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2
月
15-16
日,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主办的“普遍与地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哲学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Globality and Locali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在南京大学哲学系顺利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国内部分高校的学者参与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上午九点,会议正式开幕。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唐正东教授致开幕辞。南京大学潘天群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的历史与现状。
本次国际会议以主题演讲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在潘天群教授的主持
下,迈阿密大学哲学系系主任
Otávio Bueno
教授为我们带来本次会议的主题演讲,题目是“观察,经验主义和显微术(
Observation, Empiricism, and Microscopy
)”。专题研讨部分包括三个主题,分别是“科学哲学(
Philosophy of Science
)”、“
ST&S
与
S&TS
(
ST&S and S&TS
)”和“ 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哲学(
Philosophy of AI and Cognitive Science
)”。
-
科学哲学(
Philosophy of Science
)
“
科学哲学”专题研讨共分三场进行,第一场由阳明大学王文方
教授
主持。韩国江原大学的李英仪(
Youngeui Rhee
)教授作报告“论旧证据问题的豪森客观贝叶斯方法(
On Howson’s Objective Bayesian Approach to the Old Evidence Problem
)“;南京大学的潘天群教授作了题为“命题的经验内容演算(
Calculus of the Empirical Content of Propositions
)”的报告;韩国圆光大学的郑在民教授(
Jaemin Jung
)作报告“对莱特格布和对彼得格鲁贝叶斯主义的论证的一个‘内在的许可主义者’忧虑”(
An ‘Intrapersonal Permissivist’ Worry about Leitgeb and Pettigrew’s Argument for Bayesianism
)。
“
科学哲学”第二场专题研讨由韩国仁荷大学高仁碩(
Insok Ko
)教授主持。日本
早稻田大学的金子守(
Mamoru Kaneko
)教授作了题为“保护少数人的多数人决策规则,与有限理性的成本分配思考(
Majority Decision Ruleswith Minority Protections, and Deliberations on Cost-allocations with Bounded Rationality
)”的报告;华侨大学的马雷教授作了题为“经验同一性作为理论选择的一个标记(
Empirical Identity as an Indicator of Theory Choice
)”的报告;南京大学的司徒安(
Andrea Strollo
)助理教授作了题为“科学哲学与逻辑哲学:形而上学的两个概念(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Logic: Two Conceptions of Metaphysics
)”的报告。
第三场专题研讨由
日本早稻田大学金子守
(
Mamoru Kaneko
)
教授主持
。
南京大学的胡星铭副教授作报告“辩护的认知价值(
Epistemic Value of Justification
)”;西安交通大学的丁晓军副教授作了题为“技科学行为的知识规范(
The Knowledge Norm of Techno-Scientific Behaviors: CRISPR Babies as a Case Study
)”的报告;南京大学的周理乾博士作报告“信号博弈中的相互误解(
Mutual Misunderstanding in Signaling Games
)”。
-
ST&S
与
S&TS
(
ST&S and S&TS
)
“
ST&S
与
S&TS
”
专题研讨共分两场进行,
第一场专题研讨由
韩国江原大学的李英仪(
Youngeui Rhee
)教授主持。南京大学的
蔡仲教授为我们带来题为“为什么科学哲学已经忘记了科学的生活世界
?
(
Why Philosophy of Science Forgets the Lifeworld of Science?
)”的报告;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千贤得(
Hyundeuk Cheon
)教授作了报告“超越‘阻止杀手机器人
!’
(
Beyond 'Stop Killer Robots!'
)”。
“
ST&S
与
S&TS
”
的第二场专题研讨由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愼尙揆(
Sangkyu Shin
)教授主持
。南京大学的
戴建平副教授作了题为“在政治斗争中的穆勒与苏维埃遗传学(
H·J·Muller and the Soviet Genetics in Political Struggle
)”的报告;南京大学的秦雨辰博士、刘鹏副教授作了题为“科学领域和公共领域中科学概念的身份建构:以
H1N1
案例分析为例(
The Context Based Construction of the Identities of Scientific Concepts: Basing on the Case Study of H1N1
)”的报告。
-
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哲学(
Philosophy of AI and Cognitive Science
)
“
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哲学(
Philosophy of AI and Cognitive Science
)”主题分为两场专题研讨进行,共有六位专家进行了学术报告。
第一场专题研讨由华侨大学马雷教授主持。
韩国仁荷大学的高仁碩(
Insok Ko
)以“雇佣智能机器作为人类替代品的必要条件(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Employing Intelligent Machines as Human Surrogate
)”为题作了报告;日本东京农业大学的網谷祐一(
Yuichi Amitani
)作了报告“社会因素形成了反思的头脑吗
?
(
Did Social Factors Form the Reflective Mind?
)”;南京大学的陶孝云博士以“知觉的感知运动理论的功能重构(
A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Sensorimotor Theory of Perception
)”为题进行了报告。
第二场专题研讨由日本东京农业大学網谷祐一(
Yuichi Amitani
)主持。
阳明大学的王文方教授作报告“为什么说弱人工智能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强人工智能:彭罗斯
VS
罗素
&
诺齐克
?
(
Why Is Weak, Let alone Strong, AI Impossible: R. Penrose vs. S. Russell & P. Norvig?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愼尙揆(
Sangkyu Shin
)教授以“数字技术与自主人工智能的伦理(
Digital Technology and Ethics for Autonomous Artificial Agent
)”为题作报告;南京师范大学的张子夏(
Zixia Zhang
)讲师作了报告“揭穿延展认知观念(
The Extended View Debunked
)”。
在为期两天的国际学术会议中,一共有
21
位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学术汇报,每人半小时的汇报和答疑时间,安排紧凑而充实,讨论具体而深入,很多专家和与会师生都深感意犹未尽,会议结束后仍进行着热烈的学术讨论。
16
日下午
17:15
结束最后一场报告之后,潘天群教授宣布本次国际会议圆满结束,以
Otávio Bueno
教授为首的一众国际专家也向会议举办方——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表示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