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开展STEAM项目活动,用编程积木搭建“未来学校服务机器人”。
温州网讯 学业成绩、德育表现、体质健康测试等校园里的综合评价,一组组数据绘成一张张学生专属的“成长画像”,成为记录每个学生关键事件的成长册。家长只需打开手机上的钉钉客户端,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轨迹和在校的综合表现,这在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很快将实现,也是该校数个应用场景之一。“这份立体式数字画像不仅让家长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建立家校沟通的新格局,也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为未来教育赋能。”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副校长杨伟说。
面向未来,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探索未来教育发展、基础教育教学创新的路上,鹿城区始终坚持“首位教育 学在鹿城”发展战略,在实践摸索中加速前行——
作为全市首批“未来教育”创新区,鹿城聚力构建“未来教育”新体系,汇聚教育创新资源,立体推进未来学生“素养培育”、未来学校“焕新升级”、未来课堂“进阶提质”、未来教师“引培并举”以及未来社区“融合打造”、未来管理“高效智治”等六大路径,全力打造“未来教育”的鹿城样板。
拓展“智慧空间” 中小学校园越来越“科技范”
未来学校需要空间设计和场景的变革。走进温州市实验中学,“未来气息”扑面而来,创客工坊、AI体验馆、AI学习中心三类空间遍布在11个教室,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Alt_space,代表未来教育应不断更替与革新,解锁更多可能。在这个科创空间里,机器人、3D打印机、人工智能相关设备等收纳在角角落落,学生的创想展示在最醒目的位置。“技术从来不是学习的目的”,市实验中学林美珠说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合理使用AI进行创造,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才是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根本追求。
每个学期,校园里总会出现各类新奇的人工智能项目,发起者都是学生,他们根据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提出设想,并付诸行动。如“AI稻草人”项目就源自一次班级值周,站岗的学生发现校园中一些场所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有人随时提醒。于是,他们利用AI技术赋能稻草人新生命,让“AI稻草人”自动识别校园不安全行为并做出交互反馈,代替学生值周站岗,成为校园里的安全卫士。
在数据加持下,校园安全门守得更紧,包括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在温州市市府路小学的后厨,清洗间、切菜间、调味间、烹饪间等各个功能区上方布满了“天眼”,“阳光厨房”在校园实现了全覆盖,明厨亮灶成为标配。在食材选购上,学校也不马虎,依托去年鹿城区启用的“校园智慧食堂平台”,每天一箱箱新鲜食材都会在凌晨4点左右准时送达。“智慧食堂平台是鹿城教育局经过公开招标、实地考察,为学校筛选出的优质供应企业,提前把好质量关。目前平台已在全区145个校区应用。”鹿城区教育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鹿城区坚持数字改革赋能教育革新,先后投入1.3亿元改造提升基础网络、新型教学空间、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建成15所“可感知校园”,且研发“鹿教云”平台,融合教学、教研等15个应用场景,集合“一站式”服务、智慧课堂、家校共育等数据,实现与省、市级“教育魔方”“浙里办”“好学温州”等系统间的互联互通。
在推进未来学校“焕新升级”的过程中,鹿城区积极拓展“场所空间”,温州市实验小学桃花岛校区、温一幼和润园区等10所精美校园(幼儿园)建成,同时全面建设未来新样态学校,已建成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10所、温州市智慧校园2.0学校1所、智慧校园达标校11所。
聚焦核心素养 实行跨学科融合教学
未来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在树影斑驳的杜英树林里,学生亲手种植的一棵棵石斛布满了粗壮的树干,这是温州市黄龙第三小学的“树上种石斛劳动项目化学习”,也是劳动教育一种新的呈现方式。黄龙三小校长叶克表记得,2019年种植初始,学生还在纠结“选择樟树、柳树还是杜英树”“多久浇一次水合适”等基本问题中。通过组建项目团队,学生经历了“明确任务——制定方案——自主协作——过程检查——修正完善”等项目化学习全过程。如今,石斛种植还进行了升级,安装上智能喷灌系统,以解决假期无人浇水导致石斛枯黄的困扰。此外,新建的农创中心也在试运营中,该中心链接物联网系统,可远程控制天窗、遮阳布来调节室内温度等,且引入A字架水培、漂浮板栽培、荷兰模式基质栽培等多种现代农业种植场景,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融合农创与科创的种子。
打破学科边界,引导学生沉浸式学习,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探索出另一条路径——场馆建设,学校构建“全学习”未来生态场,让全年段、全学科、全员参与。在林斤澜文学馆,学生可以近距离学习先生的珍贵手稿、藏书,在他的文学道路上感受家国情怀;李启虎声音科学馆将声音的产生与形态、声呐的工作原理等,通过展览、实验的方式真实展现;贝螺神韵科普馆则珍藏着千余件珍贵贝螺,将学校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与校外知识相结合,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鹿城一直以来踏踏实实在做的。
近年来该区深化“五育并举”,创新推出“鹿城‘政’声音”线上课程,开展“红领巾研学嘉年华”“白鹿少年说”等120余场主题活动。同时聚焦素质教育和劳动教育,成立劳动教育专项基金,打响“五彩劳动在鹿城”的劳动教育品牌。在“技术赋能”的进程中,鹿城聚力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深化“学科+STEAM”融合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聚焦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着力培养适应快速发展、具备开创视野的未来人才。
成立未来教育研究院 面向未来的教育奋进计划逐渐成型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作为现在进行时的“未来教育”,是动态生成、创新叠加、没有终点的探索之旅,鹿城率全市之先成立“未来教育”研究院,专设整体推进组、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学生、数字赋能五大项目组,组建专家智囊团,按下了教育奋进的快进键。
《温州市鹿城区区域推进“未来教育”工作方案》《鹿城区“未来教育”四大行动项目建设指南》等文件落地,鹿城定期开展“未来教育”论坛,将学校的项目培育成果纳入学校年度发展性评价考核,直击各校(园)建设“未来教育”建设中的难点和热点。
谈论教育的“未来”,离不开一支高质量教师队伍。面向全区教师,鹿城组织学时培训和校本研修;面向青年骨干教师,鹿城以74个名师工作站(室)为载体,促进其专业成长;面向区域名师,通过高端研究班、高级研修班,鹿城探索“项目型”研训员学术培养模式。同时设立“校长学校”,打造“未来教育家”型校长队伍,构建“美好教室智治系统”,形成教师画像、干部画像,通过该系统选拔推荐,8名教师获省特级教师,31名教师获市“三名”。
作为温州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一幅令人欣喜的未来蓝图正在这里徐徐展开,开拓未来教育新样态的“鹿城路径”——
2023年,鹿城将分批建成区域“未来教育”示范校(园)20 所,“未来教育”种子校(园)20所;到2025年,累计建成区域“未来教育”示范校(园)30所,种子校(园)40所。
来源:温州日报
率先成立未来教育研究院、全面建设未来学校、投入1.3亿元提升“智慧空间”
鹿城开拓未来教育新样态
记者 金叶 通讯员 何云灿 许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