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区卫计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牢牢把握卫生计生工作新形势新要求,以健康珠晖建设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深入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及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加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现将2018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把卫计工作摆在重点位置,坚持把计生工作列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党政主要领导对卫计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筹,逐年加大财政预算,2018年区财政对我局预算2501.56万元。区计生协会列为独立预算单位,按同级计生事业费8%预算到位。上半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2次专题研究计生工作,把计生工作列为区委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专题解决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提升妇幼健康指数。今年5月我局召开了2018年全区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会议,并举办了相关业务培训班。印发了《珠晖区<母子健康手册>推广使用实施细则》及《珠晖区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分类管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1-5月全区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94‰。

(三)加强平台数据建设。为提高业务平台数据上报的准确率、及时率、完整率,定期开展数据清查,建立数据动态监测机制,实行生育登记、孕产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截至3月底,我区共有流动人口40109人,其中流出人口23066人,流入人口17043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信息提交率达到99.23%以上,信息反馈率、信息接收率达到100%,信息反馈和接收及时率达到98.48%以上。

(四)大力宣讲健康中国。我区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为理念,以基层乡镇街道为重点,把“健康中国”作为每年的常规动作,积极参加“健康中国(湖南)行”活动,重点围绕健康素养66条、居民膳食指南(2016)等大力开展健康珠晖微宣讲活动,从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到维护少年儿童健康;从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健康;到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及时做好心理健康服务。

(五)医疗改革纵深推进。逐步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进一步加强区级医院和基层卫生单位及的管理,把“平安建设”纳入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开展区医疗机构安全防范建设,改善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了区属医院新增采购医用耗材备案工作,重新确定了10家企业为我区基本药物配送单位。

(六)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我区健康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良好,综合报销比例达到了94.32%,远超衡阳市其他县市区,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2018年度我区严格按相关政策执行,将新增“三类人群”落实到位,2018年我区共新增享受人群255人,本年度退出32人,截止到4月底在国家奖扶系统享受对象1647人共需发放资金158.11万元;新增“特扶”对象83人,本年度退出12人,截止到4月底在国家特扶享受对象679人,共需发放资金606.12万余元。2018年全区计划开展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1696人,截止6月20日已完成1061人,目标人群覆盖率为62.56%。

(七)全面加强公卫服务。全面实施基本公卫服务项目,经费标准提高至50元/人/年。2018年上半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2.9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3.14%。进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2018年1-5月全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均为1684人,检查率均为100%,其中三项孕期检测率均为97.62%,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100%。全面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监督覆盖率100%。

(八)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全区卫计系统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节点。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抓常抓细抓长,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刻汲取“1.5”案教训,开展常态化的党风廉政和法律法规教育,建立健全了责任体系,层层签字背书、传导压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发展动力不足。深化医改进入攻坚期,体制矛盾和深层问题凸显叠加。目前,全区10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在破除“以药补医”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但是公立医院改革尚不够深入,基层医疗机构运转困难,尚未形成长效投入机制,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改革尚需突破。

(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缓慢,卫技人才匮乏,基层医疗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留不住、进不来的问题客观存在,制约着全区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乡村医生年龄普遍较大,年轻村医越来越少,导致青黄不接,部分村(特别是条件落后的村)无乡村医生,难以满足群众服务需求。

(三)项目建设推进迟缓。江东中医院整体搬迁及“颐养天年”医养结合养老康复中心PPP项目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后被政府暂停。区疾控中心异地重建项目由于政策受限,迁建项目审核工作被迫暂停。和平乡卫生院异地重建项目进展缓慢,报建手续办理滞后,项目迟迟没有动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力做好计划生育,锁定“争一保二”目标。去年,我局计划生育工作被全市评为良好单位,这一成绩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局尽早谋划、尽早布局,把计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锁定“争一保二”工作目标,下沉责任,加强调度,统筹推进,做好服务,切实解决计生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重振昔日荣光。

(二)流动人口服务,突出“五个均等化”。我区是全市人口大区,流动人口数庞大。近年来,我局在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我们将按照“属地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市民化对待”的原则,不断创新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实行“五个均等化”服务,即:免费技术服务均等化、避孕药具便捷服务均等化、办理证件服务均等化、宣传教育服务均等化、关爱服务均等化。通过“五个均等化”服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进全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更加规范有序,科学高效。

(三)全速推进分级诊疗,开启“双向转诊”模式。去年9月,我局下属医疗机构与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南华医院派出专家到医联体成员机构出诊、会诊,提供综合业务指导和技术指导,帮助各成员单位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制定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和转诊工作流程,加强分级诊疗过程中的协调、沟通,确保转诊渠道畅通无阻。通过建立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

(四)全面推广“互联网+健康医疗”工程。去年,我局与中信网络公司开启了建设“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项目试点。该项目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打造全区互联网+健康医疗、健康扶贫、分级诊疗、物联网等信息化平台,将信息互联互通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医疗单位及对口扶助支援单位,信息平台直接显示贫困人口、特扶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等综合信息,有利于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更有利于责任单位、责任人信息共享,及时沟通。今年,我局已将卫计“互联网+健康医疗”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争取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在全区卫计系统全面推广。

(五)狠抓“家庭医生签约”,助力精准健康扶贫。去年6月,我局按照“三个一批”原则,全面整合卫计、医保、残联、民政、财政等政策资源,在全市首推精准健康扶贫家庭医生签约活动,对全区贫困人口和计生特扶家庭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7.08%,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超额完成了国家卫计委提出的目标任务。今年我局拟定目标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力争在三年之内,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六)打造“互联网+”模式,创党建特色品牌。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认真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加快建设党员群众教育培训讲习点,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讲座、集中讨论、书记上党课、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党员学习搭建平台,打造“互联网+”模式,利用网站、微信、QQ 等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开展“微党课”“微体会”“微建议”等活动,落实好“三会一课”和“五个日子”制度,加大对学习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学习教育效果。

(七)统筹规划,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近期目标,区妇幼保健院发展产后康复和月子中心、区人民医院发展特色专科、江东中医院发展医养结合项目。近五年目标,将区妇女儿童医院从政府办医中剥离,引进社会资本注入,一揽子解决妇幼保健院负债经营局面,让区妇幼保健院、广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妇女儿童保健和基本公共卫生,区妇女儿童医院负责基本医疗工作。利用和平乡卫生院异地重建机会,将区人民医院搬迁至新址,将区人民医院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特色专科医院。中长期目标,请区政府牵头,建立区医疗集团,统筹全区医疗资源,把区属三家医院打造成湘南地区特色专科医院。

珠晖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8年6月27日

主办: 中共衡阳市珠晖区委、衡阳市珠晖区人大、衡阳市珠晖区政府、衡阳市珠晖区政协

承办: 衡阳市珠晖区卫生健康局            网站标识码:4304050007 湘公网安备 43040502000121

网站技术维护:0734-3331379 备案号:湘ICP备10003342-1 (备案号查询)