的差数非常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于是他开始使用电流诱导抽搐治疗精神病。(果然猪 是人类的近亲 )
这个就是ECT的来历。
米莱蒂对一个患者使用了11次ECT治疗后,那个患者好转并且恢复了工作。
ECT治疗正式登上了精神病治疗的舞台,广泛应用于临床,1950年代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治疗。
由于ECT诱导的抽搐,患者在治疗台上乱折腾时,很容易造成骨折,后来经过不断的实验和改良,发展出了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既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又没有抽搐带来的骨折等危险,治疗效果也不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治疗手段。
ECT的争议 :
关于什么是精神病一直有很多争议,他们认为精神病这样的事根本就不存在。于是有了1950—1970年代轰轰烈烈的“ 反精神病运动 ”很多的哲学家包括著名的福柯的《疯癫与文明》,认为 精神病是别有用心的人发明创造出来的 。
ECT作为攻击的靶子,反对者们甚至把对ECT的抵制当做一场“圣战”,著名电影《飞越疯人院》里有所描述。
总之,1960—1980年代,ECT因为“ 引起公众恐慌 ”而几乎被废止。精神科培训都没有这一门课程了。
但是,因为ECT的治疗效果很好,83%的患者声称对治疗效果很满意。
于是,后来重登了历史舞台,成了精神科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MECT的应用 :
目前MECT的适应症有:
1.严重抑郁反复自杀;
2.极度兴奋冲动伤人;
3.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
4.精神药物无效或药物不耐受。
一句话吧, 在精神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没有其他好办法的时候的一种补充治疗 。
扣题扣题扣题:
MECT是一种副作用小效果明显的精神科治疗手段,其引起短期“记忆缺失”,在一段时间之后基本都可恢复。
尤其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上有很好的效果,有研究甚至表明其效果好于药物治疗。
在一些大的专科医院,我知道的比如北京安定医院,是一种常规治疗手段。
大家没必要抗拒(题中没提,但确实广泛存在害怕和抵触),在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手段。
声明:每一个字都是手机码的,转载的人一定要告知本人并注明出处。
三年前我因为抑郁症做了一个疗程的电休克。一共是五次还是六次记不清楚了。做之前一晚上不能喝水吃东西,整个过程是在全麻的状态中进行的,没有痛苦,醒来后会忘记前半年的事情。我当时做完麻药还没醒的时候就开始淌眼泪,一直到醒来还一抽一抽的掉泪,但是心理很轻松,很舒服,那天是个艳阳天,我觉得很开心,没有原因没有理由的心情轻快,无忧无虑。但是我不知道我在哪里,不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妈妈红着眼睛告诉我,我生病了,刚做了电休克。后来男朋友来看我,我对他都有些陌生的感觉。听护士说,别的病人做完电休克都是沉睡的,只有我一个人做完还没醒就开始哭,一路从治疗室哭到病房哭直到醒来。我想我可能是之前太压抑了。
第一次电休克做完我就觉得生命太美好了,心情很好,没有理由的心里平静。于是我开始在不同病房内溜达,跟这个聊聊天,跟那个说说话,还积极参加病房活动,例如画画,瑜伽,写毛笔字等等。。总之和我刚住到心理病房时情况大不相同,我刚住进来的时候整天哭,吃什么吐什么,晚上不吃安眠药一分钟都睡不着。吃了安眠药睡了几小时半夜又失眠醒来去护士站找护士,护士去问值班医生,医生又给我开水剂的安眠药吃,才能睡到早上6点。说这些我是想说明做了电休克后我的心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说有抑郁症的人是不知道为什么高兴不起来,而正常人平时心情大约都是很稳定的,那么做完电休克后就和正常人的心情差不多了。一般来说电休克要连续做六次左右,可能是为了巩固?我不太清楚。我做完一个疗程后,没多久就出院了,药还是继续在吃,情况还不错,后来慢慢的减少药量,最后停药了。虽然有时候还是会心情不好,可一般也能自己调节过来。
对了,那半年的记忆后来也慢慢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