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南要高度重视柴窑的发现!记者屈伟林

中经联播5月12日洛阳讯(屈伟林 屈要林通讯员 李孝 屈大鹏)5月10日下午,一场由洛阳古都文化产业研究院发起的柴窑学术讲座在国宝别墅九鼎酒业公司会议中心举行。洛阳柴窑研究会(筹)副秘书长耿团,郑州柴窑研究会副会长焦昆等20余人听取了讲座。全国7300多古陶瓷爱好者通过视频和抖音分享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由著名学者赵海均主讲。赵海均结合文献资料详细介绍了陶瓷的演进以及柴窑柴瓷的发现过程。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是中华先民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2万年前后,中华先民就发明了陶器。陶器的成熟时间在距今八、九千年前。正是因为有了陶器,人类才真正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距今3700年前左右,原始青瓷出现。进一步,经过长达将近一两千年的发展,瓷器在东汉末期生产技术成熟。时至今日,人们的生活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陶瓷。

历史上,五代十国后周柴荣时期,柴瓷出现。柴窑柴瓷薄如纸、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磬。柴窑被称为诸窑之冠,柴瓷被称为中国瓷皇。由于柴荣在位时间较短,只有五年多时间,柴瓷称为古陶瓷史上的“惊鸿一瞥”。北宋初年,柴窑停烧,柴窑成为千古之谜。正是因为柴窑的曲折过程,促进了后来宋代汝、官、哥、定、均的大发展。促进了中国古代史上陶瓷的繁荣。据有关资料,宋代每年出口的瓷器就有上亿件。宋代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成为最富有的朝代与瓷有密切的关系。

北宋初年,柴窑停烧后,柴窑柴瓷随之成为千古之谜。近代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古陶瓷爱好者对柴窑采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出现了秘色瓷说、耀州窑说,郑州月台窑说等。但是,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2017年以来。洛阳王光辉为首的柴窑研究团队,经过认真的探索,最终发现了疑似柴窑遗址。3月21-23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洛阳考古院等在洛阳举行了柴窑研讨会。会上洛阳团队的发现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同。著名古陶瓷专家,中国古陶瓷协会名誉会长93岁的叶文程教授行程,激动万分,在研讨会上对洛阳团队的发现给予高度赞扬。

洛阳研讨会后,引起全国古陶瓷爱好者的高度关注。呼吁河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柴窑的发现。希望能够尽快进行考古发掘。以便取得柴窑研究的完整资料。促进柴窑柴瓷的恢复和发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