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作为一个集大成的领域,由无数学科支撑。航天人作为航天事业的主体,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技能大师,无论生于哪个年代,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恩师的培养。从几代中国航天人的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航天人精神品格的源泉。


冯·卡门:“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


1936年,55岁的冯·卡门时任加州理工学院著名的古根海姆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主任和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主任,他是公认的美国空气动力学泰斗。这年,25岁的钱学森成为冯·卡门的学生。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1939年6月,钱学森取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以崭新的近似方程式,解决了飞机高速飞行时壳体会发生变形的数学计算难题,这个算式被广泛地应用于飞机翼型的设计,这就是著名的 “卡门-钱近似”公式。28岁的钱学森从此声名鹊起。1940年后,他成为冯·卡门的助手。

在冯·卡门的支持下,钱学森和同学们创造了美国航天重要研究机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前身——“火箭小组”。二战后,冯·卡门带领钱学森考察德国军事科技工业,撰写了《迈向新高度》的报告,深刻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1947年,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

师徒三代空气动力学大师在德国同框:普朗特(左)、钱学森(中)、冯·卡门(右)

当钱学森即将回国,带着自己的新作《工程控制论》拜别导师冯·卡门时,冯·卡门欣慰地说:“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

米申:“这是你第一次当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

1955年,王永志开始了在莫斯科航空学院(简称“莫航”)的留学岁月。他在莫航学了两年飞机设计,随后改学火箭与导弹设计。而莫航火箭教研室主任,正是苏联火箭之父科罗廖夫的第一副手、火箭大师米申院士。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留苏学生大批撤回国,按周恩来总理指示,国防相关重点专业每专业保留一名留学生,王永志成为火箭导弹专业被保留的唯一一位。当米申得知此事后,主动提出要亲自指导这唯一的中国学生。王永志至今难忘,他返回莫航时,米申对他说:“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但你我师生关系依旧。你有任何问题尽管问,不要有任何顾虑。”

多年后,王永志(左)与米申(右)在国际宇航联大会上亲切交谈

最终,王永志的毕业论文《洲际导弹设计》获得最高分5分。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米申非常欣慰,他风趣地勉励王永志,“这是你第一次当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希望这不是你最后一次当总设计师。”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王永志很快成长为我国导弹、火箭事业的领军人物之一。1971年9月10日,王永志和战友们放飞了中国第一型洲际导弹。

陈继凤:“你要尊重你的工作对象。”

1980年,高凤林毕业后进入七机部一院211厂(今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氩弧焊组工作。老焊工陈继凤发现了这个既踏实肯干、又有天赋的年轻人,决定下大力气培养这个好苗子,毫无保留地把精湛技能传授给高凤林。

陈继凤是新中国第一代氩弧焊工。当年,氩气只能从国外进口,比黄金还贵,所以用氩气培养出来的焊工被誉为“金手”。

发动机是为火箭提供动力的,被称为火箭“心脏”,对于焊接工作来说,一点小小的瑕疵可能就会导致一场灾难。因此,焊接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细致严谨的态度。

高凤林回忆,焊接试片需要正面反面拿过来看一看,有一次,因为试片刚焊完比较烫,刚拿起来,稍微烫一下手,就随手扔地上了。师父很严肃地说,“你要尊重你的工作对象!”这让高凤林铭记在心。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在无数重点国家任务的历练中,高凤林很快成长起来,成为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大师。

刘竹生:“要对自己发表的每一个文字负责任。”

在航天科技集团,许多院士专家在领军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兼任研究生导师,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永续发展培养人才。2016年,一名叫张博戎的年轻人进入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一院系列型号总师刘竹生。


张博戎说,导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让他印象深刻,受益颇多。“一次,我准备给《宇航总体技术》编辑部投一篇论文,在轮番讨论、几经修改后准备定稿,本以为这稿会很快通过导师的审核,没想到他依旧逐字逐句检查,并针对表格数据单位的中英文写法提出了修改意见。他曾严肃地对我说,‘要对自己发表的每一个文字负责任’。这次改稿,让我看到了导师严谨治学的‘先生’风范和对细节极度重视、负责的航天精神。


刘竹生为小朋友们讲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在2016年首个“中国航天日”活动中,张博戎随刘竹生前往延庆的一所学校开展科普活动。“车程近3个小时,我已疲惫不堪,导师却丝毫不觉,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张博戎说,“孩子们望向老师的目光满是敬仰,那一刻,我懂了老师不辞辛苦、奔波授课的意义。师之大者,是将一颗颗种子播撒到青年一代中去,让航天梦、科学梦、中国梦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号

航天作为一个集大成的领域,由无数学科支撑。航天人作为航天事业的主体,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技能大师,无论生于哪个年代,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恩师的培养。从几代中国航天人的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航天人精神品格的源泉。


冯·卡门:“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


1936年,55岁的冯·卡门时任加州理工学院著名的古根海姆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主任和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主任,他是公认的美国空气动力学泰斗。这年,25岁的钱学森成为冯·卡门的学生。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1939年6月,钱学森取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以崭新的近似方程式,解决了飞机高速飞行时壳体会发生变形的数学计算难题,这个算式被广泛地应用于飞机翼型的设计,这就是著名的 “卡门-钱近似”公式。28岁的钱学森从此声名鹊起。1940年后,他成为冯·卡门的助手。

在冯·卡门的支持下,钱学森和同学们创造了美国航天重要研究机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前身——“火箭小组”。二战后,冯·卡门带领钱学森考察德国军事科技工业,撰写了《迈向新高度》的报告,深刻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1947年,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

师徒三代空气动力学大师在德国同框:普朗特(左)、钱学森(中)、冯·卡门(右)

当钱学森即将回国,带着自己的新作《工程控制论》拜别导师冯·卡门时,冯·卡门欣慰地说:“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

米申:“这是你第一次当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

1955年,王永志开始了在莫斯科航空学院(简称“莫航”)的留学岁月。他在莫航学了两年飞机设计,随后改学火箭与导弹设计。而莫航火箭教研室主任,正是苏联火箭之父科罗廖夫的第一副手、火箭大师米申院士。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留苏学生大批撤回国,按周恩来总理指示,国防相关重点专业每专业保留一名留学生,王永志成为火箭导弹专业被保留的唯一一位。当米申得知此事后,主动提出要亲自指导这唯一的中国学生。王永志至今难忘,他返回莫航时,米申对他说:“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但你我师生关系依旧。你有任何问题尽管问,不要有任何顾虑。”

多年后,王永志(左)与米申(右)在国际宇航联大会上亲切交谈

最终,王永志的毕业论文《洲际导弹设计》获得最高分5分。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米申非常欣慰,他风趣地勉励王永志,“这是你第一次当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希望这不是你最后一次当总设计师。”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王永志很快成长为我国导弹、火箭事业的领军人物之一。1971年9月10日,王永志和战友们放飞了中国第一型洲际导弹。

陈继凤:“你要尊重你的工作对象。”

1980年,高凤林毕业后进入七机部一院211厂(今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氩弧焊组工作。老焊工陈继凤发现了这个既踏实肯干、又有天赋的年轻人,决定下大力气培养这个好苗子,毫无保留地把精湛技能传授给高凤林。

陈继凤是新中国第一代氩弧焊工。当年,氩气只能从国外进口,比黄金还贵,所以用氩气培养出来的焊工被誉为“金手”。

发动机是为火箭提供动力的,被称为火箭“心脏”,对于焊接工作来说,一点小小的瑕疵可能就会导致一场灾难。因此,焊接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细致严谨的态度。

高凤林回忆,焊接试片需要正面反面拿过来看一看,有一次,因为试片刚焊完比较烫,刚拿起来,稍微烫一下手,就随手扔地上了。师父很严肃地说,“你要尊重你的工作对象!”这让高凤林铭记在心。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在无数重点国家任务的历练中,高凤林很快成长起来,成为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大师。

刘竹生:“要对自己发表的每一个文字负责任。”

在航天科技集团,许多院士专家在领军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兼任研究生导师,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永续发展培养人才。2016年,一名叫张博戎的年轻人进入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一院系列型号总师刘竹生。


张博戎说,导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让他印象深刻,受益颇多。“一次,我准备给《宇航总体技术》编辑部投一篇论文,在轮番讨论、几经修改后准备定稿,本以为这稿会很快通过导师的审核,没想到他依旧逐字逐句检查,并针对表格数据单位的中英文写法提出了修改意见。他曾严肃地对我说,‘要对自己发表的每一个文字负责任’。这次改稿,让我看到了导师严谨治学的‘先生’风范和对细节极度重视、负责的航天精神。


刘竹生为小朋友们讲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在2016年首个“中国航天日”活动中,张博戎随刘竹生前往延庆的一所学校开展科普活动。“车程近3个小时,我已疲惫不堪,导师却丝毫不觉,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张博戎说,“孩子们望向老师的目光满是敬仰,那一刻,我懂了老师不辞辛苦、奔波授课的意义。师之大者,是将一颗颗种子播撒到青年一代中去,让航天梦、科学梦、中国梦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号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