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姐是贾琏和王熙凤的女儿,从小多病多灾,凤姐想着刘姥姥高寿,又是个庄稼人,就请刘姥姥给她取了这个名字。刘姥姥说:“姑奶奶定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儿来。”
就这样,巧姐和刘姥姥结下了不解之缘。
巧姐的结局在前八十回并未呈现,高鹗版续书《红楼梦》、87版电视剧《红楼梦》、《癸酉本石头记》都对巧姐的结局有所交代,但是三个版本巧姐的结局都不相同。
高鹗版续书《红楼梦》
在高鹗版续书中,贾环趁贾琏不在家,跟贾芸、王仁、邢大舅合伙要把巧姐卖给外藩做妾。当时邢夫人被王仁和邢大舅一番话说得天花乱坠,就答应了。王夫人不同意也没办法。平儿知道事情不妥也干着急没办法。正在这个时候,刘姥姥来了,平儿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姥姥。刘姥姥想了个主意,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直接把巧姐藏在车子里,带回了自己家。然后一面派人给贾琏送信,告诉他实情。
巧姐在刘姥姥家,每天跟青儿玩得很开心。这时候,庄上一个姓周的财主夫人,看上了巧姐,想让巧姐做自己儿媳妇。刘姥姥答应为她说媒。后来贾琏回来,也收到了信,感激刘姥姥并答应了与周财主家的婚事。
后来巧姐嫁给了周财主的儿子,过着平静而富足的生活。
87版电视剧《红楼梦》
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王熙凤害死尤二姐的事情败露,她派小红秘密把巧姐送到舅舅家去,巧姐的舅舅王仁把巧姐卖到了南省瓜洲的一个妓院,把小红也卖了。后来刘姥姥探监见到王熙凤和小红,知道巧姐被卖,就承诺一定要找回巧姐。刘姥姥找到巧姐所在的妓院老鸨,老鸨嫌她给的钱太少不肯,还说:“银子不够可是不行的,快凑去吧,要不可就要接客了。”后来刘姥姥卖房子卖地,终于凑齐了钱,把巧姐赎出来并带回家。
《癸酉本石头记》
《癸酉本石头记》是这样写的——贾府败落之后,巧姐先是被赵姨娘贾环一伙人抓去,后来被刘姥姥和贾蓉贾蔷一起救出来。刘姥姥看见贾蓉贾蔷是巧姐的哥哥,于是放心地把巧姐交给他们俩就走了。结果,贾蓉贾蔷骗巧姐说,让王仁护送她到她婆婆家去。王仁把巧姐带到瓜州卖给了妓院。原文如下:
可怜豪门千金,家亡势败,被狠舅奸兄拐卖,从此沦落风尘,玷污清白,可悲可叹!
后来,刘姥姥有一天在街上无意中听人聊天说到贾府,于是就问起巧姐,别人告诉她,巧姐就在渡口,投身青楼,做了风尘女子,已有一年了。刘姥姥知道后就带人一起去把巧姐赎出来带回家。狗儿嫌刘姥姥多事,想把巧姐说给邻庄周家,可是人家听说是从窑子里救出来的不肯要。
板儿主动提出要娶巧姐。狗儿不答应,还打他。板儿跑出去几天不回。狗儿夫妻慌了,四处去找,找到后劝他回来,答应给他娶巧姐。刘姥姥忍耻为板儿和巧姐办了喜事,从此巧姐成了一名普通的村妇,和板儿一起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三个版本巧姐的结局完全不同。到底哪一个更接近真相呢?我们可以结合巧姐的判词和《红楼梦》曲子来判断。
巧姐的判词上画着一座荒村野店,有一个美人在那里织布。判词是这样写的: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红楼梦》曲子有一首《留余庆》,是专门写巧姐的。全词如下: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判词中的“刘氏”,就是指刘姥姥。刘姥姥当初贫贱的时候,王熙凤接济过她。“狠舅奸兄”,“狠舅”指的是王仁,这没问题。“奸兄”,在高鹗版续书中陷害巧姐的是贾环和贾芸。贾环是巧姐的叔叔,贾芸是她的哥哥,但是续书把贾芸写成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与前文严重不符。87版电视剧干脆没提。《癸酉本石头记》中卖巧姐的正是贾蓉、贾蔷和王仁。“奸兄”应该是贾蓉和贾蔷更合理。
那么从巧姐的判词和曲子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巧姐在贾府败落之后,被自己的舅舅王仁,还有贾蓉贾蔷一起给卖了。后来,刘姥姥救了巧姐,把巧姐带回家。巧姐后来成为了一个普通村妇。
对比一下三个版本的结局,高鹗的续书明显不符合这个结局的设定。高鹗写巧姐嫁给了周财主的儿子,这个财主非常富有,巧姐嫁过去就是阔太太了,怎么会亲手纺线织布,做这种粗活呢?所以,高鹗版续书巧姐结局不符合原著。
下面再看87版电视剧《红楼梦》和《癸酉本石头记》中巧姐的结局。有两个主要细节不同。
1、87版电视剧《红楼梦》没写板儿跟巧姐成亲。《癸酉本石头记》写了板儿跟巧姐成亲。
2、87版电视剧《红楼梦》巧姐被给卖妓院没多久刘姥姥就去救她了,那时候她还没有接客。《癸酉本石头记》写的则是,巧姐在妓院已经一年了,刘姥姥才知道这件事,才去救她。
那么问题来了。
1、巧姐到底有没有跟板儿成亲?
2、巧姐在妓院到底接没接过客?
关于第一个问题,脂砚斋,这个剧透狂魔,他在自己的批语中透露了。我们要感谢脂砚斋,正是因为他的剧透才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红楼梦》这本奇书。
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六回,写到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找凤姐开口要钱的时候,作者是这么写的: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为何而来?只得忍耻说到……
就在这句话旁边,脂砚斋写了这样的批语:
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
这句批语真的太珍贵了。再次感谢脂砚斋。有了这句批语,我们就知道巧姐的真实结局了。“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这句话什么意思?老妪就是指刘姥姥,大姐就是巧姐,因为那个时候巧姐还没有名字,大家都喊她大姐。“招大姐”是什么意思?就是让巧姐做了自己家的媳妇,狗儿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板儿,也就是说,巧姐嫁给了板儿。
关于巧姐嫁给了板儿,这个结局在小说中另外的地方也有暗示。在小说第四十一回,有这样一个细节:
巧姐抱着柚子玩,板儿抱着佛手玩,巧姐要板儿的佛手,于是丫鬟就用巧姐的柚子去换板儿的佛手。最后,佛手到了巧姐手里,柚子到了板儿手里。也就是说,他们俩的“玩具”调换了一下。
这个细节就是暗示巧姐跟板儿有夫妻之缘。这种物物交换暗示夫妻之缘的写法在《红楼梦》中很多。比如贾芸和小红,他们俩的手帕调换了一下,这个手帕就是定情信物,后来他们俩成为了夫妻。还有蒋玉菡和袭人,他们的汗巾借贾宝玉之手调换了一下,后来他们俩也成为了夫妻。
当然,在这么关键的地方,我们的剧透狂魔脂砚斋肯定是忍不住的,他也在这里写了批语。他写道“千里伏线”,还写道“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指点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
脂砚斋告诉我们,这个小细节很关键,它是对后文情节的一个暗示。还说柚子就是缘,暗示巧姐跟板儿的夫妻之缘。
好,那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巧姐后来确实嫁给了板儿,成为一个普通的村妇,每日纺织劳作,过着平静的生活。
那么第二个问题,巧姐被卖妓院,到底有没有接过客?
87版电视剧中,刘姥姥知道巧姐被卖,就立刻赶路去瓜洲找,找到后发现钱不够,又回家卖房子,卖地,凑齐了钱,然后再来赎巧姐。你觉得刘姥姥做这些事情需要多久?
瓜洲并非虚构的地名,它是个真实的地名,瓜洲在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而贾府在京城,刘姥姥家也在离京城不远的村庄。从北京到扬州,在古代就算走水路,至少也要十天半个月吧?再说刘姥姥那么大把年纪了,行动不方便,肯定比一般人还要慢。
再说,回家卖房子卖地也需要时间啊,这不是卖白菜萝卜,拿到集市上吆喝两下就可以。刘姥姥真想卖房子卖地还得女儿女婿同意才行,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难道人家老鸨花大价钱买个人过来,就白白养着,不让她接客,等你来赎?你以为老鸨是寺庙的菩萨吗?为了尽快回本,她肯定是要让姑娘们接客的,而且越早越好,越多越好,这样她就赚得越多。
所以,87版电视剧刻意强调巧姐没有接客,老鸨还耐心地等刘姥姥拿钱来赎人,这种情节跟现实完全不符。现实中没有这样善良的老鸨,如果她这么善良她就做不成老鸨。
我更倾向于《癸酉本石头记》,我认为这才是巧姐的结局。她就是被卖了,沦落风尘了。但是刘姥姥不嫌弃她,一定要救她出来。板儿也没有嫌弃她,而是娶她为妻。这样的结局,更符合现实,更有悲剧的力量,也更加凸显了刘姥姥一家知恩图报,淳朴善良的品行。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2020-08-05
阅读
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