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新增
3个卓越教师班
开始实施
“人文科学实验班”和“理科实验班”
进入新时代,学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师范专业实施
“教育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普通专业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深化“通识教育改革”,启动“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奋力打造具有陕西师大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特色之一: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学校于
2015年起实施“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相继开设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学前教育等10个“卓越教师实验班”,今年将增设音乐学、体育教育、美术学等3个 “卓越教师实验班”,着力培养基础教育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人才培养特色之二:
“本—硕—博”一体化精英教师培养
教育硕士培养路径一,
面向普通专业,每年设置
30个专项推免指标,遴选适教乐教和具有从教潜质的学生组建“精英教师实验班”
;
教育硕士培养路径二,
在国家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中遴选本科阶段入选过
“卓越教师实验班”的优秀学生组建2-3个专业的“卓越教育硕士实验班”。
基于上述两个路径
的本
—硕阶段卓越教师培养,设置专项指标,以推荐硕博连读或择优遴选方式,开展
卓越教育博士
阶段培养,形成
“本-硕-博”一体化精英教师培养梯队。
人才培养特色之三:三级(国家
—学校—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一是教育部
“人文科学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含原“国家基地班”),
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学基础学科优势,依托教育部批复的
“人文科学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遵循“学科融合、模式创新、资源共享、持续改进、追求卓越”思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使命意识”和“超前思维、扎实功底、卓越能力”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人文科学试验班
秉持
“新文科”培养理念,融合文、史、哲三个学科,分别组建了汉语言文学
(新文科基地班,原国家基地班)
、历史学(新文科班)和哲学(新文科班)。每班
30人,学生入校后面向全校选拔。
理科试验班
融合数、理、化、生四个学科,分别组建了生物科学
(理科基地班,原国家基地班)
、数学与应用数学(国俊班)、化学(笃学班)、物理学(恒元班)。每班
30人,学生入校后面向全校选拔。
二是校级实验班
依托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充分发挥各自学科特色和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基础宽厚、视野广阔、思维活跃、学术理论素养深厚的具有继续培养潜质的学术型人才或专业扎实、业务精湛、素质全面、富有创新创业创意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有
7个各具培养特色的实验班招生,大一第二学期专业分流时选拔组建实体班级。
三是院级实验班
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深挖专业积淀,创新培养模式,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从学生选拔、师资配备、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创新,着力培养具有宽广学术视野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学术型或复合型人才。目前,有
6个实验班招生,大一第二学期专业分流时选拔组建实体班级。
答:
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实力一流
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学历教育体系完备的综合性大学。在国家现有的
13个学科门类中,学校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教育层次,其中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有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和动物学
4个国家重点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和农业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已进入前5‰;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生物学、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地理学等13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30%(其中8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20%)。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
69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体,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新文科、新工科以及术科协同建设”的综合性本科专业结构与布局。其中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2个省级特色专业。2019年,
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体育教育、新闻学等
14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哲学、学前教育、生物科学、经济学等
4个专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答:
计划招生
4550名,共15种招生类型
学校今年面向全国计划招生
4550人,
共
15种招生类型,包含普通高考生(含艺术和体育类考生)、公费师范生、保送生、高校专项计划(红烛计划)、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运动训练单招、高水平运动队、非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国家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澳门保送生、通过联招考试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和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有关部署,学校继续实施国家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红烛计划)。国家专项计划招生
290余人,具有国家专项计划报名资格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依据各省招办的报考指南在相应批次填报。高校专项计划(红烛计划)面向全国拟招100人,今年设置9个公费师范生专业和6个包含普通师范方向的专业大类,进一步弘扬西部红烛精神,为基础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具体情况请及时关注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网。
答:
学校继续推行
“专业类+专业”并行的招生模式。
2020年,学校有47个招生专业(类)面向全国招生,其中21个招生专业大类和26个招生专业。公费师范生全部按照专业招生,包含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音乐学、舞蹈学、体育教育、美术学等16个专业,基本涵盖了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
新增人工智能本科招生专业。
学校围绕国家战略发展,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办学优势,积极发展新型智能教育,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探索
“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着力培养新时代“人工智能+教育”人才。
该专业
2020年开始招生,
设在计算机类中招生,入校学习一年之后,进行一次性专业分流。
学校围绕国家战略,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大幅增加师范专业招生规模,进一步彰显教师教育特色。
一方面实施
高校专项
“红烛计划”,今年面向全国拟招100人,设置9个公费师范生专业和6个包含普通师范方向的专业大类,为基础教育提供人才支持;
另一方面扩大普通师范生招生规模,今年除招收公费师范生外,
14个专业(类)招收普通师范生,其中中国语言文学类、数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地理科学类、教育学类、心理学类、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理论)等专业(类)的学生入学一年后进行专业分流,有机会进入师范方向学习,具体专业分流办法以当年政策为准;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体育教育(师范)、书法学(师范)等3个专业的学生入校后直接进入师范方向学习。
艺术类专业不组织校考,音乐表演在部分省份有乐器要求。
2020年我校艺术类各专业(类)不组织专业课校考
。
我校艺术类招生专业(类)有:美术学(公费师范生)、美术学类、书法学(师范)、舞蹈学(公费师范生)、舞蹈学、音乐学(公费师范生)、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音乐表演、戏剧与影视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均不组织校考。
考生文化课考试须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业课考试须参加生源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办公室组织的专业课统(联)考
。
其中音乐表演专业在甘肃、河南、山西、湖南等省份有乐器要求,戏剧与影视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须达到生源省招生办公室划定的相应科类普通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请考生仔细阅读我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了解招生计划、录取原则等招生政策,准确填报志愿。
答:
学校今年录取规则没有大的变化。
除内蒙各自治区外,其他省份按照分数优先原则安排专业(类),各专业(类)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从高分到低分按考生所报专业(类)志愿顺序安排录取专业(类)。在内蒙各自治区实行
“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录取原则。
未被所报志愿专业(类)录取且服从调剂的考生,参考考生的相关科目成绩、特长及身体条件等综合考虑安排录取专业(类);不能满足所报志愿专业(类)且不服从专业(类)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投档成绩相同时,文化课成绩高者优先。在投档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均相同的情况下,顺序志愿投档批次将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排序确定,平行志愿投档批次按投档位序确定。
答:
涵
盖
“奖、助、贷、补、勤、免、偿”七位一体的多元资助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践行
“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学校构建了“奖、助、贷、补、勤、免、偿”七位一体多元资助体系,实施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及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校内各类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学生生活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学生应急救助金、学生慰问等多项资助政策;学校坚持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9年学校共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0121.44614万元,累计奖助64276人次。
答:
公费师范生
100%就业,其他专业就业率达九成以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学校全力以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平台。每年组织春季、冬季大型招聘会和校园专场招聘会,年平均接待用人单位
2400余家,累计提供各类需求岗位8万余个,
参加各类校园招聘会的毕业生达
4万多人次
。每年有近六成的毕业生在校内各类招聘会上找到了满意的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学校每年本科生就业率整体可以达到
90%以上。公费师范生通过在生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工作岗位里面进行双向选择,都能找到满意工作,就业率达100%;其他专业
每年有
35%以上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考取的学校或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国外高水平大学。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是:知识体系完备、视野清晰开阔、工作踏实肯干、处事有礼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