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了解搜索引擎Lucene的原理
5分钟了解搜索引擎Lucene的原理
场景
假设现在有10W+份word文档,让你做个web页面,给出关键词能快速搜索结果,你会怎么做?那至少有3种方案,
- 顺序扫描,每次检测文档中是否包含关键词,包含则加入结果列表,不包含继续查找下一个,直到找完为止。
-
将文档内容导入数据库,用SQL的
like
关键词搜索。 - 用Lucene做全文检索。
你会选哪种?首先顺序扫描在数据量大的时候太慢,数据量比较少的话可行;导入数据库数据量太大用
like
会引起全表扫描也会很慢,那当然是第三种,因为搜索引擎Lucene就是专门为这种场景设计的:
大量的,分结构化数据的快速搜索
看看 官网 怎么对Lucene的介绍
可扩展,高性能的索引过程
- 在现代化的硬件上面索引超过150G/小时
- 只需要1M的堆
- 增量索引和批量索引一样快
- 索引大小大约是文本索引大小的20-30%
强大,准确和高效的搜索算法
- 排名搜索——最好的结果优先返回
- 许多强大的查询类型:短语查询,通配符查询,接近查询,范围查询等
- 针对不同的域搜索(例如标题、作者、内容)
- 对任何域进行排序
- 具有合并结果的多索引搜索
- 允许同步更新和搜索
- 插拔式的排名模型, 包括 Vector Space Model 和 Okapi BM25
- 可配置的存储引擎
全文检索原理
全文检索原理很简单,就拿新华字典做比喻,假设字典没有索引页,你要找一个字的解释你就得一页一页翻,直到找到为止,这效率可想而知
现在有了索引页,就可以根据拼音首字母或偏旁部首快速定位到目标字在哪一页,这个索引页,就是全文检索核心。
简而言之:在非结构化数据中,将一部分结构化信息抽取出来,重新组织,然后针对这部分有结构的数据进行索引建立,从而达到加速查询的目的。那么
- 索引存啥?怎么存?(对应字典的索引页部分)
- 数据怎么存?(对应字典非索引页部分)
反向索引
在Lucene 中,关键词就是 Term (比如英文里面的一个单词,中文的词语), 字典 就是Term的集合。下图是Lucene 的索引的底层存储结构,左边是字典,右边保存的是包含左边字符串的文档编码链表,称之为 倒排表
上面这种就叫做反向索引,是相对正向索引而言的:
- 正向索引:从文档中查找关键词,关系型数据库使用的是正向索引
- 反向索引:从关键词查找文档,搜索引擎lucene使用的是反向索引
比如上图中包含"lucene"这个关键词的文档编码有3,7,15,30,35,67,其他同理
单个词查询
查询的时候直接根据关键词返回与之对应的倒排表即可。
多个词查询
将要查询的字符串分词,分成多个关键词,根据关键词返回倒排表,再根据逻辑条件(且或非)整合倒排表
- 且:很简单,多个倒排表直接做交集运算
- 或:并集运算
- 非:差集运算
字典
当数据量很大时候,字典的数据就会很多,想想就知道一篇文章关键词是很多的,字典要放到内存里面随时读取才快,那么字典的数据结构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既不能太大太占空间,效率也不能太低,下图列了一些常见词典的优缺点:
FST是Lucene现在使用的索引结构
理论基础: 《Direct construction of minimal acyclic subsequential transducers》,通过输入有序字符串构建最小有向无环图。
优点:内存占用率低,压缩率一般在3倍~20倍之间、模糊查询支持好、查询快
缺点:结构复杂、输入要求有序、更新不易 Lucene里有个FST的实现,从对外接口上看,它跟Map结构很相似,有查找,有迭代
100万数据性能测试:
可以看出,FST性能基本跟HaspMap差距不大,但FST有个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占用内存小,只有HashMap10分之一左右,这对大数据规模检索是至关重要的,毕竟速度再快放不进内存也是没用的。因此一个合格的词典结构要求有:
- 查询速度。
-
内存占用。
- 内存+磁盘结合。
所以最终的样子如下,Term dict index以FST的结构存缓存在内存中,从Term dict index查到关键词对应的term dic的块位置之后,再去磁盘上找term,大大减少了磁盘的IO次数。
数据分段
搞定了索引之后,再来看看数据是怎么存储的,试想一下如果所有数据(新华字典中所有的字)都存在一个文件中,如果数据有更新或者删除(比如新增加一个字或者删除一个字),那么所有的索引都需要全量重新创建,这种方式在数据量很大时效率很低,并且由于创建一次索引的成本很高,所以对数据的更新不能过于频繁,也就不能保证时效性。
Lucene在搜索中引入了段(Segment)的概念(将一个索引文件拆分为多个子文件,每个子文件叫作段),每个段都是一个独立的可被搜索的数据集,并且段具有 不变性 ,一旦索引的数据被写入硬盘,就不可再修改。
在分段的思想下,对数据写操作的过程如下。
- 新增。当有新的数据需要创建索引时,由于段的不变性,所以选择新建一个段来存储新增的数据。
- 删除。当需要删除数据时,由于数据所在的段只可读,不可写,所以Lucene在索引文件下新增了一个.del的文件,用来专门存储被删除的数据id。当查询时,被删除的数据还是可以被查到的,只是在进行文档链表合并时,才把已经删除的数据过滤掉。 被删除的数据在进行段合并时才会真正被移除 。
- 更新。更新的操作其实就是删除和新增的组合,先在.del文件中记录旧数据,再在新段中添加一条更新后的数据。
段不可变的优点
段不变性的优点如下:
- 不需要锁 。因为数据不会更新,所以不用考虑多线程下的读写不一致情况。
- 可以常驻内存 。段在被加载到内存后,由于具有不变性,所以只要内存的空间足够大,就可以长时间驻存,大部分查询请求会直接访问内存,而不需要访问磁盘,使得查询的性能有很大的提升。
- 缓存友好 。在段的生命周期内始终有效,不需要在每次数据更新时被重建。
- 增量创建 。分段可以做到增量创建索引,可以轻量级地对数据进行更新,由于每次创建的成本很低,所以可以频繁地更新数据,使系统接近实时更新。
段不可变的缺点
- 当对数据进行删除时,旧数据不会被马上删除,而是在.del文件中被标记为删除。而旧数据只能等到段更新时才能真正被移除,这样会有大量的 空间浪费 。
- 更新。更新数据由删除和新增这两个动作组成。若有一条数据频繁更新,则会有大量的 空间浪费 。
- 由于索引具有不变性,所以每次新增数据时,都需要新增一个段来存储数据。当段的数量太多时,对服务器的资源(如文件句柄)的消耗会非常大,查询的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 在查询后需要对已经删除的旧数据进行过滤, 这增加了查询的负担 。
延迟写策略
为了提升写的性能,Lucene并没有每新增一条数据就增加一个段,而是采用 延迟写 的策略,每当有新增的数据时,就将其先写入内存中,然后批量写入磁盘中。若有一个段被写到硬盘,就会生成一个提交点,提交点就是一个用来记录所有提交后的段信息的文件。 一个段一旦拥有了提交点,就说明这个段只有读的权限,失去了写的权限
相反,当段在内存中时,就只有写数据的权限,而不具备读数据的权限,所以也就不能被检索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Lucene或者Elasticsearch并不能被称为实时的搜索引擎,只能被称为准实时的搜索引擎。
写索引的流程如下:
新数据被写入时,并没有被直接写到硬盘中,而是被暂时写到内存中。Lucene默认是 一秒钟 ,或者当内存中的数据量达到一定阶段时,再批量提交到磁盘中,当然,默认的时间和数据量的大小是可以通过参数控制的。通过延时写的策略, 可以减少数据往磁盘上写的次数 ,从而提升整体的写入性能。如下图所示。
在达到触发条件以后,会将内存中缓存的数据一次性写入磁盘中,并生成提交点。清空内存,等待新的数据写入。如图8所示。
分段合并
合并原因:虽然分段比每次都全量创建索引有更高的效率,但由于在每次新增数据时都会新增一个段,所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会导致在索引中存在大量的段,当索引中段的数量太多时,不仅会严重消耗服务器的资源,还会影响检索的性能。
因为索引检索的过程是:查询所有段中满足查询条件的数据,然后对每个段里查询的结果集进行合并,所以为了控制索引里段的数量,我们必须定期进行段合并操作。但是如果每次合并全部的段,则将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特别是"大段"的合并。
所以Lucene现在的段合并思路是:根据段的大小先将段进行分组,再将属于同一组的段进行合并。但是由于对超级大的段的合并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所以Lucene会在段的大小达到一定规模,或者段里面的数据量达到一定条数时,不会再进行合并。所以Lucene的段合并主要集中在对 中小段的合并上 ,这样既可以避免对大段进行合并时消耗过多的服务器资源,也可以很好地控制索引中段的数量。
总结
反向索引 :Lucene 采用了基于 反向索引 的设计原理,可以非常高效地实现文本查找
数据分段 :在底层采用了 数据分段 的存储模式,分段是只读的,使它在读写时几乎完全避免了锁的出现,大大提升了读写性能。
参考
- Apache Lucene Core
- 5分钟了解lucene全文索引
- Lucene段概念
- lucene搜索原理
- ElasticSearch底层搜索引擎Lucene原理剖析
- Lucene底层原理和优化经验分享(1)-Lucene简介和索引原理
- 掌握它才说明你真正懂 Elasticsearch - Lucene (一)
- 使用Lucene在知识图谱上构建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